支原体肺炎在社区的防控措施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支原体肺炎在社区的防控措施及效果

 刘春光

包头市第八医院   014040

【摘要】目的 因为支原体传染性高,同时易感人群跨度较大,所以支原体肺炎蔓延迅速。支原体肺炎爆发初期,同时出现叠加感染。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了社区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所以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如何防控尤为关键。方法 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要求居民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不超过4小时,规范摘脱。医护人员污染区和清洁区严格分离。医护人员规范化防护,并对环境物表进行消杀、紫外线照射。污染物收集严格密封,运输避免喷洒污染。结果 医护人员期间未发现医护人员人员及转运人员感染支原体肺炎。结论 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安全防控工作中,做好医务人员及社区居民的防护、规范污染物密封包装及污染物的安全转运,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肺炎播散,降低医务人员及社区居民感染的风险。

  1. 支原体肺炎的特点

支原体肺炎感染就诊的人群以中、青年、学生、儿童居多,主要症状表现:发热、咽干、咽痛。部分患者伴有周身酸痛、鼻塞流涕,一部分人表现为咳嗽,以干咳为主。支原体肺炎易产生叠加感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与其他病原体之间也容易发生叠加感染,其中两种病毒叠加感染及支原体和细菌、病毒、衣原体叠加感染的情况更为常见。支原体肺炎易出现叠加感染的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免疫力受损、长期使用激素,患有慢性病;长期熬夜、过度疲劳等不健康作息规律的人群;还有一部分人是初期感染了一种病原体,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没有接受正规治疗,延误诊治后导致病情加重,进而出现了叠加感染。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和接触传播,多数是在群体聚集情况下被感染。实验室可以采用消毒液消灭病毒。

2.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支原体肺炎感染暴露风险现状

分析支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第一、含有支原体的飞沫通过气溶胶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空气污染。在密闭的、狭小的空间内会导致吸入感染。第二、通过接触感染,在医护人员及污染物转运流程中被污染的双手及物表,因为防护措施不到位,使得接触过其的患者、社区人员和医护人员感染。

3.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支原体肺炎感染防控措施

与细菌相比,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结构。因此,作用于细胞壁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治疗无效。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治疗多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该类药物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因儿童年龄的限制和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虽然对支原体有较好的疗效,但儿童较少使用。儿童支原体感染可选择药物较少,造成一定程度的治疗困难。今年是支原体高发年份,感染后病原载量大,大叶性肺炎、肺实变和胸腔积液等严重病例较多。对于严重病例,这时治疗药物很难到达病灶局部,需要给予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轻症患者精神状态良好,发热、咳嗽不严重,可以居家口服药物治疗。目前,大环内酯类药仍是首选药物。患者要多休息。饮食要少量多餐,吃营养丰富又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家里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每天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口服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患者咳嗽剧烈可以口服止咳化痰药物,如氨溴特罗、福尔可定等。患者出现喘息时,可以在家雾化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

如何防止流感叠加感染1.减少聚集。尤其是在流感季,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进餐及饮水前、上厕所后,公共场所触碰到公共设施之后,我们都要及时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3.定期对居室和办公室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病原体浓度,减少被感染或叠加感染的机会。4.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要受凉。5.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的疲劳。过度疲劳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从而发生各种各样的机会性病原体感染。今冬明春,我国呼吸道传染病存在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如出现流感或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正确治疗,尽快康复,也是预防叠加感染的重要一环。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何做好防控,首先对医护人员的清洁区、污染区等作出严格分区及做好个人防护,从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污染物采集是一个风险较重的环节。病人的呼吸、说话、打喷嚏都可能形成气溶胶。含有病毒的气溶胶逐步扩散,形成空气污染,导致吸入感染。再次污染物收集处置。如口部咽拭子医护、痰液及肺泡灌洗液等。污染物转运过程中污染物袋儿未严格密封,运输可能出现喷洒污染,接触患者的污染物和包装,均会造成接触感染。最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支原体肺炎诊疗方案》要求,结合社区工作实际的岗位职责,建立完善预检分诊、医疗人员防护指引、污染物送检引导等消毒相关制度。开展全体医护人员标准化操作考核,提高感染防控的意识及水平。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操作前及暴露于患者血液、体液后、进行操作后及接触患者的环境后进行七步洗手操作。在公共场所设立支原体肺炎知识宣传栏,提高群众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医护人员和群众的关系,从而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关于支原体肺炎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减少医护人的心理压力。

4.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支原体肺炎感染防控效果

支原体肺炎经过医护人员及社区居民长时间的共同努力,居民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不超过4小时,摘脱方法得当。医护人员污染区和清洁区严格分离。医护人员规范化防护得当,并对环境物表进行消杀、紫外线照射。污染物收集严格密封,运输避免喷洒污染。所以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安全防控工作中,通过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规范污染物密封包装及污染物的安全转运,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肺炎播散,减少医务人员及社区居民感染的风险。医护人员及转运人员均未发现支原体肺炎感染病例。

参考文献:

[1]安建虹、申洪.支原体肺炎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20( 10) : 1267-1271.

[2]潘霄,刘伟志,徐正梅,等. 支原体肺炎相关心理 健康研究现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0,41 ( 3) : 303-306

[3]陈婕,茅伟安. 支原体肺炎肺炎期间基层医护人员心理状 况的分析及干预[J]. 心理月刊,2020,15( 17) : 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