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模式对慢性疾病管理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全科医学模式对慢性疾病管理的效果评价

郭杰

上海市浦东新区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浦东新区  200125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全科医学模式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以期为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至2023年间在全科医学中心接受慢性疾病管理的4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包括对患者的基线数据、治疗过程、疾病控制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收集和分析。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8岁以上,确诊为高血压、糖尿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排除标准为在研究期间接受过专科治疗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研究指标包括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肺功能改善率以及患者满意度。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全科医学模式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85.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76.3%,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率为62.5%。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90.6%的患者对全科医疗服务表示满意。与非全科医学模式相比,全科医学模式在血压控制、血糖控制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优势。结论:全科医学模式在慢性疾病管理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满意度,值得在基层医疗体系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科医学;慢性疾病;管理效果;血压控制;血糖控制;患者满意度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1]。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以及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全科医学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核心,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科医生作为患者健康的第一接触点,其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连续性、综合性服务对于患者的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至关重要[2]。然而,全科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如何构建有效的全科医学慢性病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评价全科医学模式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效果,通过对426例患者的管理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全科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优势与不足。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患者的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改善、患者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分析,本研究期望为全科医学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为优化全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慢性病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426例在全科医学中心接受慢性疾病管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涵盖了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多种慢性病类型,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了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通过分析患者的电子病历和随访数据,收集了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过程、疾病控制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等信息。研究方法包括对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详细审查,以及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主观反馈。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8岁以上,确诊为上述慢性疾病的患者,且在全科医学中心接受连续性管理至少6个月。排除标准包括在研究期间接受过专科治疗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以及数据不全无法进行有效分析的患者。

1.4 研究指标

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指标: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肺功能改善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血压控制率和血糖控制率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血压和血糖水平来评估,肺功能改善率则通过肺功能测试结果来衡量。患者满意度通过标准化问卷进行评估,包括对全科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医生沟通效果、等待时间、治疗便利性等方面。

1.5 统计分析

数据收集完成后,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对于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和肺功能改善率,采用t检验比较全科医学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差异。患者满意度的分析则采用卡方检验来评估不同管理模式下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所有统计分析均在SPSS统计软件中进行,P值小于0.05被认为是统计学上显著的。

2. 结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426例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了全科医学模式的管理效果评价,见表1。

表1 全科医学模式的管理效果

指标

全科医学模式

传统管理模式

t/χ2

P值

血压控制率

85.2%

72.5%

3.120

<0.05

血糖控制率

76.3%

65.4%

2.890

<0.05

肺功能改善率

62.5%

48.3%

4.530

<0.05

患者满意度

90.6%

76.8%

2.370

<0.01

注: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和肺功能改善率的提高在全科医学模式下均显著优于传统管理模式(P值均小于0.05),表明全科医学模式在慢性疾病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也表明全科医学模式在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方面同样有效(P值小于0.01)。

3. 讨论

全科医学模式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旨在通过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3]。本研究通过对426例患者的管理实践分析,发现全科医学模式在提高血压控制率、血糖控制率和肺功能改善率方面均显示出显著效果。这些成果与全科医生在患者管理中的积极参与、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

[4]

全科医学模式强调医患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5],全科医学模式下的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管理模式,这可能与全科医生对患者需求的更好理解和更有效的沟通策略有关。

然而,全科医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6]。例如,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可能导致患者数据的不连贯,影响治疗效果的评估和资源的合理分配。此外,全科医生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未来研究应关注如何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慢性病管理流程。

4.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全科医学模式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有效性,特别是在提高疾病控制率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连续性关怀和个性化治疗策略对患者的健康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尽管存在一些实施挑战,但通过政策支持、资源优化和专业培训,全科医学模式有望在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如何进一步优化全科医学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参考文献

[1]田华雨, 谷晓玲, 胡玲, 等. "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20(15):2253-2258.

[2]刘杨, 王凯, 肖革新, 等. "全科医学+"紧密型医共体下慢性病管理模式构建研究:基于国际慢性病管理模式和经验[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25(16):1923-1928.

[3]朱璇, 陈爱云. 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启示[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26(1):21-26.

[4]杨珅. "健康中国"政策导向下叙事医学助力全科医学服务效果提升探析[J]. 卫生软科学, 2022,36(3):76-81.

[5]邢令锋, 李娟. 社区全科医学保健和健康指导对老年常见慢性病的干预作用[J]. 特别健康, 2022(15):183-184.

[6]王飞跃, 路孝琴, 金光辉. 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26(13):1648-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