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的常见原因有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1

慢性心衰的常见原因有什么

罗闻天

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卫生院陈家分院  住院部  四川达州 635761

慢性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心衰会导致气血不足,容易引发乏力、气短等症状,甚至影响日常生活。长期患有心衰也可能损伤其他脏腑器官。此外,慢性心衰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那么,慢性心衰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气虚血瘀

气虚指的是体内气血不足,导致心脏供氧供血不足。心脏是人体的泵,需要充足的气血来保持正常的收缩和弹性。若气虚,则心脏功能受到限制,无法有效地将氧与养分输送到全身各处,同时也会影响废物的排除。这就犹如供水管道受堵塞,无法正常运作。血瘀是指血液循环受阻,堆积在心脏及全身各处。当血液流动不畅时,心脏无法正常将氧血输送至全身,同时,代谢产生的废物也无法及时清除。血瘀状态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脏负荷,导致心肌损伤,使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最终发展为慢性心衰。

2.肝郁脾虚

中医认为,肝郁指的是情绪压力、焦虑等引起的肝气不舒畅;脾虚则指消化吸收和运化能力下降。肝郁脾虚导致脾胃功能减弱,从而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情绪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会使肝气不舒畅,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时,会影响到气机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引发心血供应不足。肝气郁结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脾胃是消化吸收与运化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当脾胃功能减弱时,会导致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造成养分供给不足,影响到心脏的正常代谢和运作。肝郁脾虚引起心脏功能受损,心肌营养不良,导致心脏收缩力减弱,最终导致慢性心衰。

3.肺脾肾不和

中医认为,肺主气,脾主运化,肾主水液代谢。如果肺气不足、脾胃功能下降,以及肾阳虚弱,就会导致肺脾肾之间的协调失调,从而影响到心脏功能。肺气不足意味着呼吸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缺氧状态下,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弥补氧气不足,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另外,肺气不足还可能导致心肺功能障碍,使得心脏收缩能力减弱。当脾胃功能不佳时,食物无法正常消化,造成养分供给不足,体内能量不足。心脏作为身体的泵,需要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收缩和弹性。脾胃功能减弱会影响到能量的供给,进而影响到心脏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肾阳虚弱指的是肾脏功能减弱,使得水液代谢不畅。当肾阳虚弱时,体内的水液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导致水湿潴留。水湿内阻阻滞了气血的运行,使得心脏收缩力下降,心室扩张,进而引发慢性心衰。

4.阳虚阴盛

阳虚意味着身体的阳气不足,阳气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温煦、推动和活动的作用。阳气的不足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心脏供氧供血不足,从而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功能。阳虚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使得心脏的收缩能力下降。阴盛则指体内阴气相对过盛。阴气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凝滞、收敛和贮藏的作用。当阴气过盛时,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负荷过重。此外,阴盛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或心脏壁的纤维化,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阳虚阴盛导致心脏功能受损,血液循环受阻,心肌供氧供血不足。这使得心脏的收缩力减弱,并进一步加重了心脏负担。阳虚阴盛还可能诱发血栓形成和炎症反应,促进心脏纤维化的进展,最终导致慢性心衰。

5.水湿内阻

中医认为,水湿内阻是由于体内湿气积聚,阻碍了气血流通和心脏功能的正常运作。湿气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一种病邪,它可以通过外界湿邪入侵或内部机体功能失调而产生。当湿气积聚在体内时,会影响到气血的流通,导致水湿内阻。水湿内阻会使得心脏供氧供血不足,加重心脏的负担,并引发相应的心血管疾病。水湿内阻会使得血液循环不畅,导致心脏供氧供血不足,心肌营养不良。水湿内阻还可能导致心脏排液受阻,使得心脏充盈不良,心脏负荷过重,最终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