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3

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护理进展

张淑荣

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   201400

摘要: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多发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十二指肠、胃和食管等部位出现出血性病变。疾病最常见诱因为消化性溃疡,典型表现有黑便、呕血等,疾病首选消化内镜检查。疾病发展迅速,往往突然发生,程度严重者若抢救不及时,会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分析疾病原因,予以针对性治疗,同时联合高效、专业护理,有助于促进疾病好转。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相关因素;护理

位于屈氏韧带上方的消化道被称之为上消化道出血,例如胆管、胰腺、十二指肠、胃和食管等,常见症状有便血、呕血等,周围循环衰竭[1]。疾病风险程度高,有研究显示[2],在所有复发性、随病出血中患者中该病死亡率约为25%-30%,成年人发病概率为100/10万-180/10万。该病存在多种治疗方法,但疾病转归、止血效果不单单由治疗决定,还和临床护理关系密切。

一、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因素

林金香等学者以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55例,对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患者诱因主要有大量饮酒、嗜烟、饮食不当、精神因素和药物影响等[3]。在所有发病诱因中药物占比约为32.9%,精神因素占比约为9.03%,饮食不当占比约为20.65%。就高原地区而言,因其氧气稀薄,溃疡出血和大量、反复饮酒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分析原因主要为高原地区人们普遍喜欢饮用烈性酒,对酒精具有较强耐受性。机体处于缺氧状态时其pH值相对较低,饮酒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故而容易引发溃疡病出血[4]

周瑞红、林春华等学者以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为对象,探讨其诱因,结果显示出血诱因主要有情绪激动、劳累、饮食不当和腹压增加等[5]。同时林春华提出,由肝硬化引发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分析其首次出血诱因和重复出血诱因,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6]。就初次出血而言,常见诱因有劳累、饮食等,其中劳累占比达到71.4%,就重复出血而言,饮食最为常见,发生率约为61.1%。饮食不当是该病首要诱因,在误吞骨刺、坚硬果核或者食用辛辣、油炸和干硬食物情况下,容易引发出血。另外,该病发生还受心理因素、腹内压提升等因素影响。

二、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影响因素

(一)季节变化

有研究显示[7],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受季节变化影响,夏秋季,气候湿热,该病发生率较低,冬春季节,天气寒冷,该病发生率较高,其中尤以冬季发生率最高,春季次之,秋季位居第三,最后为夏季。李婧选取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研究,发现12月、11月、1月、2月和3月,平均气温不足10℃,患者出血概率明显增加,约为68.4%,另几个月份平均气温超过10℃,出血量明显降低,占比仅为20.4%。出血患者占比随气温升高呈现出降低趋势。4-10月,气温相对平稳,出血率波动不明显。这一研究结果证实季节变化是该病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原因主要为天气变化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当气温较低时,交感神经紧张度明显提高,影响到皮肤血管,致使其收缩,表层血流量显著降低,深层血流量随之提升,门脉压力随之提高,促进食道静脉曲张进展,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概率大幅度提升。早春、晚秋和冬季,气温多变,人们容易感冒,在咳嗽、打喷嚏情况下,患者腹内压明显增加,门静脉压力在短时间内提升,进而导致出血。

(二)昼夜时间

该病发生时间往往有章可循,和白天相比,夜间发生率更高,前者占比约为37.8%,后者占比约为61.2%,分析原因主要为处于夜间睡眠状态中,人们交感神经处于紧张状态[8]。也有学者提出[9],受门静脉高压影响,曲张静脉内流体静压明显增加,胃底静脉、食道出现破裂,进而引发出血。午夜时分,心输出量、门脉血流量达到峰值,流体静压进一步提升,出血概率明显增高。罗莎莉以门静脉高压患者190例为对象,共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418次,调查发生时间,发现出血率最高时间段为0-7点,占比能达到52.9%;16~23时占比41.2%,位居第二;8~15时占比5.9%,最低。出血第一高峰为5~6时,第二高峰为16~17时。另外就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而言,分析其死亡发生规律,发现和出血时间规律大体相同。究其根本,既有可能受不同时间段出血风险影响,同时又和患者夜间处于熟睡状态未能及时发现出血相关。

当下,科技持续发展,人们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竞争,思想负担加重、精神压力大是该病重要影响因素,人们的压力来自各方,包括学生分配、下岗和择业等。相关报道提出,以少年儿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联合消化性溃疡为对象,发现10-16岁发生率最高,约为87.6%。该病不仅和营养不良、饮食不当有关,同时受嗜烟、大量饮酒、活动量大、生活不规律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分析原因主要为当下学校课业任务重,少年儿童承担压力较大,如情绪激动频繁、精神长期紧张,胃蛋白、胃酸含量提升,会对十二指肠黏膜、胃部产生侵蚀,推动原发病进展,引发出血。

三、上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

(一)急救护理

针对轻度出血者,叮嘱其注意休息,做好保暖工作,针对出血较重者,令其保持卧床休息,当出现呕血现象时,采取平卧位,抬高双下肢,令其达到30°,侧偏头部,防止气管内误入呕吐物,引发窒息。如有必要,可为患者提供氧气吸入[10]。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展开交叉配血,检验电解质,检查血常规。为患者迅速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快速为患者补液、补血。依据患者病情,为其输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保证收缩压在10~11kPa以下,脉搏高于120次min,尿量在20ml/h以下。若患者心功能正常,可将输液速度控制在1000ml/h,观察收缩压变化,当其增加10~11kPa时,将输液速度放慢,避免心衰、肺水肿。伴有心血管疾病或老年人,应格外关注。尽可能在上肢展开静脉穿刺,分析原因主要为上肢靠近心脏,能显著提升穿刺成功率。肖晓萍等学者提出,在对16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穿刺抢救时,选取套管针(型号为18G),穿刺部位采取颈内静脉,能显著提升成功率,可达到94.4%,可以足量、快速且及时为患者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针对肝硬化患者,注意输血量,不可一次性为其输注过多库血,避免出现肝昏迷。将相关器材、抢救药品提前准备好,监测呕血、黑便量和次数,关注生命体征、神志变化、末梢静脉充盈情况和肢端温度等,精准评估出血程度,计算出血量。监测病情,将其详细记录下来。

(二)心理护理

目前患者普遍不了解该病,患者容易出现悲观、恐惧、紧张和沮丧等情绪,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胃酸分泌量提升,胃蠕动加强,胃黏膜损伤加重。反复住院、出血影响下,患者心理负担重,家庭经济压力提升,前途渺茫,易产生悲观、消极等情绪,丧失治疗信息,为此应重视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纯熟开展各项护理措施,采取温和、友好的态度,帮助患者提升安全感。患者出血后,第一时间帮助其将污物、血迹清除干净,缓解负性心理,创造出亲近、友好的护理氛围,提升患者依从性。为患者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有关知识,教会其自我检查技巧,维持轻松、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疾病和解,提高抗病能力。叮嘱患者规律生活,加强健康宣教,令其意识到该病能够早期预防,即使疾病发生也可通过科学、适当医护方法快速痊愈。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疾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提升患者依从性,缩短康复时间。

(三)预见性护理

在危重患者抢救中预见性护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众多人士关注。针对高危群体,加强警惕,在出血高发时间段和季节,密切监测病情,抓紧时间,有助于预防出血。针对24h大量反复呕血、存在多次大量出血史、本次出血量过多、动脉明显硬化、EVB、高龄患者,应加大巡视力度,警惕再次出血。于晚餐前后、夜间等出血高发时间段,做好床头交接班,晚上按照要求值班,增加生命体征巡视频率,一旦出现欲呕、恶心、胃部不适、咽喉发痒等前驱表现,应警惕出血,如患者伴有肠鸣音亢进、腹胀和腹部不适等表现,表示可能出现便血。因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在所有首发症状中失血性休克属于特殊现象。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技术,提前备好有关药品、器材,促进抢救成功率提升。

相关文献提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可能在发病前3d出现脉搏加快现象,和其他心悸、头晕和胃部不适等症状相比,该现象发生时间更早。脉搏变快的原因主要为肝内阻力显著提升,肝脏来自门静脉的氧、血液量、胰高血糖素、亲肝因子明显降低,交感神经压力感受器产生反馈调节作用,会改变心脏功能,导致心输血量变多,心跳加快。就老年患者,因其血管弹性降低,窦房结功能减弱,无法仅凭脉搏变化评估出血量,需要同时监测血压变化、血红蛋白波动及患者一般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11]。研究指出[12],就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而言,其症状缺乏典型性,易引发并发症,首发症状多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心绞痛、缺氧综合征、脑缺血、脑卒中等,这和老年人生理机能密切相关。老年人内环境稳定性降低,自我修复能力减弱,一个脏器可能不止一种病变,多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和成人相比,儿童出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后其风险性较高,症状不典型,存在较大差异,患儿过去史一般不明确,但存在家族史者约占47.8%,大部分患儿入院接受治疗时已经出现失血征。

张秀兰提出,上消化道患者大多伴有发热现象,但体温一般不超过38.5℃,时间约为2-5d,和感染性发热存在明显差异,患者不存在全身中毒表现,基于此,临床可以患者是否伴有发热表现,评估有无活动性出血,预测出血量,同时也能评价出血情况。消化性溃疡患者一旦出现发热,且原因不明,护理人员应加强警惕,可能出现早期急性出血。分析发热出现原因,主要为在血分解蛋白酶吸收、贫血、血容量降低和周围循环衰竭等因素影响下,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疾病发生突然,患者常见症状有黑便、呕血等,进展迅速,若抢救不及时,会对患者生命产生干扰。探讨疾病诱因,发现主要有烟酒、药物、精神因素等,分析疾病危险因素,主要有季节和昼夜时间等。结合病因,制定针对性、全面化护理措施,探索急救、预见性护理进展,以提升护理质量,积极防控该病。

参考文献

[1] 裴香茹,张文光,楚俊红,等. 基于IK A P模式的延续护理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3,37(1):127-132.

[2] 段双霞,王云溪,刘红. 基于PALBI评分的分级护理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74-77.

[3] 王帅,何杏芳,吴伟勤,等. 一例侧颅底肿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术后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1):856-860.

[4] 王翠萍,张萍,何欣. 基于危险评估的针对性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3):1-4.

[5] 张瑞瑞,王懿华.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探讨[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3):503-505.

[6] 袁泼棉,杨薇. 知信行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贵州医药,2021,45(4):668-669.

[7] 李彩红,王晓岚. 临床护理干预对急诊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5):861-864.

[8] 葛佳宏,包晓春,张丽华,等.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家庭支持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7):144-146.

[9] 石敏,王海燕,李红芳,等. 危险性积分联合量化评估护理策略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4):51-53.

[10] 张蔚蔚. 基于认知内化为导向的目标执行护理方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768-3771.

[11] 邓旭,任白悦,韩小宏. 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血栓与止血学,2021,27(4):716-718.

[12] 吴卫青. 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对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心理压力及依从性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