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技术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有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康复治疗技术联合中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有效评价

胡莹莹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市 海淀区 100049

【摘 要】目的:评析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联用康复治疗和中频电刺激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康复治疗,实验组则联用康复治疗和中频电刺激,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上肢活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肢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和中频电刺激的联用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活动能力的改善,并能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康复治疗;中频电刺激;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脑卒中作为一种高发病率的脑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易复发、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的特点,不仅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且有较高的概率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肩关节半脱位便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类型,该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损害患者的上肢活动能力,并会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为此,本文便针对性研究了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联用康复治疗和中频电刺激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8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分别纳入40例研究对象。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83±6.82)岁,平均病程为(30.28±4.39)d,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和18例。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1±6.85)岁,平均病程为(30.76±4.43)d,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4例和16例。

组间各项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行康复治疗,具体治疗内容包含运动训练和良肢位摆放等。

①运动训练:指导患者的患侧肩在健侧肢体的带动下向上举,上举时患者的患侧肢体肘关节应尽量伸直,并进行前后伸展。其次,要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耸肩运动,对于无法进行肩部活动的患者,医生要用手握住患者的患肢上臂进行辅助上推。

②良肢位摆放:指导卧床患者保持健侧卧位,患侧肩在上、上肢前伸、肘关节外展 90°、前臂下垫薄枕,上肢、胸部同高。患侧卧位,健侧肩在上、患侧前伸、屈曲肩关节、伸展肘关节、旋后前臂、手心朝上。当患者保持仰卧位时,应于患者肩胛下方进行软垫的放置,并指导患者伸直肘腕、掌心朝上。

实验组则联用康复治疗和中频电刺激。

①中频电刺激:选用脉冲整体治疗仪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时于患者的冈上肌和三角肌后进行电极的放置,并对电流强度进行合理调整,患者每次治疗20min,每日治疗1次,20d一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每隔疗程的休息间隔时间为1周。

1.3 评定标准

比较组间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上肢活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

治疗效果:显效(肩关节复位、活动复常、两侧肩峰-肱骨头间距相等),有效(肩关节半脱位、功能活动等改善)和无效(上述效果未达到),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

上肢活动能力评分:Fugl-Meyer量表,满分66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上肢功能越好[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佳[3]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数据水平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差异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

40

11(27.50)

27(67.50)

2(5.00)

38(95.00)

对照组

40

6(15.00)

26(65.00)

8(20.00)

32(80.00)

X²值

-

-

-

-

4.1143

P值

-

-

-

-

0.0425

2.2 组间上肢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比较

表2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上肢活动能力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组间上肢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比较 [n(%)]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0

32.57±5.14

61.38±2.14

对照组

40

32.88±5.19

53.29±3.51

t

-

0.2878

13.3471

P

-

0.7741

0.0000

2.3 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比较

表3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组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比较 [n(%)]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40

43.26±4.14

76.88±3.75

对照组

40

43.58±4.17

68.94±4.32

t

-

0.3694

9.4137

P

-

0.7127

0.0000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治疗后的上肢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和中频电刺激的联用可有效促进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健康保障。经临床分析发现,康复治疗方案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常用方法,通过良肢位摆放和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肩关节活动能力的恢复,并能够阻断相关韧带松弛,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的保障有着重要的意义[3]。中频电刺激则是利用电流对患者肌肉进行刺激的治疗方式,科学采用电流刺激能够安全且有效的促进人体肌肉收缩,从而能够起到加快中枢神经恢复,增强肌张力的作用[4]。两种治疗方式联用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患者治疗的效果,从而有助于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健康保障。

综上所述,康复治疗和中频电刺激的联用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活动能力的改善,并能够促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于尚弘.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20):176-178.

[2]吴丹丹,吴巍巍.康复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20):163-165.

[3]程建斌,蔡丽.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0):32-36.

[4]王媛媛,陈琴,董倩倩,等.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影响[J].微创医学,2022,17(04):471-473+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