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乐成学堂”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五育融合视域下“乐成学堂”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赵颖君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文华初级中学

摘要: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以“五育”为统领,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融合”是“如何培养人”当前及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路径。顺德区某学校“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构建了德育特色校本课程“乐成学堂”,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校本课程,在其中有收获有成长,争取全面发展,培养积极有自信的公民。

关键词:五育融合;乐成学堂;实践研究;德育校本课程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开发“乐成学堂”德育校本课程的价值

   由于现实中教育功利化的倾向,逐渐呈现“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的失衡状态。面对数字化时代的突飞猛进和高度不确定性,基础教育只有回归“五育融合”育人,才能真正培养出未来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启迪学生自由充分发展,体验成长的快乐

“五育”在中小学生素养目标定位上,就是“德”定方向、“智”长才干、“体”健身躯、“美”塑心灵、“劳”助梦想,这“五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充分结合了人的身体和精神成长需要。通过“乐成学堂”德育课程,学生参与各类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快乐成长;找到自身的闪光点,做到关爱自我,悦纳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学会与人沟通,合作交流,感悟团队精神,在集体中成长;培养家国情怀,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育人”质量

有的老师认为“五育融合”仅是指向校园学生的活动的,与学科学习并没有多大关系;或认为实现“五育融合”会弱化学科学习,削弱学科的独特性。有些教师仍未走出“唯分数”“唯考试”的裹挟,只盯着“分”不关注“人”,立德树人没办法落到实处。“乐成学堂”德育校本课程,全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发挥共通的育人功能,学科价值与育人价值相互融合共生,共同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评价体系。

3.构建新型教育生态圈,协同育人助成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则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乐成学堂”德育校本课程,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互动,充分利用社会育人资源,营造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开发“乐成学堂”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依据五育融合理念和学校实际,指向育人目标与核心素养,“乐成学堂”构建了四类课程。乐心课程,乐心铸魂;乐融课程,乐融艺体;乐享课程,乐享劳动和乐行课程,乐行启智。在开发和完善时注重以下三大原则:

注重课程系统性,校内的德育活动多存在偶发性,结合上级部门要求而求临时开展,为了彰显五育融合的效果,在顶层设计时应从整体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系统设计并有规律的开展,保证每周两节活动课学有所获。

注重活动实践性,德育活动形式除了理论学习之外,应创设更多活动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实感悟,知行结合,从行动中理解深奥的道理。

注重学科融合性,善用项目式学习进行跨学科的融合,亦或是思政一体化建设,促成课程思政,促进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

1.乐心铸魂,用心参与,学会感恩,做一个有灵魂的人。

心系家国课程,庄严进行“升旗仪式”“离队入团仪式”,在清明节举办缅怀先烈的系列活动,在国庆节举办“为祖国点赞”快闪活动,在五四青年节举办“红色基因”集体朗诵活动,以及每月一次“爱国电影”活动等。

心怀感恩课程,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由学生自主策划和准备,善用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和教师节等节日契机,举办感恩父母,感谢师恩等系列活动。

心花怒放课程,由学校心理老师策划团辅活动,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每月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开学“心”适应,团队“心”沟通,合作“心”凝聚和减压“心”释放等户外团队活动课程。

2.乐享劳动,积极参与,手脑并用,做一个爱生活的人。

匠心悦享课程,包括劳模事迹演讲比赛和传承经典手工制作课。传统手工课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和重要节日,比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重阳节和春节等,由学校德育骨干团队讲师团自主设计相关介绍性课程,结合驻校社工录制相应的手工制作产品视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手工艺作品,优秀作品在学校展览区亮相。

劳有所享课程,学校设置乐成园顶楼绿化劳动基地,班级以责任田的形式承包,负责种植、除草、施肥、记录等工作。同时与科创结合,乐成园部分水培植物有电子灌溉系统,学生根据观察和学习相关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特点。

研学共享课程,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研学基地实践学习,例如守护翠绿植树活动,体验农耕收获之乐,以小组为单位野炊,亲自下厨合作烹调美食,师生同乐,品尝美味。

3.乐融艺体,快乐参与,弘扬个性,做一个能自信的人。

跨学科融合,每学期开展项目式跨学科融合活动,例如以“水文化”为主题,地理撰写“以水兴城”调查报告,化学“污水处理器”设计比赛,生物“水容万物”生态瓶,物理“以水为火”水火箭比赛,道法“以法重塑水韵凤城魅力”普法专题,历史“顺德逢简水乡的古今变迁”讲座等等。

体育艺术节,由学校体育教师组织,以班级团队竞赛的形式参加篮球竞赛课、毽球互动课、花式跳绳锻炼课、足球体验课、体能操竞演课和体育运动会等,以及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小品、器乐等才艺展示,展现青春的风采。

科技文化节,开展传承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如名著推荐会、“我和我的祖国”集体朗诵比赛,汉服文化节和悠悠文墨贯古今的醒狮、糖画等摊位体验。开展创新思维的科技活动,如多米诺骨牌专注力大赛,自主研发纸车载人比赛和无人机、智能台灯、科创小实验等互动摊位游戏等。

4.乐行启智,认真参与,担当于行,做一个逐目标的人。

向阳而行课程,开展一月一期的真人图书馆,邀请爱心企业家、退役空军、本土传承经典的创业家、医生、律师、消防员和优秀校友等,为同学们的生涯规划和理想目标埋下一颗种子,了解不同行业的人如何敬业、乐业。

知行合一课程,带领学生到附近的优质高中、优质大学参观学习,到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游览或做“小小讲解员”,到河流抽样取水和到污水处理厂关爱生态环境,到社区关爱老人,清洁街道和入户宣传等志愿活动。

行稳致远课程,初中三年的生涯规划对学生很重要,初一开展启航礼,帮助学生角色转换,寻找自身闪光点,在新环境制定新的人生目标;初二开展青春礼,学会与他人相处,在青春期找到真我,追求进步;初三开展志学礼,“职”面未来模拟招聘会,学生从中发现短板,坚定目标立志奋发。

新课标视野下,探索“五育融合”的德育校本课程,是立德树人的有益尝试,是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和深入思考的“怎样培养人”的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如何在学校活动内促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做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我们还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吴万功.新时代五育融合下的德育课程研究[J].学周刊,2022(01):12-13.

[2]蒙石荣.“五育”融合下的德育:路径与方式[J].今日教商.2021(02):14-17.

[3]杨晟铌.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3):78-79.

[4]张锐.德育视域下初中体育课程育入策略研究[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中),2021:109-111.

[5]    杨丽.“五育融合”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及实现之策——基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