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用日语讲述中国航天的逐梦征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九天揽月”——用日语讲述中国航天的逐梦征程

常睿桐 李冰诺 王程婕 肖泽峰 李昕株

大连外国语大学 116044

摘要:从“夸父逐日”的神话到“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飞天妙想;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美好辽阔,沧海桑田,一代代中国人都有着一个伟大的航天梦,这个梦寄托着中国人对飞天梦的期盼和与之不懈的追求。幸运的是,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这一时代变成了现实。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我们决心用自身所学讲好中国故事、航天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中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和伟大的中国航天工程。

关键词:中国航天故事;中国梦;日语的应用与传播

一、探索中国航天发展历史

1.从神话开始的飞天“梦”

泱泱五千年华夏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与其他国家的古代文明一起共同孕育了现代航天技术的萌芽。我国航天工程甚至从嫦娥奔月这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就已经拉开了帷幕。传说嫦娥偷吃了王母娘娘的长生不老药才得以飞上月宫。在唯美氛围的衬托下中国古人的飞天思维:要借用于外力,克服地心的引力,才能飞向月亮,体现了我国古人对航天的思考。这也正是现代人类航天技术的理论基础。后来凭着中国人对飞天的渴望,我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发明了世界上公认最古老的飞行器——风筝,开启了探索天空的第一步。

然而中国人对于通过人类自己去观测太空的航天梦想却并没有止步,探索太空的航天愿望始终没有停止。于是太空探索第一人——万户在研究火箭具有推动物体上升能力的基础上,制作了一把能上天的椅子,他在座椅背后安装了当时最大的47支火箭,同时把自己捆在座椅的前面,两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人把火箭同时点燃,想要借助火箭向前推进和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尽管结局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个企图利用火箭的力量将人载到太空的幻想者和实干家为后世点燃了一条探天的灯,不得不说这是惨烈又漂亮的一仗。但是清朝的我国倍受欺侮,航天之梦就此搁置。直至新中国成立,我国的航天梦才又重新起航。

2.以实干和成就铸造“星辰大海”

1961年,苏联率先启动了航天工程,苏联的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了太空。然而我国的1961年,经济由于政策失误,中苏交恶,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人民生活朝不保夕。然而任谁也想不到,早在1956年的时候,刚刚回国一年的钱学森受命,秘密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中国航天工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开出了一朵坚忍铿锵的航天之花。在我国科学家精心浇灌下,1960年东风一号近地导弹发射成功,1970年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92年,党中央做出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紧接着神舟二号、神州三号、神州四号陆续升空。在2023年的10月26日,我国第十七批航天员已经带着中国人的航天梦继续踏入浩瀚宇宙了。从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到成功,我国只用了九年时间。短暂的九年,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漫长的九年,九年之储才得一朝梦成,其中不乏多少心血。但是中国人的脚步从未停止,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中国人还在尝试更多的可能。

回顾我国的航天史,从无到有,恰如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战史。重重困难展现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虽迟但到展现了中国人追逐梦想从未悔的攻关精神。这样伟大的让人热泪盈眶的航天精神是中国人的荣光。

二、观航天发展现状

1.从“航天制造”到“航天智造”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2.“多点开花”——从“跟跑”向“并跑”“领跑”发展

航天事业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空间技术,也就是各种火箭、卫星、飞行器的制造和发射技术等。从1999年截至今天,我国相继发射了神州系列飞船,从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船到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目前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2007年到2020年,我国相继发射了嫦娥系列人造卫星、探测器等。同时2019年,嫦娥四号探月工程团队还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20年,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二是空间应用,是让航天技术产生实际应用,比如提供通讯和气象观测服务等。比如北斗导航系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反卫星武器、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环境减灾卫星等。

三是空间科学,即不以技术和应用为目的,而是探索和发现新规律、新现象。如果说暗物质探测代表了空间科学前沿的一个制高点,我国空间科学的世界级科学突破正呈现多点突破、系统跨越的态势。“慧眼”号2020年国际首次直接测量到宇宙最强磁场,2022年7月再次刷新观测记录!利用墨子号科学卫星,我国科学家在任务设计寿命期内就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而且在任务拓展阶段又完成引力诱导量子纠缠退相干实验,构建了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密钥通信网络,使我国牢牢占据了空间量子科学研究领域的主导和引领地位。

三、传播航天故事,发扬航天精神

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辉煌成就。形成了富有成效的系统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了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体系,培养造就了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积淀传承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航天事业经过多年的接续奋斗,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基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强大引擎,服务国家政治外交大局的有效途径。

在航天事业进步的同时,我国也通过各种途径,如新闻、视频软件、以及影视作品来进行航天发展的对外传播,不仅让国民了解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更让世界都看到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

本项目把控中国航天热点信息,依托航天发展历史以及“神十五”飞天等航空航天新成就,通过建立公众号讲述中国航天梦的起源、发展、成就,依托“神十五”飞天等航空航天新成就,注重把控航天热点实时性再利用小组成员及指导教师专业优势翻译航天故事,以学生之口向中国、日本乃至世界展现中国航天精神。

项目前期进行了航天资料收集、寻找了校内志愿者并进行前期的论文撰写。主要从中国古代的飞天梦着手调查,深入了解了我国古代航天精神的精神内涵,增加了对古代中国人探索星空宇宙之梦的了解,发掘了航天梦的精神之源。

项目中期利用举办线下交流会等方式进行宣传,与各位同学老师交流中国航天故事、航天发展,小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而扩大项目队伍,提高项目实力。在项目中期,我们还会面对在日留学生群体招募志愿者,在自内而外的宣传基础上,由在日留学生在日本直接了解航天知识,并调研日本友人喜爱的航天知识或对航天领域了解不深的知识,更好地为项目下一阶段讲述的故事提供素材。在日留学生学长学姐等人群作为志愿者,进行航天知识及翻译的矫正工作,使翻译的内容品质更优质,立意更新颖。同时邀请日语老师日本外教进行航天知识输出与翻译,为日本留学生们展现立体中国。

项目后期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增大宣传力度,进行中国星际探索实时跟踪的了解,充分接续了中国星际的探索纪实及精神探索的内容。以此展现中国在星际探索已取得的发展成就、初心与精神。推动中国航天精神走向日本乃至世界,为世界展现了更立体、更全面的中国。以中国青年的视角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理解了中国航天精神,从而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贡献一份力量,为中日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友好交流献力。

四、结语

研究并弘扬新时代航天精神是航天强国的新使命,科技强国的新要求,文化强国的新责任,人类文明的新航标,也是我们向世界说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讲述我国航天发展史,弘扬新时代航天精神,是引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航天精神不仅反映了时代本身的发展和演进逻辑,更具有面向未来的价值意义。中国航天故事的传播不仅将让人们了解了中国的航天发展进程,也将伟大的航天精神展现给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