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检定的实施及测速误差不确定度评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检定的实施及测速误差不确定度评定

惠英

德州市产品质量标准计量研究院 山东省德州市 253000

摘要随着现代交通的迅猛发展,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作为交通执法和安全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保障公众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技术、环境、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对这些误差进行有效的量化和控制,进而提升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进行定期的检定和测速误差不确定度评定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围绕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检定的实施及测速误差不确定度评定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 定方法; 测速误差; 不确定度评定

1.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在交通执法中的重要性

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在交通执法中发挥着提高交通安全性、确保执法公正性和合理性以及提高交通效率等方面的作用。首先,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的应用,能够实时监测超速违法行为,为执法提供依据,促使驾驶人遵守规则,减少交通事故。其次,可以实现对所有车辆的公平监管,避免不公和不准确执法。同时,基于先进的技术,能够记录准确的行驶速度,确保执法的公正和合理。此外,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的应用能够引导驾驶人保持适当速度,使车流更加顺畅,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交通拥堵,具有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作用。总之,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在交通执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加强该系统建设和应用是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2.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检定实施

2.1检定目的与要求

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检定的实施旨在确保测速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交通执法部门对车辆行驶速度的监管需求。检定过程中,需要遵循一系列要求和标准,以确保检定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首先,需验证测速系统的准确性,通过检定,验证测速系统所测得的车辆行驶速度与实际速度是否一致,确保系统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同时,通过检定,检查测速系统是否稳定可靠,能否在长时间、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以保证测速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此外,通过检定,确保测速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记录车辆行驶速度,为交通执法部门提供有力支持,提高执法效率。此外,要保证检定环境与实际使用环境相适应,以模拟实际使用场景,确保检定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2检定方法与步骤

在进行检定工作前,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比如,准备标准的激光测速仪、雷达测速仪等测速设备,用于与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进行比对。同时,应全面检查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因素,以减少环境因素对检定结果的影响。并且要对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进行初步校准,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具体检定工作的实施,首先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试路段,确保路段平直、无障碍物,以模拟实际使用场景。选择符合规定的测试车辆,确保车辆状态良好,速度控制准确。同时启动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和标准测速设备,确保两者在同一时间开始记录数据。进行多次测试,以获取足够的数据样本,提高检定结果的准确性。详细记录每次测试的数据,包括测试时间、测试路段、车辆速度等。检定工作结束后,需要将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所测得的数据与标准测速设备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根据比对结果,计算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的误差值,包括平均误差、最大误差等。根据误差值评估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3检定结果分析与判定

在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检定完成后,我们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全面评估系统的性能。首先,将所有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标准格式,包括测试时间、地点、环境参数、测量速度等,以便后续分析。根据整理好的数据,计算区间测速系统测量速度与实际速度之间的误差。这通常涉及计算平均误差、最大误差、最小误差以及误差的标准差等统计量。基于误差计算结果,评估系统的性能。这包括系统的稳定性(误差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准确性(误差的大小和分布)以及可靠性(系统在不同环境和使用场景下的表现)。分析误差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发现可能的系统问题或性能瓶颈。例如,检查误差是否随环境温度、湿度或测试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完成数据分析后,需要根据分析结果对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的性能进行判定,这包括误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系统性能是否稳定等。如果系统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例如,调整系统参数、更换硬件设备或改进数据处理算法等。最后,针对检定结果,提出改进系统性能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3.测速误差不确定度评定

3.1测速误差来源分析

在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的实际应用中,测速误差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比如,系统误差这类误差通常是由于测速设备本身的设计、制造或校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的。例如,测速传感器的精度不足、信号处理电路的偏差等都可能导致系统误差。这类误差在重复测量中通常会保持恒定或按可预见的方式变化。

测量重复性误差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目标进行多次测量时,由于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或测量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结果之间存在差异。这种误差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并取平均值来减小。随机误差是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引起的,如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风速等)的微小变化、测量设备的随机波动等。这类误差在重复测量中会按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并且当测量次数趋向无穷大时,其数学期望趋于零。安装误差,测速设备的安装位置、角度等如果不符合规定要求,也可能导致测量误差。例如,如果测速雷达的安装角度不准确,就可能导致测速结果偏高或偏低。为了准确评定测速误差的不确定度,需要对以上各种误差来源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3.2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测速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是一个系统而科学的过程,旨在量化测速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首先,需要对可能导致测速误差的各种来源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识别。这些来源可能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测量重复性误差、动态误差以及安装误差等,如前文所述。识别不确定度来源是确保后续评定准确性的基础。量化是将不确定度来源转化为具体数值的过程,对于每一种不确定度来源,需要根据其特性和影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量化。例如,对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可以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获得其标准差或方差;对于测量重复性误差,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并计算其变异系数来量化。由于测速误差可能来源于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将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以获得一个综合的不确定度值。这通常通过方差的合成或标准差的合成来实现。合成不确定度时,需要考虑各个分量之间的相关性,以避免重复计算或遗漏。完成不确定度的量化与合成后,需要编制不确定度报告。报告应详细列出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量化方法和结果,以及合成后的总不确定度。

结束语:

综上,本文提出的检定方法和误差评定技术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提升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的性能水平。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能够在交通执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顺畅贡献更多力量。同时,我们也应持续关注测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不断提高测速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通管理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淳, 王广成. 浅谈校时对机动车区间测速监测系统的影响[J]. 计量技术, 2020, (07): 51-53.

[2]李淳, 王广成. 机动车区间测速监测系统检测的探讨[J]. 工业计量, 2020, 30 (03): 85-86.

[3]龙波, 张宇, 吴凯华, 杜晔晖. 区间测速系统检定方法的探讨[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9, 46 (08): 62-64.

[4]王林波. 机动车区间测速监控系统检定规程研究[J]. 警察技术, 2018, (03): 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