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开展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3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开展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观察

郭纪东

东台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东台  224200

【摘要】目的:探究对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行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择选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月-2023年6月),随机数表法划分两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n=30),观察组实施腰丛神经阻滞麻醉(n=30),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完善时间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长(P<0.05)。两组麻醉后15min、麻醉后30min、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发生一定波动,且观察组波动幅度明显更小(P<0.05)。观察组麻醉穿刺时间比对照组更短,麻醉费用比对照组更少(P<0.05)。观察组手术、肛门排气、术后禁食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中输液量比对照组更少(P<0.05)。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6.67%比对照组30.00%更低(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中,相较于硬膜外麻醉,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为理想,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稳定,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可治疗花费较低,推广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骨折;腰丛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

股骨粗隆骨折为临床常见病,该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因老年患者多伴随多种基础性疾病,从而使其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1]。全身麻醉会对机体呼吸、循环等系统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因其身体机能衰退,从而使其在全麻后,易因药物代谢残留、脏器功能受损等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对患者认知、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鉴于其特殊性,使其在麻醉方法、剂量方面存在更高的要求[2]。从麻醉方法选用层面而言,使用药物要最大程度避免对患者循环、呼吸等系统造成影响,同时还要保证麻醉效果。对于中老年患者而言,持续硬膜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较为适用。相较于持续硬膜麻醉,腰丛神经阻滞可实现患者单侧下肢的完全麻痹,同时其还可避免全麻、椎管内麻醉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3]。本研究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对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行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本院收治的60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1月-2023年6月),随机数表法划分两组,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n=30),观察组实施腰丛神经阻滞麻醉(n=30)。对照组男性、女性各18例、12例,年龄61-80(70.19±3.63)岁,体重范围57-72(64.05±3.32)kg,其中左侧患肢17例,右侧患肢13例。对照组男性、女性各19例、11例,年龄62-80(70.43±3.56)岁,体重范围56-72(63.92±3.27)kg,其中左侧患肢16例,右侧患肢14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存在可比性。(1)入选标准:与股骨粗隆骨折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年龄≥60岁;具备完备的临床资料;与手术治疗标准相符;知情同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重大疾病史,如心脏病、白血病、肾衰竭等;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合并严重脏器(心肺等)功能障碍;存在硬膜外麻醉、外周神经阻滞禁忌证;穿刺处或全身感染;途中退出。

1.2方法

1.2.1麻醉前准备

为保障麻醉手术的如期进行,在麻醉前,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各项体征的监测工作,整合患者相关信息,对患者是否与麻醉标准相符进行评估。将相关信息整理成册,且确定患者符合麻醉标准时,于患者上肢静脉构建输液通路,同时将麻醉前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给患者,必要时叮嘱患者禁饮禁食。

1.2.1对照组

行硬膜外麻醉,具体如下:指导患者于麻醉操作台上维持侧卧位,以L1-L2椎间隙为穿刺点,将导管经穿刺点置入(深度3cm)。如果患者平卧后回抽无血液出现,应为其提供利多卡因(1.0%)3mL,观察患者用药后的阻滞、麻醉效果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如果患者无明显病症及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则于用药5min后为其输注罗哌卡因(0.75%)8mL,15min后以针刺法测定患者麻醉平面,如果平面于胸11以下,需再次为其输注罗哌卡因(0.75%)4mL。

1.2.2观察组

使用神经刺激仪、绝缘穿刺针行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如下:指导患者侧卧于操作台上,将其患肢置于上部,对患者展开神经阻滞。对预先标记的穿刺点以及相关器械进行消毒,待消毒结束后,行局部麻醉,对神经刺激仪相关参数进行调节,1mA/2Hz。待各项参数调节完成后,将神经刺激仪与穿刺针相连,应于穿刺点对患者展开穿刺。如果患者股四头肌肌群有收缩现象产生,需调整仪器参数,0.3mA/2Hz。如果肌颤现象并未改善,且回抽无血后,为患者输注利多卡因(0.5%)3mL,对患者用药后实际反应进行观察。如果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给予患者罗哌卡因(0.5%)5mL,持续为患者输注4—5次(20—25mL)。

1.3观察指标

(1)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与持续时间。

(2)分别在麻醉前、麻醉后15min、麻醉后30min、术后对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进行测定比较。

(3)对两组患者麻醉穿刺时间与麻醉费用进行记录比较。

(4)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禁食时间)。

(5)对两组患者不适症状(术后尿潴留;术中低血压;局麻药中毒)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SPSS26.0软件处理,数(n)或率(%)、均数±标准差(±s)分别为计数(不适症状发生情况)、计量(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穿刺时间与麻醉费用;手术相关指标)资料的表示方式,、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

观察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完善时间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长(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比较(±s,min)

组别(n=31)

感觉阻滞

运动阻滞

起效时间

完善时间

持续时间

起效时间

完善时间

持续时间

观察组

4.83±1.15

21.58±5.26

518.72±64.43

11.03±2.42

21.68±3.15

163.22±46.70

对照组

7.69±1.42

24.80±5.37

246.65±46.80

12.81±3.26

25.79±5.28

271.64±51.35

t

8.573

2.346

18.713

2.401

3.661

8.556

P

0.000

0.022

0.000

0.020

0.001

0.000

2.2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麻醉前血液流变学指标(HR;MAP)差异较小(P>0.05);两组麻醉后15min、麻醉后30min、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发生一定波动,且观察组波动幅度明显更小(P<0.05)。见表2。

表 2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n=30)

HR(次/min)

MAP(mmHg)

麻醉前

麻醉后15min

麻醉后30min

术后

麻醉前

麻醉后15min

麻醉后30min

术后

观察组

80.16±6.39

81.37±6.84

80.03±8.17

80.49±6.47

93.02±8.14

89.25±7.63

87.91±8.26

87.39±7.70

对照组

80.33±6.45

75.18±6.62

73.19±7.05

73.58±6.84

93.09±8.09

82.59±7.27

78.43±7.60

74.02±7.19

t

0.103

3.562

3.472

4.020

0.033

3.461

4.626

6.951

P

0.919

0.001

0.001

0.000

0.974

0.001

0.000

0.000

2.3麻醉穿刺时间与麻醉费用

观察组麻醉穿刺时间比对照组更短,麻醉费用比对照组更少(P<0.05)。见表3。

表 3 两组麻醉穿刺时间与麻醉费用比较±s)

组别(n=30)

麻醉穿刺时间(min)

麻醉费用(元)

观察组

10.09±2.85

317.86±85.68

对照组

17.68±3.17

460.45±96.30

t

9.752

6.059

P

0.000

0.000

2.4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肛门排气、术后禁食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中输液量比对照组更少(P<0.05)。见表4。

表 4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n=30)

手术时间(min)

术中输液量(mL)

肛门排气时间(h)

术后禁食时间(h)

观察组

43.85±5.41

776.83±64.35

1.08±0.35

10.57±2.60

对照组

70.69±7.08

1219.60±120.57

5.17±0.73

22.91±3.25

t

16.499

17.745

27.671

16.23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5不适症状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6.67%比对照组30.00%更低(P<0.05)。见表5。

表 5 两组不适症状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n=30)

术后尿潴留

术中低血压

局麻药中毒

发生率

观察组

1(3.33)

1(3.33)

0(0.00)

2(6.67)

对照组

3(10.00)

4(13.33)

2(6.67)

9(30.00)

X2

-

-

-

5.455

P

-

-

-

0.020

3讨论

因老年群体具备身体机能衰退、骨质疏松、钙质流失等生理特征,从而使其易受外力或多因素影响引发股骨粗隆骨折疾病[4]。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基数的增长,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数量也随之持续增多,当前,该病已然成为威胁我国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5]。股骨粗隆骨折会使患者肢体功能严重受损,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当前,对于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临床多以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此疗法具备突出效果、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起效快等优势,当前其已成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为临床常用的两种麻醉方法

[6]。硬膜外麻醉属于椎管内麻醉的一种,其具备效果完善、操作简便等优势。但临床实践发现,此种麻醉方式易使患者产生器官灌注不足、心律不齐、心跳骤停等不良反应,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腰丛神经阻滞麻醉为近些年新兴的一种麻醉方式,此种麻醉方式可有效定位穿刺针和神经位置,安全性较高,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理想,利于患者术后恢复[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完善时间与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长,可见在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中,相比于硬膜外麻醉,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为理想,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两组麻醉后15min、麻醉后30min、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发生一定波动,且观察组波动幅度明显更小,提示在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中,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更小。观察组麻醉穿刺时间比对照组更短,麻醉费用比对照组更少,提示在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中,相比于硬膜外麻醉,腰丛神经阻滞有助于提升手术效率,且可减少患者治疗花费。观察组手术、肛门排气、术后禁食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中输液量比对照组更少,可见在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中,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患者影响更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观察组不适症状发生率6.67%比对照组30.00%更低,提示相比于硬膜外麻醉,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安全性更高,降低不适症状发生风险。究其原因,在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采取硬膜外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较大,易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而采取腰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使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应激性得到缓解,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较小,可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且此种麻醉方式可实现神经的精准定位,所以在麻醉过程中可减轻患者血管、神经受损程度,提升麻醉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在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中,与硬膜外麻醉对比,腰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为突出,有助于维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稳定,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且可减少患者治疗花费,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海东. 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麻醉效果对比[J]. 健康之友,2023(11):149-151.

[2] 林英.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患者镇痛效果及麻醉不良反应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3):109-110.

[3] 朱海洋,刘伟侠. 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镇痛效果分析[J]. 大医生,2023,8(13):131-134.

[4] 韩秀娟. 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0):121-123.

[5] 赵宏宇. 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 养生大世界,2021(5):154-155.

[6] 林洋. B超引导下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效果与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19):85-86.

[7] 阿地兰·艾尔肯,孟清,杜晓宣. 分析腰丛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麻醉效果[J]. 中华传奇,2020(5):112.

作者简介:郭纪东(1970.10-),男,江苏东台,主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老年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