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高原梨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泸西县高原梨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马锦泉  

泸西县果树站   652499

摘要:泸西县是云南省优质梨生产重点县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梨产业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状态,种植面积已初具规模,梨产业已成为泸西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脱贫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本文分析了泸西县高原梨产业发展现状,就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促进泸西县高原梨产业发展壮大的对策。

关键词:泸西县;高原梨;产业现状;对策

引言

泸西高原梨是云南省优质梨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增,成为了本县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加速了本地农民的脱贫致富进程。近些年,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发展中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品牌打造乏力、产业化程度不高等困难和问题日趋突出。明确泸西县发展高原梨产业的优势,客观地分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与改进措施,进而给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1泸西县高原梨产业发展优势及现状分析

1.1地理优势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地处东经103°30′~104°03′、北纬24°15′~24°46′之间。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的高原季风气候,自然条件较适宜果树生长。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是生产优质水果的关键。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2℃,4~10月份平均气温18.79℃,11月份气温为9.93℃,无霜期267.7℃,有效积温4638.9℃,年日照时数达2108.1小时,年降雨量在800~1100mm之间。同时,泸西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具有春早、夏长、冬迟的气候特点。早春升温快,3~6月雨水少,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多大于14℃以上,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和营养物质的积累,生产的果品含糖量高,果形端正,着色好,成熟早,病虫害少,品质佳。

1.2生产现状

高原梨是泸西种植的几个主栽梨品种的统称。据《泸西县志》记载:1978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33.33hm2。 1977年引进碭山酥、雪花、金花、早酥等品种试种成功,至1989年发展新品种133.33 hm2。1991年泸西县被列为云南省优质梨生产基地县后,梨种植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泸西历届县委政府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政府扶持引导、创建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引进创新栽培模式、普及推广标准化技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知名品牌、鼓励规模经营等措施,将高原梨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点产业予以大力培育和扶持,逐步发展成为了云南省优质梨的重点产区,种植规模、总产量、产值均位居云南省第一位。截止2023年,全县梨种植面积达到15.4万亩,挂果面积13万亩,总产量20.1万吨,产值5.1亿元[1]。优质梨产业已成为泸西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

2泸西县高原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投入不足

梨生产技术含量高,投资大,见效周期长。部分农户重栽轻管,往往因资金缺乏或是见效缓慢而降低种植积极性甚至放弃管理。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果园投如较少,按当前的成本计算,高标准建一亩梨园,按投产前前三年预算,每亩需投资2500至3000元以上,而我县80%以上梨园投入每亩都在1500元以下,有的甚至不到1000元,标准低。大部分果园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上都未按技术要求进行,造成管理粗放、结果期推迟、效益不高的恶性循环。

2.2政策和资金扶助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乏力
  梨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梨产业发展难以上规模上效益的最重要的因素。梨产业前期投入比较大,果农虽有种植的积极性,但缺少必要的资金,各级地方财政在资金扶持上有限。同时各级政府在土地流转、鼓励企业能人承包、发挥部门支持作用、引进外商投资参与梨产业开发方面没有具体的优惠政策,限制了产业的做强做优。

2.3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
  泸西高原梨生产、流通还处于粗放的发展阶段,。由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参差不一,多数果农重栽轻管、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不注重科技投入,生产的梨果大多不分级、不注重包装、没有品牌意识,优质果品率低。多为统装货、大路货、商品价值低。

2.4产品品牌化意识偏低

泸西县高原梨基本上采用以一家一户一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产品品牌化意识普遍较低,多数果农很难及时、精准地掌握市场梨果信息的变化情况,这是本县高原梨产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会对梨果的深加工产生不利影响,弱化了商品价值。虽然近些年泸西果农普遍使用“高原梨”品牌去包装梨果,但外销的果品品种、品质参差不齐,这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高原梨的市场销售秩序,固然不利于建立泸西高原梨品牌形象[2]

3促进泸西县高原梨产业发展的对策

3.1抓规划布局,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路子

坚持“产业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在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来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主要问题和短板,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把全县高原梨产业布局调优、品种调新、质量调高、面积调实、措施调强,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3]

3.2抓标准化生产,走高质量、优质化发展路子

是建立完善专家工作站。聘请国内、省内知名果树专家到泸西建立专家工作站,通过培训和示范,及时把水果种植新技术、研究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并辐射带动全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是实行县内技术员定点服务。整合涉农系统的果树技术人员,实行划片区技术指导服务,技术员定点到各片区对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切实解决好群众缺技术的问题。三是按照“高科技支撑、高标准生产、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高效益产出”的要求,从县级层面出台相应激励管理措施,在午街、白水、中枢等种植核心优势区,有序组织种植大户认真参照出口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标准,积极开展特色优质水果示范园、示范基地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中高端需求。同时,积极开展农残、重金属等检测工作,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全水果质量安全,促进水果质量可持续均衡化发展。

3.3品牌建设,走品牌化发展路子

一是统一商标注册。围绕红高原泸西公共地域品牌核心价值,紧扣绿色食品牌建设要求,结合泸西水果文化,统一注册全县高原特色水果商标。二是统一包装设计。聘请国内专业策划公司做好针对泸西高原梨的种类、大小、质量等,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具备泸西特色的包装箱,改变目前包装“多、杂、乱”问题。同时,分类别分质量分大小制定行规,保证水果统一分级分类和装箱。三是统一品牌宣传。全县形成一个对外的统一品牌,深挖泸西高原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宣传,形成品牌化经营,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3.4产品推荐,走市场化发展路子

一是巩固好现有市场。继续巩固好国内的广州、深圳、广西、贵州、昆明等经营多年的成熟市场,积极开拓上海、北京及国外市场。二是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农产品展览会、交易会,努力开拓新的省外市场,进一步扩大泸西高原水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高外销额度。三是组建专业的销售团队。鼓励、支持部分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组建专业营销团队,创新营销模式,组织营销人员到省外专业水果批发市场进行考察洽谈,让泸西高原真正走出去。四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升级工作,建立主要农产品批发地或消费地客户需求动态反馈系统,及时向生产企业或相关机构提供信息支持;设立主要产品外销大户销量绩效奖励制度。积极应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着力拓展销售市场。

3.5抓品种优化,走高端发展路子

充分发挥泸西县高原梨母本示范园的作用,坚持每年从国内引进5-10个适合泸西发展的优质新品种进行试验,并组织技术力量跟踪收集试验数字,每个品种通过3-5年的试验培养,对性状稳定、表现良好的新品种进行推广。目前,重点要对已经试验成熟的高原梨优良品种进行扩繁推广,逐步改善现在的品种结构,特别要加大早熟品种的推广力度,力争通过1-3年的工作,使品种结构得到科学改善,做到以早取胜以品质取胜。

参考文献

[1]倪晓虹.早熟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3(11):98-100.

[2]段向东.泸西县中枢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65(09):14+23.

[3]张全军,钟必凤,林杨等.四川省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23(09):12-14.

[4]泸西县果树站档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