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贾红梅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实验小学   475100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作业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巩固数学技能,并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品质的养成。然而,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作业数量过多、质量参差不齐、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加重学生负担并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不足,寻找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以弥补传统作业内容单一、指向性弱等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数学作业;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存问题

首先,作业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多样性与针对性不足。部分老师过分侧重教学知识,作业设计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相对单一,仅包括习题练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作业设计的难题,紧张的课程安排使得老师在设计作业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导致作业效果不佳,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老师们制定明确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多样化作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作业的有效性。

其次,作业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当前的作业形式多以个人完成为主,欠缺合作探究、思考等环节。长时间的独立学习环境,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学习的主动性。最后,作业反馈方式过于单一,不能体现其价值与多维度。目前的作业反馈主要由老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分数过于看重学生课堂学习和作业的结果,忽略了过程评估。此做法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加剧了班内学生的差异,影响了学习氛围。因此,在作业反馈时,不仅要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与指导,还要给予他们自我反思和总结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和自我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整体学生素质,还有助于强化班级正向的学习氛围。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设计“互动型”作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互动能够促进思维的碰撞,将抽象复杂的学科知识结构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分析,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消除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感”,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型”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后通过互相交流与合作完成作业。同时,为了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互动型”作业,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小组,并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设计“游戏型”作业,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游戏是学生童年时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游戏教学也是一种符合他们年龄特点、能够激发兴趣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到作业中,打造更有趣味性的作业。通过这种游戏化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业,还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后,教师可以设计名为“芝麻开门”或“趣味闯关”的游戏式作业。通过设计逐渐增加难度的练习关卡,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巩固和掌握乘法口诀知识。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加深理解。同样,在“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中,教师可设计“趣味画画”的作业。即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动物或食物,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现混合运算式的过程和结果。这样的作业既可以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混合运算的知识,并且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设计“层次型”作业,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提出的分层教学理念,设计“层次型”作业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然后在班级内划分出A(优秀)、B(中等)和C(潜力)三个层次,并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层次化作业。

以“分数乘法”为例,针对C层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分数算式和概念总结等形式的作业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针对B层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应用题作业来巩固章节知识。而对于A层学生,则可以设计小数或分数转换等难度更高的作业来延伸课堂教学,促进知识点的整合。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历练,让学生感受到作业练习的收获和成长。

(四)设计“项目型”作业,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团队项目”作业是学科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解决学生独自学习所面临的思维难题,并通过交流和分析来推动学习进展。对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同时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最终目的,利用团队合作的优势,简化学生的理解难度,并依托“团队项目”作业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分数”相关知识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前期调查作业,以日常生活为主题,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数,并结合已学知识进行调查报告的制作。这种作业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其次,教师可以设计项目中期实践作业,通过艺术或日常领域的项目主题,如建筑搭建、艺术作品拼接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教师可以利用分数和分数运算等内容来划分项目步骤,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明确分数间的最小公倍数和通分技巧,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后,教师可以设计项目后期应用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定期复习,并创建交流和探讨的平台,鼓励学生从多个视角出发,综合思考分数、分数运算和其他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加强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解读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思维、能力、素养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设计多种形式的学科作业,如,“互动型”作业、“层次型”作业等,同时也要处理好作业与各教学环节间的联系,提升作业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以此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快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育人任务。

参考文献

[1] 张艳.基于苏教版教材的小学数学进阶作业有效设计研究[J].理科爱好者,2022(6):146—148.

[2] 张莉.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中有效评价的实践思考[J].新智慧,2022(36):30—31.

[3] 陈晓.“教学做合一”理论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2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