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目标护理在NEC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阶段式目标护理在NEC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中的应用

李文娟王妮

西安大兴医院,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大兴医院 710082

摘要:目的:分析阶段式目标护理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Enterocolitis,NEC)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80例为观察样本,通过“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0,开展常规护理)与干预组(n=40,阶段式目标护理),比较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家属满意度的组间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的电解质紊乱、腹泻、酸碱失衡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目标护理在NEC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瘘术;营养管理;阶段式目标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常见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因肠道供血不足或细菌感染导致小肠组织坏死。当病情严重,需通过小肠造瘘术来恢复肠道通畅。肠外营养期间的护理难点包括维持营养平衡、预防感染及监测并发症。阶段性目标护理至关重要[1],该护理措施是临床新型护理措施,通过短期设定目标、不断优化护理措施,能确保患儿逐步适应治疗,提高生存率。文章就阶段式目标护理在NEC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开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80例为观察样本,通过“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患儿的一般信息可见表1。研究获批、患儿均有家属照护。

表1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男女比例

年龄(月)

病程(d)

体质量(kg)

对照组

40

22∶18

4.27±2.23

6.73±2.14

4.22±1.34

干预组

40

23∶17

4.31±2.31

6.64±2.16

4.34±1.24

t

0.051

0.079

0.187

0.416

P

0.822

0.937

0.852

0.679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儿符合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标准;②符合开展小肠造瘘术的指征;③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④患儿不存在意识障碍。排除标准:①家长配合度较低患儿;②肝肾功能异常;③免疫系统异常;④合并恶性肿瘤;⑤中途退出、转院患儿。

1.3方法

1.3.1对照组患儿开展常规护理

保持造瘘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注意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量,避免过快或过多;定期检查导管位置,确保营养液正确输注;预防并发症,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以确保患儿安全度过肠外营养期。

1.3.2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阶段式目标护理

初期稳定阶段:确保患儿生命体征平稳,设置合适的肠外营养液输注速度,以逐步适应肠道功能的变化。密切监测患儿对肠外营养的耐受性,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营养支持提升阶段:在患儿稳定后,逐步增加肠外营养液的量和热量,以满足追赶性生长的营养需求。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确保营养支持的有效性。

肠道功能恢复阶段:随着肠道功能的逐渐恢复,开始尝试通过造瘘口给予少量肠内营养,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逐步减少肠外营养的依赖,过渡到肠内营养为主。

并发症预防阶段:在整个肠外营养管理过程中,重视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定期评估患儿的感染风险,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监测电解质平衡和肝肾功能,预防代谢紊乱的发生。

心理护理与家属教育阶段:关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护理。向家属详细解释肠外营养管理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他们参与患儿的日常护理工作。

出院准备与随访阶段:在患儿即将出院时,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和随访安排。指导家属掌握肠外营养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在家中进行后续护理。定期随访评估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4观察指标

比较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家属满意度的组间差异。

1.5统计学方法

为处理数据资料,研究选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P值低于0.05则判定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干预组患儿的电解质紊乱、腹泻、酸碱失衡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电解质紊乱(d)

腹泻(d)

酸碱失衡(d)

对照组

40

1.32±0.21

2.91±0.32

4.37±0.89

干预组

40

0.63±0.18

1.82±0.31

3.08±0.82

t

13.664

13.400

5.839

P

<0.001

<0.001

<0.001

2.2儿的家属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儿的家属满意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n)

基本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6

12

12

70.00

干预组

40

22

15

3

92.50

X2

6.646

P

0.010

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对于早产或低体重儿[2]。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是降低病死率、促进患儿康复的关键措施。通过为无法经口进食的患儿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肠外营养能够维持其生命活动,并为肠道恢复创造有利条件。阶段式目标护理在此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逐步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营养的逐步、安全供给,同时降低并发症风险。通过细致的阶段划分和护理目标的设定,阶段式目标护理能够更加精准地满足患儿的康复需求,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3]。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治疗中,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结合阶段式目标护理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护理管理策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的电解质紊乱、腹泻、酸碱失衡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阶段式目标护理在NEC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突出,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雪萍,石榴,彭奇梅. 阶段式目标护理在NEC小肠造瘘术肠外营养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6):134-136.

[2] 李海燕. 两种护理方法对小儿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造瘘口的护理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178-180.

[3] 赵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伤口造瘘口护理方法的比较[J]. 母婴世界,2021(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