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蔷陈邦梅

西安大兴医院,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西安大兴医院710082

摘要:目的:分析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造口患者100例为观察目标,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造口感染、膀胱刺激征、压疮、造瘘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关键词:造口;伤口;护理小组模式;并发症;满意度

前言

造口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人工开口帮助患者排泄,通常用于肠道或泌尿系统的疾病治疗,如肠癌、膀胱癌等。造口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够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做好造口伤口护理至关重要[1],因为造口周围的皮肤非常敏感,容易受到排泄物的刺激和感染。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护理,可能会导致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疼痛、瘙痒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感染问题。适当的造口伤口护理包括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造口袋和敷料[2]、注意造口周围皮肤的观察等。这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伤口的愈合。文章就此开展分析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造口患者100例为观察目标,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男女比例27∶23,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7.27±3.42)岁,病程1-3年,平均(1.28±0.77)年;实验组男女比例28∶22,年龄34-84岁,平均年龄(67.27±3.51)岁,病程1-3年,平均(1.29±0.79)年。两组样本患者的临床资料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获批。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开展造口手术的指征;患者意识清晰;全程家属陪护。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中途失访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监测伤口情况,预防并发症;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促进伤口愈合;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造口周围皮肤护理,避免刺激和感染;教授造口自我护理技巧,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1.3.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

组建专业护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造口治疗师和护士组成专业护理小组,负责伤口造口患者的全面护理工作。小组成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掌握伤口造口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护理小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伤口位置、大小、深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计划应包括伤口清洁、敷料更换、疼痛管理、营养支持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患者的伤口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定期评估与调整护理方案:护理小组应定期评估患者的伤口情况和护理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小组成员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以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提供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护理小组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小组成员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伤口造口护理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护理小组应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定期总结和分析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付诸实施。通过不断优化护理流程和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伤口造口护理服务。

1.4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3]

1.5统计学方法

为处理数据资料,研究选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P值低于0.05则判定其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n)

满意(n)

不太满意(n)

满意度(%)

对照组

50

15

24

11

78%

实验组

50

25

23

2

96%

X2

7.162

P

0.007

2.2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分)

护理后(分)

对照组

50

68.18±5.64

74.45±3.37

实验组

50

68.27±5.36

87.68±3.25

t

0.096

23.302

P

0.924

<0.001

2.3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造口感染、膀胱刺激征、压疮、造瘘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造口感染(n)

膀胱刺激征(n)

压疮(n)

造瘘口狭窄(n)

发生率(%)

对照组

50

3

3

3

1

20%

实验组

50

1

1

0

1

6%

X2

4.332

P

0.037

讨论

伤口造口的常规护理可能存在对个体差异的忽视、护理方法不够细致或缺乏针对性等不足,这可能导致伤口愈合缓慢或感染风险增加。相比之下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4]。该模式通过组建专业团队,提供个性化、全面的护理服务,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与交流还能确保护理措施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推广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对于优化伤口护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5]。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 陈丽君,赵锐祎,兰美娟,等.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居家护理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护理管理,2023,23(4):501-506.

[2] 陆凤清,张巍,王得文. 创新封闭伤口负压引流技术在肠造口黏膜旁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3,21(31):83-86.

[3] 余志勇,谌永毅,刘华云,等. 伤口造口护理门诊成本效益管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23,23(6):878-881.

[4] 刘真羽,刘亚红. 伤口造口护理小组模式在伤口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贵州医药,2023,47(10):1655-1656.

[5] 王君,吴玥. 标准化延续性护理在伤口造口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与价值[J]. 中国标准化,2023(20):285-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