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五苓散临床应用

钱先树

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中心卫生院  重庆市  404700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证。症见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等。蓄水证,是由太阳表邪不解,内传太阳之腑,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此方机会较多,以口干、小便异常为使用要点,收到较好效果,摘录诊疗医案如下:

一、五苓散加味治三叉神经痛

2019.12.25 初诊:罗XX,女、68岁、左侧头面部发作性疼痛7月,患者曾到县级医院行头颅CT、MRI、脑电图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并予以口服卡马西平片、氨酚待因片等药物,但病情控制不甚理想,仍然时有左侧头面痛出现。1周前患者出现左侧头面痛较前明显加重,呈阵发性刀割样剧痛,并牵涉左耳胀痛、耳鸣,触碰左侧鼻翼旁即刻诱发出明显上述疼痛,伴恶风、口干、恶心、吐少量清水样物、尿急、睡眠差、神疲乏力,舌红苔白,舌底静脉迂曲,边见少量瘀点,脉细数。

既往史:既往有慢性尿路感染病史10余年,常反复出现尿频、尿急不适。

    治疗:五苓散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猪苓15g  茯苓20g  泽泻15g 白术15g  桂枝12g 天麻20g  

乌梢蛇15g石菖蒲15g 黄芪30g 白芍30g 甘草10g 乳 香10g

    3剂,水煎服,3次/天,1剂/天。

2020.01.01复诊:患者诉进两剂毕左侧头面疼痛大减,能安静入眠。患者自觉病情改善明显,故再来索方以巩固疗效。现患者左侧头面偶有疼痛,但其程度较轻,用手触摸左侧鼻翼旁未诱发出典型的左侧头面部疼痛出现,舌红苔白,脉细。

处方:

白术15g   泽泻15g  茯苓20g   猪苓15g   桂枝12g

天麻20g   僵蚕15g  乳香15g   赤芍20g   白芍30g

5剂,水煎服,3次/天,1剂/天。

小结:本例患者出现左侧头面部发作性刀割样疼痛,左侧鼻翼旁有明显的触发点存在,符合现代医学疾病三叉神经痛的表现。中医应归属于头痛范畴,其病因多以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因,导致经气不通,不通则痛,或经脉失养,不荣则痛。

患者口服五苓散为主方加减煎剂,能迅速起效,可能与其夙恙有关(慢性尿路感染),患者机体存在膀胱或下焦气化不利,同时伴有口干、恶心呕吐等症,恰好契合五苓散的病机或者说是方证相宜。另外“高颠之上,唯风可到”,“久病入络”,故临证酌加天麻、僵蚕、乌梢蛇等搜风通络止痛;因痛势急迫,故又合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

二、五苓散加味治尿路感染

2022年8月12日 初诊: 蔡XX,女,45岁,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3天,伴口腔灼痛、腹部胀痛、心烦口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细数。

治疗:五苓散、导赤散合增液汤加减

猪苓20g  茯苓15g  泽泻30g   白术12g    桂枝6g   竹叶20g   生地30g   通草6g   玄参20g   麦冬30g    甘草6g

3剂,水煎服,3次/天,1剂/天。

2022-08-16复诊: 患者诉小便已无疼痛,大便稍干,口腔灼痛明显减轻,腹部胀满,舌红苔白,脉细。患者病情已缓解,原方加减以巩固。

猪苓15g  茯苓15g  泽泻30g   白术12g   桂枝6g  

薏苡仁30g生地30g 蒲公英30g 瓜蒌仁30g  佛手15g

3剂,水煎服,3次/天,1剂/天。

小结:本病当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其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拘急为主要表现,其病因可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四个方面,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西医学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综合征等病,凡是具有淋病特征者,均可参与本病治疗。

患者出现小便异常、口干不适,考虑机体气化不利,水液代谢失常,故予以五苓散加减主治。患者可能素体积热,郁久化火,其上炎则出现口腔灼热疼痛、口干心烦,下移则出现尿痛、痛急不适,故合用导赤散;患者出现腹部胀痛、大便干结,故合用增液汤以泻热通便,是故诸方合用,故能引火下行,引导津液各归其位。

三、五苓散加味治疗儿童尿频

初诊:2023-06-20  龚XX,男,12岁,学生,尿频3年,加重1月。患儿曾于上级医院儿科检查及治疗,但效果不理想。无尿痛、遗尿、尿不尽、尿失禁;不伴腹痛腹泻、恶寒畏风、手足不温;平素精神、饮食及睡眠正常。患儿发育良好,智力正常,面色红润。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外伤史。曾多次行血糖、血、尿常规化验均未见明显异常。1月前患儿尿频现象加重,大约1小时左右即小便一次,但入厕时无所苦,以至于患儿不敢多饮水及进食稀粥类食物,甚是不安。伴口干、大便稍结、舌红苔薄微黄,脉数。

处方:五苓散加减

猪苓12g  茯苓12g  泽泻20g   白术12g  桂枝6g  石菖蒲12g 

麦芽20g  芦根20g  太子参20g 麦冬20g  金樱子15g 大枣20g    

  5剂,水煎服,3次/天,1剂/天。

2023-06-26复诊:诸症皆缓解,原方继进5剂以巩固疗效。

小结:尿频是儿科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以尿频为主,可伴尿急,不伴有尿痛、遗尿、排尿困难、发热、浮肿等。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归属于中医“尿频”病证。本病临床以虚证居多,单纯实证较为少见,治疗以益气固摄为原则,多从脾、肾二脏论治。病程日久或反复发作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要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此外,还可结合针灸推拿、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本例患儿以尿频为主要表现,伴有口干、便结不适。精神、饮食及睡眠可,临证未见明显虚弱征象,故选用五苓散为主方,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恢复膀胱气化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