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低剂量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探讨

李阳  相文杰

 昌吉市人民医院 8311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对比剂血管成像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拟行多层螺旋CT头颈部扫描的患者,根据扫描剂量不同分成试验组(剂量50ml)与对照组(剂量70ml)各30例。比较各组不同位置显示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试验组在主动脉弓顶、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C1段、基底动脉中段测定C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组成像(VR)、曲面重建(CPR)各图像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以低剂量对比剂下检查可获得更高的CT值,且图像质量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头颈部;对比剂;低剂量;血管成像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不断发展,头颈联合CTA扫描便于系统全面了解整个头颈部血管情况,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清晰直观血管图像,具有微创、高敏感性特点,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准确识别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1]。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血管成像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使用高剂量的对比剂,这会增加患者患有肾脏疾病、过敏等并发症的风险[2]。低剂量多层螺旋CT技术近年来的发展为减少对比剂使用提供了一种可能,该技术使用更低剂量的对比剂,结合先进的图像重建算法,以降低对患者的潜在风险[3]。为了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低剂量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得到充分验证。本研究通过与传统高剂量对比剂成像技术相比较,分析低剂量多层螺旋CT技术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1月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5~81岁,平均(66.32±2.75)岁。根据碘帕醇370mg/ml对比及应用剂量差异,分成试验组(剂量50ml)30例、对照组(剂量70ml)30例。

1.2方法

两组均是采用GE64排螺旋CT检查,取仰卧位,扫描方位自足侧至头侧,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下缘到颅顶。各组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由肘正中静脉团注对比剂,设定感兴趣区(ROI)为主动脉弓,标记ROI要远离上腔静脉,尽量避开动脉血栓,斑块或夹层动脉瘤假腔。用Smart Prep追踪技术,到达阈值110HU触发自动扫描。监测参数:设定管电流40mAs,管电压100KV,注射对比剂自开始监测,1s监测一次,阈值110Hu,扫描延迟时间4.8s。CTA血管成像扫描参数:螺旋模式,设定管电流为350mA,管电压120KV,探测器宽度40mm,螺距5mm,螺旋时间0.5s,层厚5mm,层间距5mm。

对比剂为碘帕醇370mgl/l,试验组以5.0ml/s速度注射对比剂50ml,生理盐水30ml;对照组以4.5ml速度注射对比剂70ml,生理盐水30ml。扫描完成图像采用0.625mm层厚,0.625mm层间隔方式重建。最后,将重建图像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予以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组成像(VR)、曲面重建(CPR)影像处理。

1.3观察指标

针对各组影像,均是取主动脉弓顶、颈总动脉中段、颈内动脉C1段、基底动脉中段,测定CT值。对于经MIP、VR、CPR图像进行质量评分,评分的分值范围在1-4分,得分高说明图像质量更加佳。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值

试验组各部位获得CT值都要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CT值对比(HU,

组别

n

主动脉弓顶

颈总动脉中段

颈内动脉C1段

基底动脉中段

试验组

30

351.15±56.28

369.65±62.25

372.15±64.15

311.12±42.26

对照组

30

302.25±45.16

314.42±48.86

324.45±50.16

264.45±34.84

t

5.930

6.191

5.208

7.337

P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图像质量

两组在各种图像处理方式下得出的图像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MIP图像

VR图像

CPR图像

试验组

30

3.56±0.22

3.65±0.16

3.69±0.13

对照组

30

3.58±0.23

3.67±0.16

3.71±0.14

t

0.476

0.684

0.782

P

0.635

0.496

0.437

3 讨论

上腔静脉、头臂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存在严重的对比剂残留现象,这影响了头颈部血管成像的质量,多认为这由于对比剂使用剂量过大造成的。既往研究表明[4],动静脉时间窗的71.7%集中在5~10秒的范围内,如果使用50毫升的对比剂以5毫升/秒的速度注射,需要10秒钟的时间。然而,结果显示,超过10秒以上的时间窗比例为28.3%。因此,使用50毫升对比剂进行头颈部血管成像扫描时,扫描到上腔静脉、头臂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层面时,仍然会有对比剂在静脉血管中流动,即28.3%的患者会产生伪影,这是产生静脉污染伪影的原因。为了减少上腔静脉、头臂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伪影,考虑可通过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以提高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

本次研究中,比较分别应用50ml、70ml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显示对于各部位检查获得CT值试验组更高,而且重建的各项图像质量均较高,组间无差异。表明较低剂量的对比剂对于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也能够获得比高剂量更高的CT值,而且图像质量也较高,影像表现更明显,印证了低剂量对比剂使用的实际价值。因此,在同样扫描条件下,在较高的注射流速下,低剂量相同浓度的对比剂可以提供更高的CT值[6]。此外,现代的图像重建技术可以通过优化参数和算法,提高低剂量对比剂成像的质量。这包括降低噪声水平、增强血管的对比度,从而获得更清晰和详细的图像。但是需注意的是,进一步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还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等因素,以了解对比剂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此外疾病类型以及对比剂的安全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内容,经合理处理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对于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检查过程应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CT值,同时图像的质量也可以满足实际诊断的需求,实际的检查过程可以适当控制对比剂用量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性及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丽霞,普福顺,唐太松,等.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128层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8, 16(2):174-176.

[2] 任宏伟,刽国虎,简继华.头颈部血管成像检查中多层螺旋CT双低剂量扫描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30(5):76-80.

[3] 张辉,郑广平,罗杰棋,等.不同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降低静脉伪影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1):28-30.

[4] 郭禹,葛颖,王婧.不同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降低静脉伪影的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5(2):90-91.

[5] 龚军.不同对比剂浓度对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影响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8, 25(9):1171-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