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小套型住宅建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6
/ 2

后疫情时代中小套型住宅建筑设计

刘佳龙

天津天华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的生产生活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多功能空间成为住宅套型设计的刚性需求,在后疫情时代,中小套型住宅建筑设计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发生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人们更加重视住宅套型空间的防疫功能。如何使住宅在套型空间设计上对病毒传播进行防御,这是摆在建筑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伴随着西安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人口的不断增长与土地资源的匮乏,高层住宅已经成为西安房地产开发的主要住宅类型,尤以两居室和三居室的中小套型备受人们青睐。在上述背景下,笔者认为研究后疫情时代西安高层住宅中小套型空间是很有必要的。研究分析疫情期间传统居住空间现存问题,梳理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居住空间的新需求,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策略。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居住空间;住宅设计;中小套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显著变化,直接影响其对于生活居住环境的需求。居住空间是人们每天使用的空间,如何设计舒适的居住空间以降低感染风险是未来住宅设计的重中之重。传统住宅内部各功能空间划分明确,可变性较差,故居住空间应从原来单一的居住型功能空间转变为综合型功能空间。为满足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工作及生活的新需要,在梳理传统居住空间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空间优化策略。住宅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就是住宅的变革。新冠疫情的到来,迫使人们长时间居家隔离。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近两年,中国在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后,国内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但新冠肺炎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却开始肆虐流行起来,这是一场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后疫情时代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城市的规划建设、应急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疫情期间,各种城市社会问题的显现,原有的住宅套型空间已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新冠疫情人们对住宅套型空间设计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基于此,本文以西安典型高层住宅中小套型空间为例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1、传统居住空间现存问题

1.1居住空间功能的局限性

随着人们通勤时间增加,其对居住空间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功能空间。为使中小套型住宅套内使用效率最大化,传统居住空间常弱化起居室的功能特性,将最大的空间预留给卧室。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套内使用空间不再局限于卧室。当前,大多数住宅内部的客厅、餐厅等空间无法满足全体家庭成员沟通、娱乐的多场景使用需要,不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及互动。

1.2独立空间的必要性

传统住宅中的独立空间常用作储物等功能或直接开放给卧室及客厅,形成方厅或横厅。但在后疫情时代,为满足大部分上班族随时居家办公的实际需求,多功能空间成为住宅的必备功能空间。研究表明,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互联网关系紧密,线上购物、学习甚至聚会逐渐普及。

2、后疫情时代居住空间的新需求

2.1玄关与隔离流线

2.1.1玄关

在以往的日常生活中,外套等衣物常被堆放于沙发上,故中小套型住宅建筑设计更倾向于将玄关空间释放给卧室或客厅。在后疫情时代,考虑到安全问题,人们更希望将所有可能感染病毒的衣物放置于玄关。同时,线上购物增加,线下购物减少,为接收大量包裹,玄关应增加相应的空间。

2.1.2隔离流线

疫情期间,人们习惯于线上购物,但快递包裹具有携带病毒的可能,故针对其设置独立的隔离流线尤为重要。

2.2多功能空间

在后疫情时代,住宅公共空间将承载更多的生活场景,而多功能空间可满足人们室内交流、休闲娱乐、健身等需要。在疫情前,人们习惯去餐厅、茶室、酒吧、健身房等场所聚会、聊天及健身,而在疫情期间,人们更倾向于在家中聚会或健身。

2.3特定需求的办公、学习空间

考虑疫情防控的特殊性,线上办公逐渐成为常态,计算机远程软件逐渐普及。大部分上班族与学生希望在独立的安静空间开展线上办公或学习,故特定需求的办公、学习空间成为新刚需。

2.4心理健康

“家”对于很多外地务工者来说仅是居住地,由于早起晚归,其对于“家”的情感与精神寄托较少。据调研,在疫情期间,被长时间隔离后存在抑郁症倾向的人群占比为45%,故环境宜居成为居住新需求。

3居住空间优化策略

3.1增加玄关储物空间

中小套型住宅应设置独立玄关,采用“洁污分离”的设计理念,增加简易洗消设备,并合理布置玄关处机电点位,使新型防疫设备“有家可依”。增加玄关的储物空间,使其具备日常收纳衣物、储存包裹的功度地避免疫情蔓延。在中小套型住宅建筑设计中,玄关起到隔绝“内外”的作用。若人们在归家后将衣物置于客厅,则增大了被感染的概率。众所周知,一线城市寸土寸金,故玄关的集成设计愈加重要。

3.2增加多功能空间

1)公共空间客厅作为全体家庭成员的活动空间,既要满足传统居住需要,又要具备多变的功能,应打造多功能空间,如亲子活动空间、厨房互动空间等。2)娱乐空间设置可升降投影仪,既为其他功能空间预留场地,又使家庭影院成为可能。3)健身空间利用承重剪力墙设计拉环,合理设置小型哑铃、弹力带等健身工具收纳空间。

3.3增加独立的办公、学习空间

在疫情期间,很多行业面临重大挑战,线上办公等新模式逐渐普及,线上办公、学习的模式在未来将成为常态,故可在中小套型住宅建筑内部重新规划起居空间,在其中设置独立的办公空间、学习空间。

3.4住宅社区优化建议

3.4.1构建小组团居住模式

将大型社区划分为小型社区进行单元模式管理,可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借鉴开放街区设计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本土化设计理念。小组团由2~3栋住宅楼、外庭院及内庭院构成。其中外庭院与其他小组团外庭院共同构成开放式街区,而内庭院仅对小组团内居民开放,在合理抗疫的同时,为居民带来不同的居住感受。

3.4.2采用健康社区设计理念

参考健康社区设计理念,提出住宅小区防疫措施,具体如下。

1)减少住宅小区组团的人行入口,在每个人行入口设置社区服务大堂或简易防疫通道,确保居民在进出社区时体温正常。2)在住宅小区内部做好日常防疫管理,增强洗消力度,加快清洁频率。3)在住宅小区入口处张贴标语,时刻提醒居民对疫情抱有警惕性与警觉性。4)对居民回家流线中所有可能会接触的设施,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进行定期的清洁处理。5)住宅小区设置独立的快递接收室,对快递收发可能会接触的区域进行重点清洁。6)增加住宅小区垂直绿化,提高居住品质。

3.4.3增设共享娱乐设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创造美好的社区环境,让居民不出社区也能拥有良好的生活体验,可在社区内增设共享娱乐设施,如室外健身区、共享绿道等。

结束语:在后疫情时代,住宅的开发是多领域协同工作的复杂工程。与设计相关的因素也较为复杂,其中包含使用者、社会经济、住宅政策因素等。对居住空间的研究不仅是建筑学范畴,还包含了社会学、人体工学等领域的内容,属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由于笔者经验和学识有限,论文的研究成果难免有些方面未能涉及到,还需读者多包涵并给予批评指正。本论文主要针对后疫情时代的一套典型高层住宅中小套型空间进行详尽的分析,在居住实态调查时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但难以做到完全准确,信息的广度也较低。尤其是在考虑住宅经济性的方面,由于经验欠缺仅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测算,需要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另外,关于后疫情时代高层住宅中小套型空间优化设计的国内实践案例数量并不多,文中所提出的设计要点还需要在实际建设中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王现栋.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思路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11):55.

[2]赵明瑞.中小套型集合住宅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DOI:10.7666/d.d196635.

[3]沈备.探讨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法[J].居舍,2022(15):85-87.

[4]彭典勇郑世伟赵家琦.后疫情时代居住空间设计新理念[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