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症创伤急诊科临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浅谈重症创伤急诊科临床护理

江超艾芹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邮编 251400

摘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车辆增多,交通意外事故也随之增多,导致创伤发生率也逐渐升高,造成创伤致伤因素以及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导致病情更为复杂,且急救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大。重症创伤的急救干预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实践性要求比较高,创伤急救干预要求在急救黄金时间段,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施予针对性且有效的急救干预,以此进一步提高急救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创伤;急诊科;临床护理

引言

重症创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死原因,据调查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死于重症创伤人数已超过500万,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同时也增加了社会负担。重症创伤是指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severityscore,ISS)超过16分,对人体重要器官均造成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危急,病死率极高,因此对急救过程的各个时间节点均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标准创伤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创伤救治能力,病死率较低约为15%~50%,而我国在创伤救治护理方面尚处于初步阶段,还未形成统一的护理管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创伤急诊伤者10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例、女33例,年龄14~67岁、平均(41.7±8.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3例、高空坠落26例、斗殴17例、爆炸9例、其他原因12例,损伤部位:颅脑创伤51例、四肢创伤34例、胸腹部创伤22例,闭合性创伤72例、开放性创伤35例,合并休克38例、骨折21例、内脏损伤1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0.7~4h、平均(1.8±0.9)h,均符合重症创伤的诊断标准。伤者入院后接受包括吸氧、生命体征监测、伤情检查、输液输血、抗休克、降颅压、镇静镇痛、清创止血、控制感染及手术等急诊救治,伤情稳定后转送至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1.2方法:常规组根据基础急诊护理方式操作,观察病情,配合医师处理等。干预组患者采取创伤急救干预,详细操作见下:

初步评估。当护士在接到急诊的时候,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对患者病情实施评估,根据医嘱和患者实际情况,同时开展急救措施、了解患者病情,协助医生完成诊断检查。在询问时,应马上解开病患衣裤,或者将其剪开,以“ABCDE”法作为急救干预基础,检查患者基本情况,其中“A”代表气道,即对患者气道阻塞情况进行识别或者预测,采取基本手法保护好患者气道,避免受损;“B”代表呼吸,即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分析易影响和威胁到机体生命安全的相关因素,若开放性气胸、凝血障碍、张力性气胸等;“C”代表循环,即观察患者脉搏、末梢循环以及血压情况,识别休克,并对造成休克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出血位置;“D”代表神经系统,即对患者头受伤情况进行评估,以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对患者瞳孔大小以及光反射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评估其四肢张力情况“;E”代表充分显露,即根据患者创伤情况,充分显露其身体,协助医师完成检查,及时翻转了解病患后背情况,注意还需做好保暖工作。

建立创伤急救干预小组。接收到院前报告以后,建立干预小组,组内成员有组长、记录护士、气道护士、助理护士、护生、执行护士、循环护士等。在急救干预操作之前,各位组员胸腔带好标识牌,其中组长主要负责和院前医务人员进行交接,掌握患者病情,统筹指挥整个急救干预流程,并按照要求对急救护理现场实施监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好记录工作,并详细记录各项医嘱,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可获得及时且针对性的抢救干预,提高急救效果;气道护士主要负责协助气道责任医师完成相关操作,所站位置为病患头部右侧;执行护士/循环护士主要负责协助执行医生/循环医生完成相关操作,通常站在病患胸部左侧;助理护士站在组长左侧,其他相关人员则协助医护人员完成医嘱工作,比如血液标本的检测、各项检查、传递药物和器械等,整个小组的成员均在固定处完成相应的急救操作。

急救干预配合。配合包含有气道护理和循环护理。在气道护理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以及血压,确保循环功能处于稳定状态,由于重症创伤者大部分病情非常严重,故在急救干预期间,必须确保呼吸道通畅,做好早期呼吸道护理,以确保抢救的成功性,预防和减少病死率。气道护士提前准备好吸痰包以及吸引器,以随时进行吸引操作,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病患口腔异物比较多,可用吸引管完成吸引操作,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各种分泌物,防止窒息的出现;观察患者病情,尽早准备气管插管所需的各种设备、药品,并协助医师完成该手术,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除此之外,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实施心电监护,及时测量血压,根据要求吸氧。在循环护理时,由执行护士或者循环护士进行抽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血型的检查,同时检查相关抗体,若有需要进行交叉配血;快速构建静脉通道,可用留置针以免反复穿刺,经输液尽快扩张机体的血容量,确保体液处于平衡状态;针对患者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以便后续抢救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及时处理出血问题。若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或者存在复合伤,通常情况下建≥2条的静脉通道,其中1条用于输液,另外1条用于输血或者补液。若患者创伤位置在下肢、腹腔脏器,可选择颈部、上肢位置构建静脉通道,以便输液效果得到保证;若创伤位置是胸部、颈部、颅脑,通常选择下肢,以免补充的液体进入到创伤区域,继而影响循环血量;若患者心跳骤停,及时配合医师实施心肺复苏,以便患者心脏跳动可及时恢复。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明确组内成员的职责,经相互协调与合作,保证抢救干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管理现场时,密切观察患者循环、伤口和呼吸等情况,特别是意识情况。临床实践发现,意识障碍发生的变化可反映出患者变化情况、轻重程度,因此在抢救干预时,可参照相应的标准评估患者病情,如可利用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评估病情变化,并第一时间将评估结果告诉责任医生,配合完成相应的急救干预工作。此外,组长还应加强各项医嘱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避免在急救干预工作中护理人员出现差错,而导致不必要的麻烦。急救干预工作结束后,做好记录以及情况汇总等工作,备案。

2讨论

所谓严重创伤是指患者的受伤部位,如开放性气胸、器官出血、严重的颅脑损伤、严重的坠落伤、脊髓损伤、严重骨盆损伤和脏器破裂等的损伤。严重创伤是致命的,需要一个创伤评估给现场救援。这需要一些经验来评估身体的多处受伤。一般来说,年轻的医生研究和经验较少。由于多处受伤可能会影响生活,就必须不断地总结,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多发伤、严重创伤的成功率。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医疗水平不均衡,因此尚未建立统一的急诊救治流程。临床护理路径的核心在于将护理活动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确保患者能够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得到及时、准确的护理,提升救治质量。在路径模型中,每个急诊救治时间节点应完成的护理措施均被明确规定,有利于各项护理措施的顺利落实。同时,在该模式下,各项急诊护理措施计划性更强,能够尽量减少处理遗漏和失误,提高急诊救治效率。以往有研究发现,创伤后1h是重症创伤患者抢救的黄金时间,因此,决定性救治时间应控制在60min以内。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决定性救治时间均超过了70min,无法满足重症创伤患者的救治需求,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临床护理工作真正实现了有路可循、有章可查,避免操作的滞后性及盲目性,护理更加主动,此外,通过责任划分,护理人员也被赋予了一定快速处置权限,能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有利于对患者的抢救。

结语

综上可知,在重症创伤急救中实施创伤急救干预,应用价值明显,不仅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同时还可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宝兰.分析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救治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