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要素与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川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要素与特征研究

匡斌权  胡靖

(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川北地区传统村落的建筑空间、聚落景观等物质文化景观要素以及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景观要素,对川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特征进行了归纳,为川北地区传统村落的景观规划与保护提供相应研究基础。

关键词: 川北地区  传统村落  景观要素  特征

1 川北地区自然地理情况

川北地区泛指以广元、巴中、南充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北部区域。该区域呈山地丘陵地带,区域内山脉较多,北部为秦岭、大巴山,其他地区多为丘陵。川北地区地形地貌有两大特征:一是地形走势高低起伏,落差较大;二是地貌具有多样性,山地、丘陵、盆地交错,空间形态丰富。川北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区域内河流属于嘉陵江上游水系,众多河流在嘉陵江汇集,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川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空间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使得该地区乡村聚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

2 川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

传统村落是人类漫长发展史中逐渐演化而成的具有典型地域文化识别性与自然人文特色的聚居地,也是社会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在四川省1165个被列入四川传统村落名录的乡村中,川北地区的传统村落共709个,包括川东北地区295个,川西北地区414个,约占总数的一半数量之多。纵观整体地形分布,川北地区传统村落绝大多数分布在小平原、丘陵以及临近水源的高原区域,分布区域广泛。

3 川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要素

从整体上看,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可分为村落的物质文化景观要素和非物质文化景观要素。物质文化景观要素包括了村落总体布局、建筑空间要素、聚落景观要素;非物质文化景观要素则包括了村落的历史地域文化、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要素。

3.1 川北地区传统村落物质文化景观要素

一是村落总体布局。川北地区传统村落多数分布于依山傍水、临近河流地带,在村落选址上因地制宜,颇为考究。不同的空间地形决定着村落的基本形态格局,随着村落的发展衍生出独具各色的景观空间。川北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可表现为点状、带状、面状等几种典型分布形式。点状村落格局多因山势较高的区域,受地势影响不适合大面积聚集而选择单体建筑多点散布;带状村落格局通常在自然山体及河流的限制下,呈现出带状分布形式;面状村落格局一般位于平原或丘陵地带,居民分布较为集中,形成面域式村落聚居地。

二是建筑空间要素。川北民居建筑空间要素体现了典型的地域文化。该地区建筑多以土木穿斗结构为主,色彩简洁明快、质朴淡雅,形成了传统民居建筑独有的风格与特征。结合山地地形,建筑空间常以院落式组合而成,常见有三合院、四合院等,通过建筑体围合形成内院式住宅空间,前有过厅、后有大堂,侧为厢房,空间布局多变且灵活,具有典型的山地建筑特色。传统川北民居就地取材,以土、木、石、瓦等当地材料堆砌,墙体用本地粘土与泥沙石灰混合夯制成墙,人字形坡屋顶,小青瓦盖顶,穿斗构架,木柱檀梁。建筑装饰则通常分布在屋脊、门窗、檐坊、垂莲柱几个部位,装饰纹样主要由几何纹样、植物纹样、生活纹样构成,构图精巧细致、风格自然柔和。

三是聚落景观要素。景观空间形态是川北地区传统聚落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村落的整体空间格局。由于其使用功能与文化定位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开合关系,在具体的类别上可分为聚落公共空间和住宅庭院空间。聚落公共空间是村民参加公共活动及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乡村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往往在这个区域开展,是乡村聚落传统文化展示的重要区域。住宅庭院空间是川北传统居民建筑的附属空间,是村民日常生活和休憩之处,庭院空间中承载着家族文化的传承基因。除此之外,聚落空间中的古树、小桥、水池、牌坊、墙垣等都是聚落景观中的构成要素,也体现了川北地区传统村落的景观特色。

3.2 川北地区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景观要素

川北地区的传统村落中蕴含的宗族制度文化、宗教文化、建筑风水文化都是属于非物质文化的景观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农耕文化也以非物质文化形式展现出来,如二十四节气、嘉陵江蚕桑文化等等,反映了川北地区的农耕文明。最常见的非物质文化是传统村落中的民俗文化,它反映出了川北地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通常包括该地区乡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以及民间手工艺传统,如南充地区正月十四的“蛴蟆节”、川北剪纸民间手工艺、川北皮影、川北大木偶等,都是该地区传统村落中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景观。

4 川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特征

4.1 选址考究

村落的选址是传统聚居地扎根的先决条件,对于村民的生产生活及村落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川北地区自然空间地形分布与环境背景来看,形成了山地、平原、山谷、丘陵四种类型的选址。川北传统村落的选址一是考量了该区域的周边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选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耕生产的环境;二是讲究传统文化与风水格局,寻求风水宝地以供村落得以繁衍生息是建设村落的初衷,这让川北地区传统村落展现出了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和文化景观风貌,同时也体现出了先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4.2 因地制宜,形态丰富

川北地区地形复杂,山脉众多,且位于嘉陵江上游,众多河流交织汇集于嘉陵江,典型的有东河、清江河等。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本源,川北传统村落的分布总体上依山傍水,沿河流分散,其中村落分布较多的当属嘉陵江、涪江、岷江周边。川北特殊的地理因素使得传统民居在地形的限制影响下,大多保持着较好的原生风貌,民居建筑结构也保存较为完好,形态各异的空间格局呈现出了典型的丘陵地区民居特征,成为了川北传统村落的代表性标志。

4.3 生产生活功能与景观形式契合

建筑空间、庭院空间、公共空间共同构成了川北传统村落主要生产生活空间场所,人们在这些空间里耕种劳作、生存繁衍,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川北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景观。川北地区的传统村落景观与生产生活功能有机契合,是川北地区农耕文化的显性载体,也是川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的重要特征。

4.4 承载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体现着村落的形成起源、发展演变,是村落历史文明见证的活化石,也是村落景观文化的载体。川北地区传统村落有着各自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承,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在川北地域文化与宗教文明的构建过程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形成了特色各异的村落景观风貌,这些不同的文化要素反映出了该区域居民生活的民风民俗、文化内涵、生活方式及精神文明特征。川北地区传统村落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印记,渗透到人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传统村落景观。

参考文献

[1]黄路文.川北地区地域性乡村景观研究与设计[D],西南科技大学,2017.

[2]李先逵.四川民居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宋锟,高松花.川北传统乡土民居特点及现状研究[J].中外建筑,2017(08):53-56

[4]陈相合.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华大学,2018.

作者简介:1、匡斌权(1980—),男,西华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乡村设计研究。

2、胡靖(1989—),女,西华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环境景观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