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学生婚育观及影响因素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4

浙江省大学生婚育观及影响因素调查

金译典杨佐飞

浙江万里学院  315100

文章摘要:文章以798份浙江省大学生的有效问卷为第一手资料,分析了现代大学生对于恋爱婚姻和生育的看法,近一半的大学生表示对婚姻十分憧憬,但也有45.87%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生孩子。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性别差异对催婚、结婚意愿以及相亲问题的影响,对选择恋爱对象时考虑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职业发展和人际特质是主要考虑因素。浙江省大学生对于生育存在较大的争议,相较于婚姻和家庭可能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成长。最后我们从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婚育观;影响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5          

0引言:

当今社会,婚姻和生育是影响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的推进,青年人的婚育观发生了一定变化。研究青年人的婚育观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把握社会变迁的趋势和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人口政策和社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了有关婚育观的理论,设计调查问卷,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当前浙江省高校大学生的婚育观进行分析研究,并从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四个层面提出相关策略和建议。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目的

本研究调研了浙江省不同学校、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背景下对婚育观的看法和见解,以及在婚育中的主要表现,体现浙江省大学生婚育观的现状,探究造成该现状的影响因素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婚育观念教育,如何促进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以及如何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婚育观念信息和资源等。希望能够弥补大学生婚育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空白。

1.2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中坚力量,是未来十年内婚育行为的核心主体,其婚育观念是新型婚育文化构建的基础。本研究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婚姻和生育观念,对帮助大学生更好去认识、了解和看待婚育、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为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指导,为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1.3问卷设置

本研究中的问卷主要聚焦研究问题“浙江省大学生婚育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中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展开,涵盖了个人基本情况、恋爱观、婚育观和生育观四个方面的内容。问卷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排序题以及态度题。态度测量采用“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五级量表。

1.4调查范围

选择浙江省内的大学生群体,包括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宁波财经学院等13所浙江省高校就读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线上使用问卷星收集调查问卷,线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来选择调查对象参与答卷,以避免选择偏差和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差异。共获得有效问卷798份。

2.调研结果分析

2.1样本初步分析

本研究中,男性为342人,女性为456人,在样本中的占比分别为42.86%和57.14%,男女比例较为合理。(2)非独生子女人数较多,共有486人,占调查总数的60.9%。(3)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数分别占比16.54%,69.92%和13.53%,不同学历的学生对于人生的规划以及婚姻的思考不同,可能会导致婚育观的不同。(4)户籍所在地为农村和城市的分别占比54.14%和45.86%。(5)受访者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分别为高中/中专及以下60.15%,大专17.29%,本科20.3%,硕士及以上2.26%。受访者父母的婚姻状况占比为正常81.95%;单亲家庭144人,其中父母离异占比14.29%,父母一方去世占比3.76%。受访者父母的相处关系情况占比为非常和谐37.59%,比较和谐30.83%,关系一般24.81%,不太和谐2.26%,很不和谐占比4.51%。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相处关系都会对子女的婚育观产生极大的影响。

2.2婚姻观认知

2.2.1 大学生对婚姻的看法

有48.12%的人对婚姻十分憧憬,认为婚姻是很美好的。51.13%的人认为婚姻是靠两个人经营的,婚前甜蜜婚后未必美好。该选项的选择人数最多。15.79%的人认为结婚是为了顺应社会的趋势,做到家人的要求。9.77%的人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是利益的结合体,有没有感情并不是那么重要。12.78%的人认为婚姻很平淡,是爱情的终点。32.33%的人认为健康的婚姻能给两个人、两个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16.54%的人时而憧憬婚姻,时而排斥婚姻。18.8%的人选择了“我的人生规划里暂时没有婚姻,以后可能会有”。7.52%的人表示非常害怕恋爱,恐惧结婚。大部分人认为理想的婚姻模式是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互相理解。

2.2.2大学生对催婚的看法

面对家人的催婚,有49.62%的人选择了“我只会和我真正喜欢的人在一起”,有40.6%的人选择“如果有条件合适的就在一起”。两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差距不大,选择遵从感情的人略多于选择遵从条件的人。

2.2.3大学生对相亲的看法

有49.62%的人认为相亲也许能找到真爱但概率很小,这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有5.26%的人认为相亲找不到真爱,这是选择人数最少的选项。有32.33%的人认为相亲能找到条件合适的人。还有12.78%的人认为相亲是一种好方法。由此可得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相亲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并对此抱有消极态度。

2.2.4大学生对结婚的主观意愿

对于结婚的主观意愿有34.59%的人表示“我想结婚”,有30.08%的人表示“我不想结婚”,有35.34%的人表示“还不清楚”。三个选项选择的人数较为均衡。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婚姻的看法和态度正在发生变化,有些人可能更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而不是婚姻和家庭。

2.3生育观认知

2.3.1大学生对生育的偏好和未来打算

有30.83%的人选择“我不打算生孩子”,有15.04%的人选择“我不打算生孩子,但可以领养”。两个选项相加可得有45.87%的人不打算生孩子,这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对于生育的态度正在发生变化,他们可能更专注自身而非传统的家庭观念。有33.83%的人选择“我打算生一个孩子”,这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这表明一部分人仍然看重家庭和生育,但可能由于经济压力、生活节奏等因素,他们倾向于只生一个孩子。有16.54%的人选择了“我打算生两个孩子”。有3.01%的人选择了“我打算生三个孩子”。这说明愿意生育多个孩子的大学生并不多。还有0.75% 的人选择了“我一定要生一个男孩”,这是选择人数最少的选项,这反映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逐渐淡化,人们更加接受性别平等。这些数据揭示了大学生生育观念的多样性,同时也反映了影响生育意愿的多种因素。

在生育偏好的选择中,选择男孩的有6.19%,选择女孩的有26.8%。选择女孩的人数远大于男孩。还有22.68%的人选择了“儿女双全”,以及有44.33%的人选择了“都可以”,这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这说明很多大学生对于生育男孩还是女孩没有特别的偏好,这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过分强调性别的重要性。

2.3.2大学生对丁克的看法

有6.02%的人表示坚决反对,认为传宗接代是中国人的基本,这反映了他们对于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视。有27.82%的人选择了“不理解但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表明一部分大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选择。有39.1%的人选择了“不支持不反对,顺其自然”,这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这意味着他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还有27.07%的人表示支持,认为不生孩子也可以过得很好。总的来说,这些数据揭示了大学生对于丁克家庭态度的多元化。有一部分大学生坚持传统观念,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示理解和尊重他人的选择。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也有了更为包容和开放的态度。

2.3.3大学生对于养育孩子的看法

有70.68%的人认为养育孩子需要很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这是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有61.65%的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36.09%的人选择了“我不知道要怎么教养小孩”。有36.84%的人不应该干涉孩子的成长轨迹。有22.56%的人认为要为孩子规划好一切。有57.89%的人认为孩子的品性比成就更重要。有21.8%的人选择了“孩子会影响我的事业”。有16.54%的人选择了“我无法成为孩子的好榜样”。有17.29%的人选择了“养育孩子对我的生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2.4数据深度分析

2.4.1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性别差异对催婚、结婚意愿以及相亲问题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对家人的催婚和对相亲的看法这两个问题中,男女生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257、0.436,均大于0.05,显著性差异较小,意见较一致。而在对结婚的主观意愿问题中,男女生的显著性水平为0,小于0.05,由此可知,男女生对于结婚的主观意愿存在一定差异性。

表 1性别差异对催婚、结婚意愿以及相亲问题的影响

组统计量

您的性别:

N

均值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面对您家人的催婚,您会:

57

1.60

.623

.082

76

1.61

.694

.080

目前您对于结婚的主观意愿:

57

1.77

.926

.123

76

2.18

.725

.083

您对于相亲的看法:

57

2.53

.826

.109

76

2.53

.757

.087

2.4.2选择恋爱对象考虑因素的因子分析

表2的结果表明,KMO统计量为0.882,大于0.5,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中在很高的置信水平上(超过99%)拒绝原假设,因此认为各变量之间有相关性,进一步说明本例中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 2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结果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882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1266.618

df

91

Sig.

.000

由表3可知,提取6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85.284%,基本能够代表解释样本的特征。且通过旋转不影响累计方差贡献。

表 3解释的总方差表

解释的总方差

成份

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1

6.700

47.858

47.858

6.700

47.858

47.858

3.763

26.876

26.876

2

1.949

13.920

61.778

1.949

13.920

61.778

2.746

19.615

46.492

3

1.048

7.489

69.267

1.048

7.489

69.267

1.778

12.697

59.189

4

.888

6.341

75.608

.888

6.341

75.608

1.471

10.510

69.699

5

.811

5.792

81.400

.811

5.792

81.400

1.130

8.068

77.768

6

.544

3.884

85.284

.544

3.884

85.284

1.052

7.516

85.284

7

.471

3.365

88.649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根据每个公因子的负荷分布情况,每个变量的公因子方差和各个因子中所包含的高负荷变量的重要性,对六个公因子的含义做出解释并进行命名。

表 5旋转成份矩阵

旋转成份矩阵a

成份

1

2

3

4

5

6

职业

.863

.143

.250

.263

.087

-.013

学历

.831

.204

.281

.208

.103

-.047

社会地位

.802

.127

.314

.268

.130

.111

经济收入

.779

.254

.074

.089

-.010

.390

能力

.646

.393

.064

.064

.244

.422

性格

.170

.917

.086

.031

.030

.090

人品

.228

.884

.000

.042

-.036

.136

共同语言

.131

.846

.146

.083

.230

.002

年龄差距

.245

.038

.877

.054

.062

.166

家庭背景

.471

.228

.681

.208

.016

.141

宗教信仰

.261

.075

.047

.859

.204

.125

亲友意见

.387

.046

.289

.614

-.284

.191

外貌

.172

.139

.063

.066

.923

.048

相近地域

.178

.171

.420

.317

.045

.761

提取方法 :主成份。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 旋转在 9 次迭代后收敛。

(1)因子一是职业发展,特征值为47.858,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成就对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影响程度最大。(2)因子二是人际特质,特征值为13.92。这些特质会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对于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3)因子三是社会距离,特征值为7.489。年龄差距和家庭背景可以反映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以及其与其他人之间的社会距离。(4)因子四是客观因素,特征值为6.341。有些大学生可能会比较注重亲友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宗教信仰的一致性。(5)因子五是外貌,特征值为5.792。(6)因子六为相近地域,特征值为3.884。

3.调研结论及其建议

3.1结论

3.1.1浙江省男女大学生对婚姻观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对婚姻观的差异性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在面对催婚时的反应比较接近,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对于结婚的主观意愿上,男性的均值比女性低,表明男性对结婚的主观意愿可能相对较低,而女性对结婚的主观意愿可能相对较高。在对于相亲的看法上,男性和女性的均值都接近于2.53,这表明男性和女性对于相亲的看法比较接近。

3.1.2浙江省大学生存在恐婚、恐育现象

在婚姻观的调查中,明确表示“我不想结婚”和持中立态度的调查对象共占65.41%,表示“我想结婚”的仅有34.59%。由此可见,浙江省大学生存在恐婚现象。

在生育观调查中,接近1/3的调查对象非常同意婚后不要孩子,态度中立的也达到了1/6。同意婚后生一胎的调查对象占33.83%,放在宏观角度依旧比例较低。二胎、三胎持反对和中立意见的比例都超过80%。拒绝多生育的比例依次上升,由此可见大学生对生育的态度主要还是只生一胎。

3.1.3浙江省大学生眼中的理想婚姻偏向爱情而不是生育

大学生认为理想婚姻中双方互相为最爱、情趣相同、彼此相互成就共同进步的观点的均值均达到4.2以上,这表明大学生对于这些观点有强烈的认同和支持,是他们对于理想婚姻的期望和价值观的体现。“多子多福”的观点均值为3.07,而方差又相对大,这表明不同的大学生对于这个观点的看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见大学生对于生育存在较大的争议,相较于婚姻和家庭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成长。

3.2关于浙江省大学生婚育观的建议

3.2.1社会层面:引导与教育同行

第一,社会应加强对婚姻和家庭的正面宣传,加深人们对婚姻价值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增强婚姻稳定的意识;鼓励尊重性别平等的原则,推广包容多样、充满尊重的婚姻观念,避免歧视和偏见;大众媒体要充分发挥传播时代声音、弘扬时代精神的导向作用。

第二,社会可以建立专门的婚姻家庭教育机构,提供婚姻咨询、家庭关系培训等服务,帮助夫妻解决问题,提高婚姻满意度。

3.2.2政府层面:政策与措施共推

第一,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可以提供婚姻登记、婚育税收优惠、产假、育儿假、公共托儿所等社会保障和福利措施,减轻家庭经济压力,鼓励生育。

第二,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婚姻家庭权益,加强对家庭暴力、婚姻纠纷等问题的法律援助和保护力度。

第三,提供教育资源:政府可以建立婚姻家庭教育相关的资源数据库,提供专业、科学、全面的婚姻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课程、培训等资源,帮助夫妻更好地处理家庭关系。

3.2.3学校层面:课程与活动同步

第一,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学校要正确培养学生的婚姻观念和性别意识,消除男女歧视,培养家庭责任感。

第二,引入婚姻家庭相关课程:学校可以教授包括婚姻沟通技巧、家庭冲突处理、亲子关系建设等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家庭生活和婚姻关系。学校可以把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加入选修课中,并且配备专门的教材和专业的婚恋教育教师。

3.2.4家庭层面:家风与观念共塑

第一,重视家庭教育:家长应正确培养子女的价值观念和婚姻意识,传递积极的婚姻观念。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应为子女树立良好的婚姻榜样,传递优秀的婚恋观。

第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早期的家庭关系能预测子女的恋爱关系和婚姻是否持久,父母的婚恋价值能够正向引导子女的婚恋价值。

基金项目:2023年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浙江万里学院项目(S202310876064)

作者简介:金译典,2002年9月出生,女,浙江宁波人,汉族,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通讯作者:杨佐飞,1969年12月出生,女,浙江诸暨人,汉族,硕士,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商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