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陶清明

  安庆市依泽小学  246003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变革与发展。在小学阶段,数学和劳动教育作为两个重要的学科,如何进行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探究了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数学;劳动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新时代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而劳动教育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将小学数学和劳动教育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培养抽象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些数学学习中所培养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非常重要。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将学会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从而获得实践经验。通过实际工作和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新时代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重要目标之一。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践环境和实际操作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进行实际的计算和推理。而劳动教育则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例如种植、手工制作等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挑战

(一)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教师可能缺乏足够的数学和劳动教育知识以及相关的教学技巧。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将两者融合在教学中,或者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数学和劳动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可能会不断更新和改变,教师可能无法及时跟进和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可能缺乏参加专门培训的机会,无法系统地提升自己在数学和劳动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可能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他们可能不了解如何设计实践活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

(二)教材与教学资源匮乏

目前市面上可能缺乏专门针对数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教材,教师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来指导教学。劳动教育需要实践活动来支持学习,但学校可能缺乏相关的实践教学资源,如劳动工具、材料等。数学和劳动教育的融合需要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来增强学习效果,但学校可能缺乏相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些劳动教育活动可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如实地考察、实验等。但外部环境的限制可能导致学校难以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和条件。

(三)教学时间和课程压力

如果学校的课程安排过于紧张,给数学和劳动教育留下的时间有限,教师可能很难充分展开融合教学。这会导致教师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匆忙完成教学内容,无法深入探索和实践。如果教材中的内容过于繁多,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会导致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无法将数学和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如果学校对数学考试的重视程度高于劳动教育,学生可能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数学学习上,而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学习。这会影响到教师对两者融合教学的安排和实施。如果学校缺乏专门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教师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导致时间和课程压力增加。这会影响到教师对融合教学的深入开展。

(四)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可能缺乏对数学和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认为它们只是枯燥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可能不了解数学和劳动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实用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只采用传统的讲解和练习模式,学生可能会感到乏味和缺乏参与感。他们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机会来培养兴趣和动力。学生可能无法将数学和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无法看到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他们可能认为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意义。

三、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制定融合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引入实际情境或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和劳动知识。例如,在学习《升与毫升》的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比较和判断它们的大小,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安排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和劳动相关的问题或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模型、设计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数学和劳动知识。例如,在学习《升与毫升》的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设计和制作一个可测量液体容积的仪器或装置。在实施融合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和劳动知识的应用情况以及自己的学习收获。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学和劳动教育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利用教学资源来支持融合教学的实施。教师可以选用适合的教材、教具和实验器材,结合多媒体技术和在线资源进行教学辅助。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环境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和劳动知识。

(二)挖掘数学文化,渗透劳动创造美的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介绍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发展的重大事件。通过讲述数学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劳动创造美的联系。通过欣赏和分析数学美学作品,如对称图案、黄金分割等,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并加深他们对数学与劳动创造美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学作品,并启发他们从中汲取创造美的灵感。例如,《数的产生》一课,可以给学生详细介绍数的产生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又如,《圆的周长》一课,在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发明圆周率的故事等等。通过数学文化的挖掘,既能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又可以彰显数学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古人计数”中,让学生模仿古人用手指头来数羊,数到10后,手指头不够用了,由此思考: 新计数单位是怎样产生的? 不仅知道10后面的数是11,更体验到了“数源于数”,而且感受十进制的起源,渗透了数学文化教学不仅仅是认识11-20各数这一知识的结果,而且要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基本数觉一数数阶段一实物计数一手指计数一符号计数”这一过程看出,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文明。人类取得的每-次进步都离不开劳动创造,在艰辛的劳动过程中彰显了人类智慧。

(三)创设实践环境

创设实践环境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并将数学和劳动教育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建立专门的实验室或工作坊,提供适合各种实践活动的场地和设备,如测量仪器、手工工具等。这样学生可以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例如,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让同学们仔细观察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询问同学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或是3个手指,在妙地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学习完植树问题》这一课时,教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可举一些家乡与学校周围的地标生建筑相关的问题,通过展示课件,询问同学与《植树问题》这一课时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裸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提升学生迁移、推理能力,也让学生在动手“树”的劳动过程中“探”出思路,“培”出数学建模,教感等教学素养。

(四)加强家校联动,渗透劳动观念

学校与家长可以建立一个紧密的沟通渠道,定期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劳动情况。学校可以向家长介绍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例如,“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分类的概念、方法与作用,并经历分类的数学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分类。在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后,为了进一步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在家分担整理房间的家务劳动。如一年级的学生一般都会整理书包,通过这项活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房间进行分类整理。家长对学生的整理情况进行视频记录:有的学生整理书架的时候,按照图书类别进行分类;有的学生按照毛绒玩具、汽车玩具、乐高等类别对玩具分箱摆放;等等。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从事家务劳动,有效实现劳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五) 挖掘数学文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如测量、计算、比较等。例如,在购物时计算商品的价格、计算食材的比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意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点中,可以结合数学史向学生介绍面积单位是如何产生的。古时候,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幸福,可是尼罗河经常泛滥,冲毁两岸的田地、房屋,使人们的生活受到重大损失。洪水退去,人们经常为了土地的分割而发生冲突由此产生了计量土地面积大小的需要,这就是最早面积计量的萌芽。在古代不同地区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这造成了人们交往的不便,我国在秦朝才统一了度、量、衡的单位。

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这种融合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全面的教育改革和积极探索,可以实现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良好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富有意义和有效果的学习体验,培养出更具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谢佳莉.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策略探讨[J].学周刊,2023,(36):67-69.

[2]王晓春.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J].教育艺术,2023,(11):57-58.

[3]张丽芳.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06):79-81.

[4]彭艳红.劳动+数学,从学科联动到双向赋能[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20):70-71.

[5]禹倩霞.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方法的研究[J].新课程,2022,(4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