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业财融合下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高职院校业财融合下预算绩效管理评价模式探究

李灵娟

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     021400

摘要:业财融合是一项有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举措,高职院校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显著提高学校的预算管理水平和财务分析水平。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是两个独立的部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也偏低,而应用业财融合的管理方式能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文章为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围绕业财融合下的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模式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业财融合;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

引言:预算管理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是一项基础工作,有利于高职院校合理分配资源、统筹使用资金。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还能帮助学校防范失职等问题。《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提出业财融合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要想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还需要学校财务人员深度了解学校的各项业务,学校只有将业财融合落到实处,才能最大限度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一、业财融合下给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预算和绩效管理协同化开展

高职院校财务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本身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业财融合下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引领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通过科学的预算方式保障绩效评价的准确性,所实施各项绩效考核指标都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符,从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财务预算能为高职院校实施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方案需要准确预测学校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变化,判断学校后期的财务支出方向;还体现出在一定时间内学校各部门的工作状况[1]。财务绩效管理中,通过选取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明确各部门业务开展方向,以目标为引领指导各部门业务工作开展,有利于高职院校在预算范围内开展各项业务工作,在发挥预算资金最大价值的同时,避免出现超预算的情况。

(二)业务与财务深度融合

业财融合是高职院校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形式,需要对财务分析、财务预算、业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充分整合,确保各项管理数据的快速传递、加强各业务部门间的沟通,提高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执行力度。业财融合下可以更好地保障管理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还有利于在管理工作中落实严格监督,全面掌握学校财务规划状况及各部门职工的绩效考核额结果,确保学校整体工作效益最优化。在高职院校的财务预算工作中,通常会涉及众多工作内容,如教育经费支出预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预算等,还要为学校管理提供数据层面的支撑;而绩效管理需要以财务数据作为参考,实现业财融合能帮助学校更好地控制财务风险。此外,预算绩效管理还能帮助财务人员准确了解各项业务活动,便于财务热饮及时发现学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制定更科学的预算计划,合理对学校的各项资源进行配置,在控制学校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帮助学校建立核心竞争力。

二、业财融合下高职院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结合高职院校业财融合的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目标,需要构建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能准确反映高职院校的业务和财务管理状况,旨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激发学校创新能力,在体现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属性的同时,强化学校校企合作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社会服务职能等,便于学校在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文章从管理、履职、效益、满意度四个维度出发,将这四个维度设置为一级指标,分别就各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进行细分,三级指标的制定则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权重分析结果确定[2]。

(一)管理指标

高职院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中,管理指标为一级指标,可以细分为人员管理、决策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机构建设、部门基础数量五项二级指标。决策管理可以从学校制定的中长期规划的完善性、科学性;年度工作计划的完善性、前瞻性等方面出发,选择合适的三级指标;人员管理要从人事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财政供养人员控制率等角度出发;财产与资产管理要重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资产管理是否规范、学校资产负债率、政府采购规范性等多个角度出发;机构管理包括公开的合法合规性、档案管理规范性、管理制度完善性等,部门基础数量则包括教职工人数、图书册数、在校生人数等。

(二)履职指标

本文搭建的预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履职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对其进行细分后共设置七个二级指标,包括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学科建设、学生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产教融合、支撑保障。在对各项二级指标进行细分时,要考虑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办学现状来确定。例如,学生培养指标下,可以设置教学平台建设数量、学校招生计划完成率、国家级或省级认定的课程数量、人均教学经费、教材数量、学生专利发明数量、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专升本升学率、毕业生就业率等;在产教融合指标下,可以选取校外实训基地数量、产教融合专项人才所占比例、学校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数量等。总之,不同二级指标下都可以细分多个适宜的三级指标,三级指标是高职院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的方向,可以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三)效益指标

常规效益指标仅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类,本文额外设置了一项二级效益指标,为可持续发展。在对社会效益指标的细分中,学校可以将毕业生就业率、学校助困活动开展效果;学校办学条件与办学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则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毕业生回乡反向支持家乡建设的效果;生态效益可设置为支持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效益;可持续发展则是学生文化自信、思政素养发展的效益,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学校服务社会发展效益的可持续性。

(四)满意度指标

满意度指标主要针对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包括学生满意度(在校生和毕业生)、教职工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三级指标[3]。

在指标权重分析中,本文未采取明确的赋分方法对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指标值权重进行确定,而是站在业财融合视角,根据高职院校发展规划与事业任务进行确定,初步给出管理指标占比30%的提议,这是因为管理是高职院校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履职指标给出50%占比的提议,主要原因是履职指标覆盖的内容众多,涉及学生培养、专业建设、科技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该指标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在高职院校的业务活动中属于比较具体的表现;效益指标占比设置为20%,主要是因为效益指标是高职院校业务活动的输出结果以及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表现。满意度指标虽然与预算绩效管理所服务人群有密切关系,但与预算绩效管理实质并未明显关联,因此在指标权重分析中可以将该一级指标排除。

三、业财融合下对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业财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

业财融合下,高职院校要将学校内部的业务活动、财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着重建立业财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对传统财务系统进行改造,让财务工作深入各项业务活动中,将学校内部各信息平台结合起来,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能在学校各项业务工作中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学校在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同时,要适当调整预算绩效管理与各项业务工作流程,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各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确保预算管理能与业务管理有效联系起来,强化对各类业务工作的预算管理,确保能在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项财务资金。最后,高职院校需要利用业财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对平台内的业务数据、预算管理数据进行统筹分析,通过科学预算及时发现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引导各业务部门合理规避风险,确保各业务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学校可以将业务预算与预算数据结合起来,以此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为业财融合下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业财融合与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势,站在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的视角,积极推进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顶层设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学校尽快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架构,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重视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学校应着手筹建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框架体系,尽快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目标、主体责任和阶段任务,结合各阶段任务计划细化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内容,规范预算绩效管理的整体流程,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造良好条件,确保能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效益、履职、管理等目标[4]。②学校要尽快打造高素质的预算绩效管理队伍,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合理配备人才,加大对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将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③学校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要适当加大内部宣传力度,重点提高全校师生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提高师生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通过这种方式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采取动态监督方式控制预算绩效

高职院校要想规避资金预算执行低下的问题,可以采取动态监督的方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实施控制[5]。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建设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契机,在事前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由专门负责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机构对预算绩效的实施情况展开监督,避免出现偏离预算目标的情况。学校可以自上而下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监管计划与工作总结。对高职院校来说,需要适当加大经费使用进度通报力度,做好相应的信息披露,及时查找并分析项目执行中导致绩效目标发生偏差的原因,在明确成员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纠偏措施,积极探索一条完整的绩效目标实现路径。学校在预算绩效中进行信息披露时,要及时将各业务部门的经费使用情况分析结果发送至各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帮助各部门负责人了解绩效反馈情况,鼓励其根据预算目标适当对后期预算执行计划进行调整,以此提高学校各业务工作的规范性,规避后期可能发生的超预算风险。

(四)加大力度应用绩效评价结果

在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中,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评价的落脚地,预算绩效评价的目的并非削减各部门预算,也并非对各部门进行问责,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业财融合下高职院校要重视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其作为下年度进行财务预算的依据,确保能充分发挥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价值,服务于学校财务和业务工作开展[6]。高职院校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要结合评价结果掌握各业务部门的资金使用反馈情况以及绩效完成情况,及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学校在做好各项工作后,要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将评价结果、预算安排、制度调整等进行公开,并适当与年度绩效考核进行挂钩,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质量改进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价值,将其与各部门、广大职工的激励和惩罚结合起来。学校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对预算绩效评价信息进行披露,便于广大职工、社会群众全面了解学校的预算绩效情况,保证后期落实的各项激励、奖惩措施的科学性,真正意义上发挥出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结语:综上所述,业财融合下高职院校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要真正将业务与财务视为一个整体,在二者深度融合的基础上,改进传统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意睿. 试谈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J]. 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05):77-79.

[2]邓岳南. 业财融合助推高职院校预算绩效管理转型发展对策研究[J]. 经济师,2022,(12):237-238.

[3]何珊. 基于业财融合下的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11):34-36.

[4]胡冰,韩蕾. 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 会计师,2022,(19):132-134.

[5]温晓云,陈成,魏方元,古雪红,何雪莲. 基于高校财务治理视角的预算绩效管理探究——以C大学为例[J]. 会计师,2022,(12):152-155.

[6]张爽. 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研究[J]. 财富生活,2022,(0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