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

刘汉荣

云南岚江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要:一直以来,水土流失问题都是水利工程施工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人员在工作环节中没有意识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再加上水土流失的形式多样,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处理措施,这就给施工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生态修复技术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技术,本文主要对这种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研究有效发挥该技术应用价值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环境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引发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要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应对和处理,强化水土保持,使生态自然修复和文明建设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保障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作有效实施,在有效降低环境问题发生概率的同时,高效利用水土资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发展。

1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1.1促进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土壤的蓄水能力才能提升,周边生态环境才能改善,水利工程才能安全运行和发挥效益。如果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轻则影响安全运营,重则淤积水库使得蓄水调洪能力下降或者溃坝。因此,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1.2提升土壤蓄水保水能力

土地的蓄水、保水能力,需要土壤与植被共同发挥作用,影响着土地的生产能力以及抗洪涝灾害能力。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在蓄水、保水方面的能力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应该将提升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作为目标之一。在石灰岩山麓、冲积平原等区域,以黏土居多,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是通透性较差,可以通过深翻、施加有机肥等途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该过程中,也可以采用秸秆还田、掺沙等方法。而在沙滩薄地、山岭薄地,以沙土为主,其保水能力较差,但也有着良好的通透性,施加有机肥、掺入黏土,有助于提升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

1.3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粗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植被开始退化,并引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这让人们开始提高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土壤通过植被的覆盖及根系的固定可以有效减少泥土流失,降低风沙侵袭,从而减少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下游的宽度要比上游小很多,在河流的枯竭期会造成水流量降低,从而导致水环境发生变化。其次,建设水利工程会使得原有的水流速度降低,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部分直流在截流的时候会使得水流速增强,这样水坝工程的稳定性就会大大降低。最后,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由于周围水库的存在,水位会比以前高很多,导致水的动力条件发生变化。所以说,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需要将水环境的保护当作重点,完善各种水环境保护方案。

2.2水利工程建设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首先,水利工程的施工会使得周围的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当地地区的气候以及温度等也会因为土壤结构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人文环境建设的价值会降低,水利工程项目的可持续性也会被限制。其次,水利工程建设的数量以及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这也就意味着占地面积会扩大,那么周围的交通以及经济状况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水利工程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最后,水利工程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所以说经济支出也会很大,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为了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时刻把水文环境保护当作重点,把保护人文环境的工作做好。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

3.1绿化种植技术

在生态修复工作当中,应用范围最广且应用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绿化种植技术。水利施工单位首先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水土流失情况对绿化植物的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目的是提高植被的存活率,避免造成经济的浪费。其次,施工人员应当将植被种植在河堤两岸,通常以生态护坡的形式出现。工作人员需要先确定水利工程护坡建设工作的角度和面积,以美化环境及水土保持为基本目标开展施工工作。基于护坡覆土较厚,土壤条件干燥,应以各种旱生草本组合搭配灌木的施工方式为主。乔灌下较阴处,种植耐阴的单一品种,如麦冬、二月兰、白三叶等。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各种旱生草本组合,形成缀花草坪,提高美观性。最终通过这种方法来有效解决现阶段水利施工工作中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3.2土壤保护技术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也与自然地质条件有一定的关系,由于河流两岸的土壤长期接触水源,因此,地质结构层当中的含水量就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地质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在洪水来临或者河水水流相对湍急时,不仅会引发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会污染水资源。基于此,运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开展水利施工工作时,施工人员就应当开展科学的土壤加固工作,将软弱土质层换填为符合施工要求的土壤,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这可以为后续植被种植工作提供便利,需要操作专业的挖掘施工设备来完成这项工作。

3.3过渡垦殖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针对过渡开发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需要退耕还林。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对于25度以上的坡地,都应当退耕发展生态林草,严格控制坡度大于25度的农田的开垦,做好坡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对于15度以下的坡地,根据坡地周围的环境,在靠近人、村和路的地方进行改造,在保证农民基本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水土保持耕作。针对由于樵采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的可以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对遭到破坏的地区进行一定时间的封闭,封闭时间一般可以为3年、5年或者8年,具体需要封闭的时间参考生态系统类型、气候、地区等因素综合确定。除此以外,封山育林还可以辅以补种植被等措施,加速生态修复。

3.4技术创新研究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水利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分析,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开展技术的创新研究工作。这就涉及到对施工人员创新意识的提升,基于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相关资料信息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查找和分类,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推进我国各地区水利施工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目前,主要的生态修复技术创新方向就是对人工修复工作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创新研究。以边坡裸露问题为例,基础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喷锚措施进行防护。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但是无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因而无法达到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目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施工材料及施工技术方法进行创新,现阶段常见的材料主要是以连柴柳枝与各种柔性护岸相互结合,最终达到合理解决现存问题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到目前为止我国最为关注的事情就是生态问题,所以说一定要在研究周围环境的基础上来提出相应的保护手段和技术,通过种植植物来对自然环境进行修复,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得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

参考文献:

[1]陈培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J].城市情报,2023(18):139-141.

[2]黎仁彬,闫浩,褚衍云,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20,18(9):176.

[3]刘忠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与技术探讨,2023,5(22).

作者简介: 刘汉荣,1980年11月26日,男,汉族,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