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流程化护理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流程化护理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王嵌嵌

贵州省职工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流程化护理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具体效果。方法 以本院2022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例,随机抽签将患者划分对照组、试验组2组,每组40例,分别以常规护理、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流程化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受损程度(NIHSS)。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受损程度之间差异小(P>0.05),护理后,试验组NIHSS评分更低,神经受损更轻(P<0.05)。结论 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流程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改善神经受损程度,有利于预后恢复。

【关键词】循证病例分析;流程化护理;脑梗死;效果

脑梗死是发病率较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发病,脑神经会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需及时予以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丧失生命[1]。大部分患者由于脑神经受损,即使治疗后,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障碍,康复周期较长,需结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故以本院2022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例,探究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流程化护理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具体效果,以优化脑梗死护理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本院2022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例,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诊断为脑梗死,并为首次急性发病②患者及家属自愿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运动功能障碍②精神疾病,意识不清。将纳入患者通过抽签方式随机划分对照组、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8-72岁,平均(58.25±2.25)岁。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5岁,平均(58.78±2.34)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性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常规康复训练。

试验组:予以实施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流程化护理模式,首先,循证病例分析,成立专业小组,成员通过查阅以往权威文献,收集相同病例资料,分析脑梗死护理问题及有效措施,并结合自身从业经验,展开讨论。然后,通过循证病例资料分析,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临床经验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最后,严格按照方案落实护理干预,具体:①一般护理:维护病房环境,按时打扫、开窗通风,并保持病房安静及温度,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加强风险干预,加高患者病床护栏,以免坠床。每隔2小时,帮患者翻身,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适当抬高下肢,并按摩患者肢体,促进血液循环。按时更换贴身物品,床单等,患者用餐后做好口腔清洁,保持患者清洁。②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不仅可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工作,还可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焦虑。另外耐心与患者交流,明确患者负面情绪原因,并予以针对性疏导。结合实际病例向患者说明预后效果,并叮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陪伴及心理支持。③康复训练: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展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简单的上肢及下肢运动。状态好转后,叮嘱患者下床,开展步行、上下楼梯锻炼。逐渐锻炼日常生活能力,协助患者完成穿衣、进食、洗漱、梳头、如厕等动作。通过询问患者亲属名、日期等日常问题,简单计算、讲故事总结等方式,锻炼患者认知及语言表达能力。④出院后,家属需多与患者交流,促进患者神经恢复。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回访,并对患者康复过程遇到的问题,予以解答,指导其调整康复方案。

1.3观察指标

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受损程度,0-42分,分数高受损程度严重。

1.5统计学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4.0检验,以(%)、(±s)分别表示计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分别以2t检验;P<0.05为统计学结果判定标准。

2结果

护理前,两组之间神经受损程度差异性较小(P>0.05),护理后,两组比较,试验组NIHSS评分更低,神经受损更轻(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NIHSS评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0

22.25±2.21

17.68±3.58

试验组

40

22.51±2.32

10.14±3.81

t

0.513

9.121

p

0.609

0.000

3讨论

脑梗死有缺血性脑卒中,有多重原因导致脑组织血液循环异常,致使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出现坏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主要疾病因素,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该病发病急,进展快,一旦发病需第一时间对病情进行评估,并予以有效治疗,目前,溶栓是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方式,可迅速缓解病情,降低脑神经受损程度,但仍无法避免后遗症情况。

脑梗死康复过程较长,以往采取药物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但以往常规护理质量主要取决于护理人员临床经验,缺乏科学支持,同时不具备针对性,以至于效果不理想

[3]。积极进行科学康复护理,对缓解脑神经受损,促进预后效果有积极作用。本次结果表明,试验组脑神经受损程度更低(P<0.05),常规护理更侧重患者生命体征观测,忽略患者神经恢复干预。而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流程化护理模式成立小组,积极查阅文献,借鉴以往成功病例经验,使护理更具有科学性[4]。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锻炼,并通过对话、询问、交流等方式对语言、认知、记忆予以训练,激活感觉信号传导,有利于受损神经修复,改善神经受损程度。

综上,基于循证病例分析的流程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可有效改善神经受损程度,有利于预后恢复。

参考文献

[1]李慧,郜风清.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3):0091-0093.

[2]陈辉,李婷婷.流程化急诊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3,21(21):120-123.

[3]黄丽珊.多学科协作下路径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自护能力与康复效果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19(S01):258-259.

[4]邓珊,糜婷,黄丽娟.循证病例分析为指导的流程化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