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修补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基于城市修补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策略研究

江俞莹 孙忠 陈成哲 刘倩倩

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院  河南南阳 473004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老城区的城市特色、风貌等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本文以南阳市老城区和平街为例,从城市风貌、道路交通、公共空间和绿地系统四方面入手,结合老城区的城市改造思想,利用城市修补理念下的城市设计原则,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引进新产业、实施分区规划、做好总量控制、逐步改造老城区、营造活力空间、彰显文化特色、优化道路交通等策略,以期实现和平街活力提升的目的,不仅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实现城市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城市修补;南阳古城;改造策略

资金支持:2023年度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

1.引言

2022年末,我国的城市化率为65%左右,这表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城市化进程放缓的新背景下[1],为了提升城市活力、彰显城市丰富文化活动、增强市民生活品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随着《城市设计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的颁布[2],各大城市开始对城市内部分区域进行改造升级,其目的就是提高城市发展活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设计中将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融为一体,创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宜人空间场所的城市。南阳老城区作为南阳市的发源地,曾是历史南阳的繁华中心[3],但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老城区建设相对较为滞后,其发展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南阳市的发展速度及建设水平,该片区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以及居民的需求。为了实现南阳市老城中轴线的快速发展及传统文化传承,利用城市修补理论,从历史资源遗产保护、居民需求及公共空间三个层面入手进行对该片区进行改造提升,实现人居环境的改造和空间品质的提升。

2.城市修补理论

“城市修补”起源美国波特兰1996年开始的一项针对社会城市发展的大改革。“城市修补”是当前我国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城市更新方式,它是以存量规划为基础来解决城市问题。“城市修补”与其它城市的更新方法不同[4],不提倡大规模重建,倡导在不影响城市的正常功能和总体结构的前提下,找到突出的城市矛盾,对城市自然、环境、空间、历史、人文等进行调整,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有序发展。2015年,国家首次将城市修补运用到三亚城市规划中,同时,在北京举行的城市规划会议中,也提倡利用城市修补来提高空间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2020年,城市修补理念在盛行于全国的城市规划中,利用城市修补修缮改造老旧建筑,保护和传承古城发展遗留下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风貌。

3.研究区域概述

研究区域位于南阳市宛城区新华街道,东至工农路、南至民主街、西至民权街、北至共和街。占地面积约19.47公顷,现状以居住、公共服务用地为主。研究区域位于南阳老城区,基地距离南阳站3.6公里,研究区域周边环境条件优越,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研究区域用地总面积为19.47公顷,现状以居住、商业用地为主[5]。由于研究区域处于老城区,除了城市主干路新华路与城市次干道工农路外,街巷道路基本是自然形成的,而且道路宽度小,部分道路存在断头路,道路系统不够完善。研究范围内现状多为自建房,房屋建设杂乱无序,建筑密度过高,且大量私搭乱建及违章建筑存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研究范围内公共空间缺乏,现状公共空间主要为商业,老人及儿童活动场地和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绿地和景观设计水平不高,配套设施不健全[6],居民的日常交流主要在街道两旁的空地。

4.城市修补理论下的南阳老城区中轴城市设计

在对南阳市老城区中轴线设计时,在城市修补理论指导下,对城市风貌、交通、空间、绿地等进行系统的改造和设计。

4.1.城市风貌修补

为了保证城市风貌的多样化,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划分出不同风貌区,进行不同的风貌协调。从历史遗迹的类型和建筑特点等方面,对建筑风格、色彩、高度等进行协调控制,划分为核心区域、加强区域和缓冲区。针对核心区域的建筑,首先要做的是保护修缮建筑立面,对周围的建筑进行清洁整理。其次,将建筑的色彩进行统一,选择与历史建筑颜色接近的色调,以形成整体的色彩空间,凸显核心的历史建筑。强化区域中加强街区内原有的空间结构,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统一店铺招牌风格和材料,并将违建和损坏的建筑全部拆除,严禁随意搭建。缓冲区采用统一的颜色,以灰色、白色、木质色等为主色调,并通过灯光的照射,凸显墙体的形状,增强城市的特色。并且在南阳老城区的基础上,增设配套设施,进行景观设计的优化。

4.2.道路交通修补

首先,微调路网布局,减少公共空间的车辆通行,对步行街道进行交通管制。其次,梳理道路,在尽量保持原有道路纹理的基础上对道路进行疏通和连通。最后,对道路的断面进行优化,以改善交通流量。设置主要步行空间是中轴步行道,营造一个较好的慢行环境[7],充分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在现有的城区道路上,根据历史古迹和主要景观节点的分布,增加步行公共空间,完善慢行系统。在基地内设置885平方米的公共停车场,满足居民日常停车需求。

4.3.公共空间修补

为创造舒适的空间环境,改善空间节点,对公共空间进行修补。文庙作为省级文物古迹,其前广场较为宽敞,在改建时,在府文庙周边设立步行街[8],对其空间规模进行调整,并以大广场形式突出“府文庙”;通过设置花台、水池、休闲座椅和绿地吧台等多种形式的绿化,丰富府文庙片区环境,提高空间的质量;增加休闲座椅、遮阳平台、景观小品等配套设施,提高广场的服务水准。在文庙周围设立了一条以文化陈列和特色商品为主的商业步行街。针对中轴步行道进行了绿化景观设计,采用“步行流线”的设计,实现了“步行渐远”的空间效果,最后将人流引入文庙,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旅游体验,丰富空间气氛。

4.4.绿地系统修复

由于老城区用地饱和、存在历史遗产建筑等原因,可利用的闲置土地不多,很难通过闲置场所新建公共绿地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因此,要采取增加街头绿化和改善道路绿化等措施来改善基地的绿化水平。为满足市民生活需要,在土地性质上进行了调整,拆除了违建和危房。社区内部绿地,主要是通过对沿街建筑物的空隙或灰色空间进行改造和发展,以提高街区的空间品质。

5.结论

基于如今复杂多样的社会背景,城市修补在多元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协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和平街片区实施存量规划运用城市修补的理念,基于老城区城市设计复杂的城镇背景下,与城市层面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相联系,向居民和游客呈现和展示一个积淀层次丰富、充满活力的城市,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参与保护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原伟.基于微更新的老城区城市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1,18(09):51-53.

[2]时代.上海甲级写字楼公用区域和公共设施管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3]孙碧雯. 城市设计视角下哈尔滨中央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21.

[4]赵景阳.城市修补视角下的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的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5]季海迪,刘作,单向导,等.基于场所文脉理论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研究——以南阳市王府山片区为例[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21,13(02):90-97.

[6]刘钰昀.历史性城镇景观(HUL)保护视野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7]晏帅.“城市双修”理念下中心区城市设计策略——以浙江嘉善县老城区双修为例[J].安徽建筑,2019,26(11):48-50.

[8]刘雯菁.城市修补理念下深圳城中村更新策略研究——以笋岗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1(06):126-12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