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水质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水利工程中水质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

谷一平

412724196912120334

摘要:本文探讨了水利工程中水质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分析了水质污染的来源、分类以及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其次,介绍了预防性控制技术和减量化处理技术,包括环境管理、污染源监测、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手段。然后,探讨了传统治理技术和新型治理技术的应用现状和特点,以及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质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最后,呼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水质污染治理工作,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构建美丽家园。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质污染控制;治理技术

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水质污染不仅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水利工程领域,水质污染更是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因此,研究水质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系统梳理水质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传统与创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解决水质污染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水质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一)水质污染的定义与分类

水质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有害物质,其浓度、组成或物理性质达到一定标准,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根据污染物来源和性质的不同,水质污染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两大类。点源污染是指可以明确来源的污染源,如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放口等;非点源污染则是指无法单一确定来源的污染,如农田径流、城市雨水径流等。根据污染物的性质,水质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生物污染等类型。

(二)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水质污染源

在水利工程中,常见的水质污染源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船舶废弃物排放、大气降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堆放等。工业废水排放通常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田化肥、农药残留、养殖废水等;城市生活污水则包含了人体排泄物、洗浴污水、厨余垃圾等各类有机物和微生物。这些污染源对水体质量构成了潜在威胁。

(三)水质污染对水利工程的影响

水质污染对水利工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污染物的直接排放会导致水资源中有害物质浓度升高,从而威胁到水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质安全。其次,污染物对水利工程设施的损害性较大,比如管道堵塞、水泵损坏等,增加了维护和修复成本。此外,水质污染还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繁衍,降低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因此,水质污染的治理与控制对于保护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二、水质污染控制技术

(一)预防性控制技术

预防性控制技术是指在水质污染发生之前,通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和管理来防止水质污染的发生。这种技术主要包括环境管理与规划以及污染源监测与管控两个方面。环境管理与规划是指根据地区特点和水质状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和政策,包括建立水资源保护区、限制污染源建设等措施,以减少污染源对水体的影响。污染源监测与管控则是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对污染源的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管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问题,从而预防水质污染的发生。

(二)减量化处理技术

减量化处理技术是指对已经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将其排放量减少到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程度。这包括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进行处理的技术。对于工业废水,常见的减量化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膜分离等方法,通过去除或转化有害物质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采用湿地处理、人工湿地建设、植物吸附等技术,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释放。

(三)排放标准与政策法规

排放标准与政策法规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制定的排放标准和相关法规政策。这些标准和政策法规通常包括对污染物种类、浓度、排放量等方面的规定,以及相应的处罚和奖励措施。通过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政策法规,可以规范污染源的排放行为,促使企业采取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水环境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监督检查、环保督察等手段,加强对排放单位的监管,确保排放标准的执行和水质的持续改善。

三、水质污染治理技术

(一)传统治理技术

传统治理技术是指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原理,采用传统的方法对水质污染进行治理的技术手段。其中,物理治理技术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通过沉降或过滤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等;化学治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絮凝、氧化等方法,利用化学试剂将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沉淀或转化成不溶性物质;生物治理技术则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因素来降解、吸收或转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这些传统治理技术在水质污染治理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和成熟的技术路线。

(二)新型治理技术

新型治理技术是指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手段,针对水质污染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新技术和新方法。这些技术包括但不限于高级氧化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膜分离技术等。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能够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特定微生物群落降解有机废水或土壤中的污染物;膜分离技术通过膜的物理过滤和分离,实现对水中微小颗粒和有机物的高效去除。这些新型治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对提高水质治理效率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三)水生态修复技术

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实现对水体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的技术手段。这些技术包括湿地修复、人工湿地建设、水生植物修复等。湿地修复利用自然湿地或人工建设湿地来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人工湿地建设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水生植物修复则利用水生植物吸收、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这些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恢复水体生态平衡、改善水质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水质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领域。

结语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下,水质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挑战。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质、净化水环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水质污染的严重性,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水质污染控制和治理技术的不断创新是解决水质问题的关键。传统治理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临着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新型治理技术的引入为水质污染治理带来了新的希望,其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为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也为恢复受损水生态系统、改善水质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宝龙. 生态水利工程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效应评价研究 [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3, 29 (11): 106-111.

[2]段守荣. 水文与水质管理系统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22, 22 (08): 102-104.

[3]孙永峰. 水利工程与河流水质演变关系分析 [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0, 48 (10):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