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故事多模态对外传播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中医药故事多模态对外传播研究

杨菁悦

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当前中医药文化外宣存在着翻译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且传播范围具有局限性等诸多问题,导致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效果不理想,影响了世界对于该文化资源的了解和认知。中医药故事在对外传播中具有其特有的优势,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多模态语料库研究备受外语学界关注,与文学、话语分析、翻译和传媒等相结合的多模态语料库及其应用性的语言学研究,逐步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本文将探索构建中医药文化翻译传播的多模态路径,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文化在国际舞台上传播的力度和效度。

关键词:中医药故事;多模态语料库;对外传播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5]中医药故事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但目前国内学者对中医药故事外宣翻译的关注度还不够,对外传播效果尚不明显,系统化研究仍相对较弱,尤其是基于多模态视角对中医药文化的外译研究比较少。

中医药故事是专属我国的独特文化符号,所以相关研究也主要来自国内学者的成果。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发现目前对于中医药故事外宣翻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翻译实践等方面。在翻译理论方面,中医药故事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和语言特点使得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难以完全适应。在翻译技巧方面,现有的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音译等在中医药故事翻译中存在一定局限。在翻译实践方面,中医药故事体量较大,翻译涉及的内容广泛,中医理论、中医名方、中草药材等术语也颇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翻译质量有待提升。此外,多模态翻译是近几年翻译学科研究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多模态的视角进行翻译研究与应用[4]。近年来虽有学者开始关注中医药、戏剧等中国故事外译的多模态问题,但是研究内容尚缺乏深度,多模态翻译概念界定尚不明确。

2.多模态语料库概念界定

2.1多模态相关概念

根据CNKI文献收录统计,“模态”一词在国内学术界的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收录文献最早记载于1957年,莫绍揆在其《具有有穷个模态辞的模态系统》中将模态用于对数理系统的表达[1]。模态与语言学的融合研究比其他领域的研究开始晚。正是由于“模态”所具备的跨学科的特征,学界对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简言之,多模态指的是交际中由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组成的多种符号模式。在多模态视域下,语言符号只是多模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非语言符号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符号框架体系,诸如图像、声音、颜色等非语言符号模态与语言符号同等重要,也是表达意义的载体,为充分调动参与者多个感官系统参与交流互动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多媒体技术和交际方式的多模态化打破了语言在话语研究领域的垄断地位,使多模态话语成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宠儿[7],也成为语料库建设的重要模式。

2.2语料库相关概念

语料库即语言词汇数据库,是将人类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切语言词汇按照既定的目标或用意进行搜集、整合、对齐、应用所构建的大型语言词汇电子数据库[3]。目前,国内有关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仅有数十年的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中医药故事多模态语料库应用展望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语言学习的需求增加,中医药故事多模态语料库的建设尤为重要。该语料库可应用于指导中医药故事翻译实践、中医药术语翻译人才的培养,为打造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外宣平台的奠定基础,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中医药故事多模态语料库可以为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通过对语料库的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分析中医药故事的语言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药,为临床实践和科研提供有力的支持。研究者可利用语料库数据整合优势,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指导译者更好地把握中医药文化故事等的多模态特征。

其次,中医药故事多模态语料库可以为语言教育提供新的资源。通过对语料库的深入挖掘,我们可以开发出更多具有实用性的语言学习材料,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例如:基于中医药文化的汉英多模态语料库的CAT教学,既顺应了21世纪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新需求,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翻译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助力深化翻译教学改革。

最后,这一语料库可以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支持,搭建中医药文化外宣平台,传播中医文化。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写道:“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6]通过多模态语料,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以多模态方式展现中医文化魅力。

当然,我们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如何收集高质量的语料,如何处理多模态数据的兼容性,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语料库管理机制,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以确保语料库的可持续发展。

4.多模态视域下中医药故事对外传播路径探析

随着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医药文化交流互鉴不断加深,多模态视域下,如何基于中医药故事多模态语料库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效度呢?

4.1建立多模态语料库分析工具,让语言标准化

中医药故事中包含中华民族千年来认识生命、保持健康、治未病的思维体系。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适合中医药故事多模态语料库的分析工具,如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计算机视觉等,以便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语料库中的数据,让中医语言趋于标准化。

4.2深入挖掘中医药故事内核,让故事立体化

中医药文化早已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深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众的思维与行为方式。[8]译者在对中医药故事进行翻译之前,应对中医药故事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深入分析故事中的语言、图像、声音等多模态特征,更好地理解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使得中医药故事立体化,引起目标受众的兴趣和共鸣。

4.3构建中医药故事传播平台,让媒介多样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将中医药故事多模态语料库与相关资源整合起来,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渠道。基于多模态语料库搭建线上中外医疗协作平台、中医养生网络平台、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形成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的媒介矩阵,充分发挥新型媒介在当今中华文化传播中的多维宣传功能,进而整体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5.结语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也愈加便利。前人在中医药文化建设和推广普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续进行下去,探讨更多的传播方式和开拓更广泛的传播空间。进一步加快我国传统中医药故事对外传播的数字化进程,构建中医药故事多模态语料库,提升和加强研究关注度、广度、深度已成为十分迫切要求,需要多方努力。

参考文献:

[1]莫绍揆. 具有有穷个模态辞的模态系统[J].数字学报, 1957(1): 1-27.

[2]郭晓娟.守正创新,讲好中医药故事[J].走向世界,2023,(40):16-19.

[3]李中英.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旅游翻译语料库构建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01):116-122.

[4]王晓慧. 黑龙江红色文化多模态翻译与传播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 (11): 129-132.

注∶本研究由临沂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为该项目“叙事视角下中医药文化故事英译及对外传播研究”(S202310452067)的阶段性成果。

指导教师∶陆建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