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

吴红光

濮阳县农业农村局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各个行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包括畜牧业,人们对畜牧养殖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但近年来,持续出现的动物疾病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如何有效地防控动物疾病已成为发展畜牧养殖行业的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主要探究畜牧养殖行业动物疾病的病因,并以此为基础对动物疾病的防控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措施

前言:畜牧养殖领域近年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无论是规模、养殖品种、还是数量均在持续扩大。在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一些致病源的传染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动物病害呈暴发态势,呈现出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损失巨大、死亡率高的特征。所以,保障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是目前畜牧养殖领域必须着力攻克的问题。

1畜牧养殖中动物的发病原因

1.1人为因素

动物饲养中人为因素是造成动物疾病传染的一种主要原因。如在进行动物疾病预防与处理工作中,往往因为养殖管理者和某些兽医知识水平落后,在用药方面出现不合理的问题,造成对动物健康产生药物性损害。而有些养殖户则因为技术实力不强或是管理者对药物专业知识并不熟悉,没有对药品加以科学合理的选择,往往导致药物的药性减弱而毒副作用增大。当看到家畜出现与以往类似的疾病后,不能搞清楚畜禽发病的真正原因,一味地使用之前的方法,导致动物出现药物中毒而伤亡。另外一点是,养殖场缺少完备的设施和专业化的设备。大多数养殖户在养殖场建造过程中并未开展详细的实地考察工作,也不会考虑到建筑位置的实际状况,甚至是在建设中并未对某些必备条件加以全面的考虑,由此造成了饲养条件较差,容易引起动物发生呼吸道病变等问题。最后还有一点,养殖场治理不严格,面临严重的人为污染隐患。养殖场在养殖期间由于缺乏专业的消毒工作者,且一人常常兼任多人的任务,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病死的动物,使得养殖场生态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并导致动物病害大肆发生。

1.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促使动物疾病不断传播的一种因素,现如今,动物养殖业正在朝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持续进步,动物饲养总量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不少养殖人员对经济性的追求有些过度,并且部分养殖者为减少对养殖成本的投资,目前还没有配备完善的防疫措施及设备。养殖场建设方面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的地方,卫生状况也并不理想,动物在繁殖生长中,很易遭受外部各种应激因素的危害。同时,在日常饲养中,由于环境条件变化得更加恶劣,动物在这种情况下自身的抵御能力也会随之变差,很易造成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给各种致病菌入侵创造条件,从而致使疾病传播变得严重化。

1.3动物自身因素

许多动物可能刚出生就会带有病原菌,这些发病因素往往是由于母体在怀孕时期借助垂直传染的方式将病原菌传给了体内的胎儿。某些致病源在侵染某一特殊年龄时期的动物后,一般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隐性症状,而养殖户如果不能建立严密的净化措施和隔离检测疫病等措施,或者引种出现问题,也会把隐性带菌的动物引进到养殖场,使新疫病在养殖场中传染散播。

2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防控策略

2.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首先,定期清理圈舍。养殖人员要按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以免粪便和尿液堆积。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安装自动处理设备,借助设备自动的对尿液、粪便干湿处理。对于养殖规模比较小的养殖场,可以利用人工方式进行粪便处理。其次,树立良好的消毒意识。养殖人员要认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定期对圈舍内外彻底消毒,尽快将潜在的病菌杀灭掉。一般情况下,每隔14d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可以借助75%乙醇或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要强调的是,不能长期只使用一种消毒液,而是要轮换使用,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耐药性,从而提升消毒的成效。此外,等到动物全部出栏后,要统一消毒,避免下一批入栏的动物不会受到不良影响。

2.2加强健康监测工作

首先,做好健康监测记录。每天要对动物的身体情况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监测结果,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动物的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进行诊断,依据疾病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更应要加强监测,以便于能够第一时间将疾病控制住,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其次,加强对已经感染疾病动物的检查。对于已经感染疾病的动物要尽快检查,并将其隔离,确定好疾病的类型,是否具有传染性,如果不是传染性疾病,要尽快治疗。一旦确诊为传染性疾病,要尽快处理生病的动物,以免对其他健康动物产生影响。

总之,加强健康监测很有必要,通过监测不仅能够尽快发现疾病,而且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要注意的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专业,要请专业的兽医进行诊断检查,并按照兽医的建议治疗,确保治疗的效果。

2.3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为更好地预防传染病,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控工作原则。鼓励周围群众共同防治动物疫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消除疫源,预防疫病发生。一是积极制定地方防疫规划,指导实施

二是大力推行“预防为主”政策,普及防疫知识,积极探索动物防疫方法三是引导牧民建设育肥养畜场,积极预防消毒、清洁卫生。加强对饮用水池、粪胴体处理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四是积极开展疫苗接种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对一些畜禽疾病开展检疫。最后,如果畜禽发生寄生虫病或传染病,应及时诊断,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等预防措施,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2.4动物疾病的防控要加强饲料卫生管理

加强饲料卫生管理是动物疾病防控的关键措施之一。确保动物饲料的质量是防控疾病的前提。饲料应该符合营养要求,并且不带有致病菌、寄生虫或其他有害物质。饲料的生产和供应商应该有正规资质,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对于自产饲料,要确保原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采取合适的贮存和加工方式,防止饲料受到污染。储存和处理饲料的方式也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和防病效果。饲料的存放地点应保持干燥、通风、无害、无异味和无虫害。饲料容器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和寄生虫繁殖。饲料要避免混合放置,以免交叉污染。正确的饲料供给方法也是饲料卫生的一部分。要确保动物能够适量摄食,避免过多或过少的饲料供给。饲料应按照正确的时间和频率供给,避免长时间空腹或吃剩的饲料滞留。供给设施要保持清洁,避免饲料霉变和致病菌的繁殖。某些疾病的传播和发展与饲料有关,比如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可以引起食物中毒;饲料中的寄生虫卵或幼虫可以引起寄生虫病。因此,在加强饲料卫生管理的同时,也要关注饲料与疾病的关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总之,加强饲料卫生管理是动物疾病防控的重要方面。通过严格控制饲料质量、储存和处理方式,以及正确的饲料供给方法,可以预防和控制饲料相关的疾病,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结束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的详细分析和阐述,我们可以知道,畜牧动物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为了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关键在于有效的对疾病进行防控,依据疾病病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各个层面尧各个角度落实好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并依据疾病类型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提升疾病防控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促使畜牧养殖获得理想收益。

参考文献

[1]包尚义,高红梅.探究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兽医,2021,37(12):27.

[2]王勇,罗维平,张录文,李登臣,唐卫,徐云华.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