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研究

付凌宇1    陈晨2

1.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黑龙江 150001

2.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   黑龙江 150001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和高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本文就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企业发展

引言

为了深入剖析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问题,探究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传递过程与影响因素,从时间维度进行风险排查与传导分析,以构建有效的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机制,为企业和其他创新主体实现风险防控、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提供参考。

1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的概念

全生命周期被引入企业知识产权领域,指的是企业科技发展中所需要经历的策划立项、研发实施、建设运营等过程。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技术和法律层面存在阶段性、递进性,即企业知识产权从无到有到运用或失效的不同发展时期。综合不同学者观点,企业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是指在知识产权的创建、保护、管理和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并对企业的创新竞争力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集合。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困境

(1)企业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分离。目前,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相分离的问题,一些企业管理战略建设低效,没有立足于宏观对知识产权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在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时经验不足,缺乏对于风险的准确判断,没能充分利用知识产权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知识产权战略的布署和实施不重视。企业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相分离将会直接导致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规划和发展方面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粗放。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高的管理项目,企业内部必须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这样才能更好地与国家相关法律进行衔接,充分发挥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作用,引导企业达成现代化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但是,由于知识产权管理在我国企业中仍处于发展阶段,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十分混乱,不仅无法将知识产权作为经济收益增长点,反而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置方面仍然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存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缺位的问题,或者管理机构权责交叉,一旦出现问题,不利于管理追溯。另一方面,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缺乏协调合作。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必须要通过企业内部的协调合作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但是目前部分企业没有理顺管理的流程,也没有打通知识产权管理通路,弱化了合作效果,甚至部分企业由于没有以全局的眼光看待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始终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和束缚,反而降低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质量。

3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的优化路径

3.1事前提升意识,完善制度

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战略资源,具备合法独占、许可使用的特点,有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能力,但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运用的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知识产权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对潜在风险意识薄弱,重视产出效益最大化而忽视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因此,在策划立项、科技研发阶段,确定知识产权开发整体目标、开展专利检索与可行性分析,并就提案进行初步审查与产出规划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前提。第一,企业需要提高内部整体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价值、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将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意识内化于行。在日常管理和员工培训中积极推进,主动将法律风险应对的工作模式从事后处理调整为事前识别与预防,同时将事前应对的处理机制设置为常态化工作,定期对潜在法律风险进行识别与排查。第二,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目标市场特点,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委托专业机构代理建立全生命周期风险排查机制,及时查漏补缺,合理规避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维护市场份额,以有效避免诉讼纠纷或高额经济损失。

3.2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氛围

一方面,随着数字领域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不断升级,新型疑难案件日益增多,相应的知识产权法律应及时调整,如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的立法保护。另一方面,为更有效地激励企业数字创新,司法部门应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宣传工作,如加快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在知识产权信息管理领域的应用,为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提供途径,做到及时、广泛地传播知识产权信息,提升公众对知识产权司法体系的认识,畅通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机制。

3.3对外加强信息处理与响应,提高情报感知能力

例如,建立完善的情报感知体系,获取并准确分析各种类型的信息,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的风险,以便作出灵活的应对策略。

3.4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企业需要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依据发展目标确立内部结构,优化管理部门的功能。加强领导对部门的引导和决策,提升知识产权战略部署的有效性。一方面,管理部门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提升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程度,奠定谨慎、严肃的管理基础,并且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通过企业有效的内部管理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引入专业的评估系统,创建知识产权数据库,应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建设,尽可能选择具有法律、技术、管理、专利申请等背景的专业人才,鼓励具有专项技术的员工参与到企业技术、产品、服务创新中来,制订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运用等方面的工作计划,使人才能够人尽其才,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3.5事后及时反馈,评价措施

在运营失效阶段,按期进行知识产权法律状态筛查与价值评估。如企业遭遇侵权纠纷等法律风险后,及时认定事故责任并反馈,根据已有风险管理制度对风险进行评判,划分风险责任至具体部门及负责人。同时,针对不同周期产生的知识产权风险事故需要具体分析与评价,及时反馈结果并展开预案调整,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流程。在风险善后工作过程中,贯彻风险预防原则。企业在未来技术研发方案拟定过程中,应更加认真进行有关专利检索和侵权风险评估,规避后续存在的潜在侵权风险和技术冲突。企业还需同时对市场偏好和需求实时监测,关注对标行业、竞争对手的行业动向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产权创新策略及目标,实现创新研发、知识产权运用与风险管理的先进性。定期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布局,针对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国内市场及竞争趋势、所在行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形成技术发展策略,围绕企业核心发展专利技术,形成专利墙等辅助资产,以提高侵权难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地进行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风险认知和防范机制建设,规避企业创新竞争中所面临的风险,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内在价值和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梁平.司法改革语境下知识产权法院的设立与运行机制研究[J].知识产权,2019(2):44-52.

[2]刘洋,董久钰,魏江.数字创新管理: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7):198-217+219.

[3]曲永义.数字创新的组织基础与中国异质性[J].管理世界,2022,38(10):15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