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护理卧床骨折患者

/ 2

如何护理卧床骨折患者

勾玉蓉

绵阳富临医院              621100

骨折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常见的现象,例如在运动的时候发生意外,或是走路不注意出现意外均会导致患者发生骨折。由于骨折后需要给骨头足够的时间进行修复,因此,大部分患者需要卧床休养。但是,长期卧床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例如便秘、肌肉萎缩等,那么针对卧床骨折患者需要如何进行健康、合理的护理干预呢,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长期卧床的危害

(1)肺部:骨折需要患者长期卧床,且针对无法翻身、坐起的患者由于活动受限使肺部扩张受到限制,阻碍通气效果,且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困难,尤其是针对老弱病残患者,对其生命构成威胁。(2)伤口感染:针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尤其是对于组织损伤严重或是伤口受到污染的患者易出现感染,如果早期未能够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或是清创不彻底的情况下均可能会发生化脓性骨髓炎。早期对患者清创时间要保证在8h以内,并注重后期换药时伤口的无菌操作。(3)便秘及腹胀:由于长期卧床患者存在排便不习惯的情况下,由于食物发酵产气等情况下,会增加肠道的膨胀性。基于此,需要对腹部进行热敷或是按摩,并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通过利用开塞露减轻便秘情况。(4)尿结石,高血钙,骨质疏松,关节僵硬: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发生盐类晶体沉淀,在肾脏与尿道长期滞留钙盐易形成结石。对此,患者需要大量饮水,利于排除微小结石。(5)压疮:患者长期卧床后会压迫身体局部组织,导致该部分皮肤存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后会出现组织缺血缺氧,对皮肤功能造成影响,发生异常,出现坏死表现,从而引发局部皮肤、软组织溃烂。(6)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运动,缺少运动量,其身体会长期处于静养状态,而骨骼会因此出现脱钙表现,大量的钙均来自于骨骼,再通过血液使钙由肾脏排泄于尿液,当同时存在尿潴留、尿路感染等因素会在尿路内一发生结晶结石,常见于膀胱结石。如果对会阴部卫生不够注重,难以保证清洁,尿液未及时排除、饮水量少均会导致发生尿路感染。(7)体位性低血压:全身肌张力存在减弱,降低神经血管反应性,肌肉在收缩压迫静脉促进血液回流直至心脏的功能降低,会导致四肢部位滞留血液,减少循环血量。当患者忽然性的站起后,血管难以适应血管神经的反射,从而引发头部供血不足,引发低血压。(8)下肢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对活动肢体的限制,导致血液流动较为缓慢,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常出现单侧肢体发生肿胀,一旦栓子脱落,还会造成肺栓塞,重者引起死亡。

卧床骨折患者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

骨折患者在术后几天中均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适症状,这些都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患者卧床休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通常,饮食作为骨折卧床患者的重要护理内容。在饮食方面,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难以消化的食物。例如糯米、面食均是不适合患者食用的食物,尽可能选择易咀嚼的食物,利于促进肠道消化。

2.并发症的护理

骨折患者由于术后无法再短期内下床活动和生活自理,在骨折期间,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处皮肤温度、是否存在疼痛感,通过多方面的观察与询问对患者是否存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进行判断与评估,及时发现症状后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当患者存在基础疾病时,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需要对其进行基础疾病的专科护理。同时,根据患者年龄以及疾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3.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负担,特别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都自费的情况下,一旦缺少生活自理能力,那么整个家庭压力会使患者成为一大心病。基于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情绪波动至关重要,要为患者积极、耐心的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提高患者的安全感,避免给患者过大的心理压力。除此以外,家庭成员应该多花时间陪伴患者,不断鼓励、支持、安慰患者,为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心理,减少负面情绪,避免患者心理疾病问题。

4.功能锻炼护理:

骨折后,大部分人缺少注重康复护理,欠缺对功能锻炼重要性的认知,认为运动会对骨头正常恢复造成损害,影响患者恢复。而这其实才是最大的误区之一,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能够利于对肌肉萎缩、筋膜挛缩等进行有效的预防,同时利于促进间歇性生理应激,加速促进骨折端的恢复,使骨折能够快速修复。基于此,在日常生活中,可将患者的患肢抬高至30°,并维持与心脏水平20~30cm左右,能够促进静脉回流,减少水肿表现,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针对下肢存在水肿的患者,要更加注重对患肢的保护,避免挤压患肢,或者对患肢造成磕碰,避免皮肤因为损伤而出现感染,不利于康复反而增加疾病严重性。另外,需要密切关注患肢的温度、颜色以及周径,当周径增加且颜色加深时,静脉回流受到阻碍,疾病不断进展。当患者皮肤温度升高说明其发生感染,要及时到院就医。

5.静脉输液的护理

通过局部静脉滴注药物对患肢进行静脉滴注,使药物能够直接有效的吸收利用,大部分骨折患者肢体存在水肿,静脉难以清晰显露,基于此,在静脉穿刺方面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成功率高才能够避免对血管造成损害,同时在静脉滴注药物时要选择静脉留置穿针。

6恢复期护理

当骨折卧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水肿情况得到明显的减轻后,需要根据患者当下的实际情况鼓励其床上活动或尽早下床活动,通过活动能够促进患者肌肉收缩,促进静脉血液流动,避免发生血栓。另外,在活动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的增加难度和活动量,避免过度活动不利于患者康复,并且久站也会导致患者再次出现水肿表现。由于部分患者存在活动后水肿情况,在活动时,患者可穿医用弹力袜或活动后冰敷,以此改善静脉血液回流,减轻疼痛等症状。在患者运动休息的过程中也需要抬高患肢,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7.溶栓护理

若患者一旦发生血栓,急性期患者由于所应用的抗凝、溶栓药物量,因此要严格、密切关注骨折卧床患者凝血功能,避免发生出血问题。当存在各种出血状况下,例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需要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并按照患者具体及情况对药物进行合理的调整。

综上,在发生骨折后需要及时就医,由于部分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此护理干预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护理促进骨折患者康复,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抵抗力,在饮食、心理、功能锻炼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