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及满意度分析

刘云 

麻城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  湖北黄冈  438300

【摘要】目的:为强化急诊护理效果,本研究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在研究中,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诊科急诊治疗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在急救反应、急诊等待、现场抢救评分为8.31±0.43、37.88±0.54、15.87±0.21,优于对照组9.17±0.65、54.76±0.33、16.86±0.34;两组患者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抢救干预评分为94.64±1.65、93.88±0.76、93.61±1.43,优于对照组89.87±1.64、90.87±0.98、92.3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措施应用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优化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在今后护理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急诊急救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现阶段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疾病类型之一,患者发病主要是由于冠脉急性闭塞使得患者的部分心肌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情况的发生,患者疾病相对较急,进展较快,病情十分凶险。若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容易使得患者失去生命。院前急救属于患者在治疗与抢救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在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内及时的进行紧急处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在实施急诊急救护理过程中,需及时做好对应的护理干预工作活动,保障护理效果,以此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研究中,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急诊科急诊治疗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5岁至76岁(平均63.43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7岁至77岁(平均64.76岁);纳入标准: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可控、无严重并发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且签订知情同意书、配合参与本次研究活动。排除标准:患者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患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心脏恶性肿瘤、精神认知能力异常,中途退出参与研究活动。

1.2方法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刚接到120急诊电话后,迅速到现场对患者展开对应的救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评估,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过家属或现场求救人员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入院后到急诊室实施抢救[2]

观察组:

(1)院前急救

当急救护理工作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展开有效的指导,利用关心的语言及时安慰患者及家属的情绪,确保能够稳定家属的情绪并实施指导,在出诊的途中,通过采用电话交流的方式,与患者家属或在场拨打急救电话的人员,了解现阶段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安抚患者放松情绪。在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展开紧急处理,对患者的呼吸、体温、收缩压、意识等多项生理参数进行评分,结合患者的危急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在现场急救阶段由护理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监测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进行吸氧,建立静脉通道[3]

(2)急诊急救护理

在转运的途中,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风险,通过轻柔的动作,将患者放置在单架上,及时做好意外状况的突发准备。分析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入院后,及时对患者展开交接护理干预,送患者至抢救室,复查心电图,由医生进行会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展开对应的治疗与干预,保障患者的安全性[4]

1.3评价标准

(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急救反应、急诊等待、现场抢救

(2)两组患者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抢救干预

1.4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在急救反应、急诊等待、现场抢救评分为8.31±0.43、37.88±0.54、15.87±0.21,优于对照组9.17±0.65、54.76±0.33、16.86±0.34;

表1: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急救反应

急诊等待

现场抢救

观察组

40

8.31±0.43

37.88±0.54

15.87±0.21

对照组

40

9.17±0.65 

54.76±0.33

16.86±0.34

T

5.6509

2.8657

6.5904

P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患者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抢救干预评分为94.64±1.65、93.88±0.76、93.61±1.43,优于对照组89.87±1.64、90.87±0.98、92.34±1.90,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服务态度

抢救干预

观察组

40

94.64±1.65

93.88±0.76

93.61±1.43

对照组

40

89.87±1.64

90.87±0.98

92.34±1.90

T

5.6573

7.6855

5.9056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院前急救主要指的是患者由现场送往医院内接受治疗之前的时间段内,采用就地抢救和监护的方式,护送患者至医院属于医疗急救服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无治疗期,强化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患者发病较为危急,容易导致患者心脏猝死等严重的后果[5]。在实施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患者的病情发展提供个性化的针对护理,以此来保障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6]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在急救反应、急诊等待、现场抢救评分为8.31±0.43、37.88±0.54、15.87±0.21,优于对照组9.17±0.65、54.76±0.33、16.86±0.34;两组患者急诊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抢救干预评分为94.64±1.65、93.88±0.76、93.61±1.43,优于对照组89.87±1.64、90.87±0.98、92.34±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以看出,患者在急救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展开急救护理,可以更好地缩短患者在疾病救助过程中的时间,对于后期的管理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采用院前急救与急诊急救护理干预的措施应用效果更为理想,有利于优化患者抢救时间,提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满意度,在今后护理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辉霞.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3, 39 (15): 114-116.

[2]陆罕,张静,江秀榕. “四化”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 13 (11): 74-76+79.

[3]兰元. 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院前急救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现代养生, 2023, 23 (02): 142-144.

[4]张依娜,曾雯. 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观察 [J]. 贵州医药, 2022, 46 (10): 1666-1667.

[5]孙立志,王玳玮,陈瑞.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急救个体化护理干预 [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 37 (10): 65-67.

[6]陈纪秀. 探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 (08):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