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总平面施工图设计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山地建筑总平面施工图设计要点

周文翔

上海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200135

摘要:本文以作者工作中完成的山东潍坊卡纳圣菲项目为例,从建筑标高设计、道路系统设计、挡土墙设计、场地等高线设计、排水设计及无障碍设计等多方面,对山地建筑总平面施工图设计的要点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山地建筑;总平面;施工图;设计;要点

引言

山地建筑作为比较特殊的一类建筑来设计,其主要特点包括建筑与地势环境的相容性、道路与场地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建筑与场地的安全性。而山地建筑总平面设计中体现了这些设计特点的主要内容。现代山地建筑方案注重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尊重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山地地形,力求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减少对山地生态环境的干扰。需要达到这一目的,山地建筑的总平面设计尤为关键。

1项目概况

卡纳圣菲项目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东距潍坊城区25公里,西界临朐、青州,南与安丘隔河相望,北与寿光市接壤。项目占地23.0239万平米,用地为山地地形,西南低,向西北、东北、东南逐渐增高,海拔最低点为100.00最高点139.00,高差约为39米;总建筑面积约27.749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2.893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8555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建筑包括独栋式住宅、联排住宅、叠拼住宅、商业及配套。本项目总平面施工图设计要点分析如下。

2、建筑标高设计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一方面是原始场地坡度较陡且西向东高差较大,另一方面各单体建筑布置较为分散(考虑日照及组团的舒适性),所以适合采用山地建筑设计中的退台式布局设计,将基地处理成台阶状,各建筑单体根据地形呈跌落式布置在基地上。各个台地上建筑单体的基底标高设计非常关键,建筑标高设计首先要考虑挖填土方的平衡,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各单体建筑之间的间距需要满足消防间距、日照通风及视觉环境的要求。其次需要考虑各建筑出入口标高与道路场地衔接的合理性,从功能及使用要求考虑,建筑室内外高差宜设计为300-600mm。进一步通过现有场地标高,基本确定了每个单体建筑的首层地坪标高。

3、道路系统设计

总平面道路系统主要包含了车行道路系统及步行道路系统。本项目车行系统内容包括外圈的消防环道兼主要机动车道、停车场道路及进入别墅组团的道路等。由于地势较陡,外围的机动车环道需要设计成曲线增加坡长减少坡度以满足规范要求,还要注意道路曲线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道路标高设计需要衔接各个临近建筑出入口标高节点,注意与周边场地高差关系,尽量避免与道路两边场地出现较大的高差而频繁使用挡土墙增加造价。结合以上原则进一步设计合理的坡度及坡长。地上停车区域宜选取或设计成较平整的场地,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在相近标高的道路,减少汽车坡道的长度,这样既可以增加地下车库的停车效率,也能保障进出车库坡道不会太长。进入组团的道路应注意道路标高与相邻建筑关系,方便人员进出。本项目步行系统内容主要包括连接各单体建筑主要出入口间的步行道路、广场及台阶,中心绿化内的景观道路、汀步等。基地内部步行系统与外围机动车环道形成人车分流布置,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了道路使用安全性且便于管理。步行系统设计应便捷,步行路线的设计应结合沿途景观、广场、住宅庭院等室外功能区域。地面停车区域应能通过步行道路到达就近的主要功能建筑。

4、挡土墙设计

在山地建筑设计中,挡土墙的应用非常普遍,本项目涉及挡土墙的地方包括出入口台阶、室外台阶、场地高差、道路护墙、护坡挡墙等较多应用。挡土墙的设计及做法涉及到安全及造价,本项目业主也提出了控制室外场地施工费用,节约造价的要求。在与结构设计详细讨论后,给出了合理的布置方案及构造做法。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及结构计算,将挡墙分为以下几个不同做法,出入口台阶及室外高差不大于600mm的挡土墙均采用砖砌挡墙,高度在600-1000mm及1000-2000mm的挡土墙选用不同类型的钢筋混凝土重力式挡墙,以达到经济又安全的效果。为了让场地设计更加经济美观,将基地内部分场地高差采用护坡的形式处理,结合景观设计绿坡景观带,有效的减少了挡土墙的应用。在基地周边围墙的设计上,为了减少围墙外部填土以及不破坏外围已有林木绿化,采用在围墙底部设置挡土墙的做法,调节围墙内外场地高差。在场地北侧及西侧外围部分高差较大的地段,采用护坡加挡土墙结合的方式来降低挡土墙的使用高度,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另外部分室外停车场也结合平缓道路进行布置,既减少了填挖土方量,也减少了挡土墙的使用。

5、场地等高线设计

室外场地等高线设计须在现场原有地形基础上进行设计,结合设计功能及对面层预留的考虑,减少土方的挖填量。本项目需进行室外场地等高线设计的区域主要为围墙内部绿地、道路两侧坡地衔接、护坡设计等。绿地的等高线设计可在原有地形基础上较自由的布置,过渡平缓不宜出现陡坡。道路两侧宜采用缓坡或护坡与两侧场地衔接,道路两侧等高线设计时应注意等高线的连续性,不要出现错位的问题。其余场地内处理高差用的护坡,有条件尽量设置均匀等高线便于场地设计与施工,本项目中场地护坡采用1:2均匀等高线为主。各部分等高线设计完成后,应再进行整体检查,排查等高线连续性问题、高差错位问题、部分缺失问题等。确保场地等高线设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便用于接下来的报价和施工。

6、排水设计

总平面排水设计须根据规范及当地雨水量及场地条件进行设计,包括了建筑屋面及外立面雨水排水、室外道路组织排水、室外场地组织排水以及内庭院排水等。本项目中建筑屋面采用了有组织排水,经雨水管直接排至室外雨水排水系统,建筑外立面雨水采用地面设置散水明沟的形式,可更快速的将雨水排掉。室外道路雨水经纵坡及横坡引流排至道路两侧间隔布置的雨水口,进入室外雨水排水系统。室外场地组织排水是山地建筑排水防洪的重要措施,排水方向需要依照整个场地地势进行疏散,每个区域要根据雨水量计算布置足够的雨水口,再经地下雨水排水系统排至就近市政雨水管网。本项目另外一个需注意的特殊排水场所是别墅内庭院,由于内庭院被建筑围合成封闭的区域,建筑屋面雨水管、外立面雨水收集及广场雨水将汇集在内庭院,故在总平面上需注明连廊基础施工时需要预埋雨水过水管,将内庭院雨水顺利排至外围管网系统。

7、无障碍设计

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建筑需进行无障碍设计。本项目未设计无障碍住房,小区道路,配套公共设置均考虑无障碍要求。山地建筑对无障碍设计是更大的考验,本项目无障碍设计范围包含了室外无障碍停车位、地下车库无障碍车位、无障碍通道、主要出入口无障碍坡道等,室内的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走道、无障碍门及标识等。在总平面施工图设计中体现的主要是室外部分。室外无障碍停车位数量根据规范计算确定(主要为商业服务),布置位置应考虑与商业入口关系,并应能够就近到达主要功能建筑出入口,方便无障碍人士出行。从无障碍停车位至建筑出入口的通道应进行无障碍设计并增加标识,由于地势多高差,需要设置坡道过渡,保障无障碍人士方便与安全。各建筑单体主要出入口设置无障碍坡道,注意坡道坡度坡长、坡道出口与室外机动车道路关系,保障安全。无障碍设计体现了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在设计中认真考虑合理布置。

8、总结

以上几个要点是作者在卡纳圣菲项目总平面施工图设计中关于山地建筑设计的一些收获感想,也是作为将来相关项目的经验积累。山地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还要从环境保护、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当下主流理念出发,同各个相关设计专业密切配合,正确处理好建筑与地势环境的相容性、道路与场地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建筑与场地的安全性问题,才能设计出令多方均满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罗佳.当前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J].四川水泥,2021(07):177-178.

[2]沙林.建筑施工图设计的防水处理问题探析[J].居舍,2021(07):95-96.

[3]魏云.建筑施工图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思考[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