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牛黄中胆酸原料的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人工牛黄中胆酸原料的质量控制

龙四清,宋卫星

(湖南迪博制药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331)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牛黄中胆酸原料的质量控制,以判定胆酸的质量及掺伪判定,以确保胆酸的质量。方法:采用HPLC-ELSD法测定胆酸中游离胆酸的含量;采用ACCHROM Xaqua C18色谱柱(250mm*4.6mm,5um),使用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2%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回归方程为y=11.503+1.3828x,R2=0.9999。结论: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灵敏、准确,与中国药典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比较,可用于对胆酸的起始物料胆源的质量掺伪问题进行判定。

关键词:胆酸;质量控制

人工牛黄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定惊,用于小儿急惊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作为中药原料药,广泛应用于几百种药物制剂处方中,作为天然牛黄的代用品,有效缓解了天然牛黄的稀缺所引起的困难,解决了牛黄的价格昂贵带来的药品可及性的问题。其中胆酸作为人工牛黄的其中的主要成份起关键作用。

胆酸虽然由于生产工艺简单,起始原料来源复杂,导致产品的质量参次不齐,严重影响人工牛黄的质量。按照中国药典的标准规定,胆酸应当由牛、羊胆汁或胆膏经提取、加工制成。但在使用使用过程中,发现部分厂家的胆酸使用鸡胆来进行生产的问题,因鸡胆做成的胆酸价格便宜,个别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了鸡胆来源的胆酸,造成了恶性竟争,且对人工牛黄的质量控制造成不好的影响,已影响人工牛黄生产企业的正常竟争。中国药典中的胆酸质量标准中规定了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但测量的是总胆酸的含量,通过分析,胆酸原料中胆酸大多以游离胆酸的形式存在,但也有部分结合胆酸的形式存在,主要的结合胆酸形式为牛磺胆酸、甘氨胆酸等其他胆汁酸类,但结合胆酸的含量

不是很高,经文献资料及使用纯牛胆按生产工艺制成的胆酸进行实验,确定了胆酸中游离胆酸用二种方法引起的含量差应在5%-10%之间。我公司通过用一种HPLC-ELSD法,测量胆酸含量,同时也能同时测定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其他胆酸类成分的方法,与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规定的方法测得的结果比较,可有效控制胆酸的质量,识别胆酸可能存在的胆源掺伪情况,为提高胆酸的内控质量标准及加强质量验收提供参考和依据。

1 仪器与试剂

1.1仪器

LC2030 液相色谱仪(岛津公司)

HN1006超声波清洗器(广州华南超声仪器公司)

MS205DU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

PLSW-DI-20自动纯水机

C 18色谱柱(ACCHROM Xaqua)

1.2试药:

胆酸对照品(10078-201415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色谱纯 SIGMA),水(自制超纯水),三氟乙酸(20220206 天津富宇精细化工)

2方法与结果:

2.1 检验方法1:HPLC-ELSD法

2.1.1溶液的制备

2.1.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胆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容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胆酸0.5mg的溶液,即得。

2.1.1.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25m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50ml,称重,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加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1.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ACCHROM Xaqua,柱长为25cm,柱内径为4.6mm,粒径为5µ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2%三氟乙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每分钟1.0ml;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胆酸峰计算应不低于8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 A(%)      流动相 B(%)

0~30          25→52             75→48

30~45           52                 48

 

胆酸对照品溶液对照图,见图1。

                          A

图1  胆酸对照品溶液色谱图(注: A,胆酸)

2.1.3方法学考察:

2.1.3.1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胆酸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量3,5,10µl,测定胆酸峰面积。以胆酸对照品的进样量质量对数为横坐标,以胆酸色谱峰面积对数为纵坐标,用外标对数方程分别计算含量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11.503+1.3828x,R2=0.9999,胆酸对照品进样质量在1.487µg→4.957µ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1.3.2精密度试验:

取供试液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进样量5µl,测定胆酸峰面积,胆酸峰面积对数的RSD为1.1%。

2.1.3.3稳定性

取新鲜制备的供试品溶液,分别间隔0、4、8、12、24小时,精密进样5µl,测定峰面积,得平均峰面积对数为12.757,RSD=0.87%。结果表明在24小时内供试品溶液基本稳定。

2.1.3.4重复性

取同一批号的供试品溶液平行进样6次,进样5µl测定胆酸峰面积,计算含量的RSD为0.78%。

2.1.3.5回收率

取已知含量的供试品,按上法制成供试品溶液,在50%、100% 2个水平进行加样回收试验,每个水平重复3次,并计算平均值,如下表1所示,胆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RSD=1.35%。

表1:胆酸加样回收率

取样量 样品含量    加入量 测得量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mg)   (mg)       (mg)   (mg)     (%)      (%)     (%)

25.10    20.38     10.01   30.20   98.1       99.3      1.35

25.02    20.32     10.05   30.35   99.8

24.83    20.16     10.11   30.30   100.3

24.93    20.24     18.01   37.96   98.4

24.78    20.12     19.21   39.68   101.8

25.24    20.49     19.32   39.69   99.4

2.2 检验方法2:

紫外分光光度法(见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P5人工牛黄附胆酸含量测定方法)

2.3样品测量

取不同厂家,不同动物胆汁来源的胆酸,分别按二种检测方法进行实验,检测胆酸含量,结果见下表:

   表2: 不同厂家不同不同胆汁来源的胆酸含量检测结果

生产厂家    来源       HPLC法 药典法(UV法)

A          牛胆        81.2%     90.3%

B          牛胆        84.5%     91.7%

C          牛胆        77.7%     86.3%

    D          鸡胆        68.6%     87.2%

D          鸡胆        76.9%     93.1%

F          鸡胆        74.5%     91.2%

3.结论:

在此次样品检测中,使用药典法测出来都是总胆酸的含量,都大于药典标准(80.0%),使用牛胆生产的胆酸中游离胆酸含量,与药典法检测结果比较,二种方法的检测误差都在7%-10%之间;而采用鸡胆生产的胆酸,当其不是太纯时,使用液相色谱法测得的游离胆酸含量,与药典法测得的含量之间会差异得大(大于15%),通过建立以上游离胆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测得的几个批次不同动物胆汁来源的胆酸含量,可以对判定他们是否是来源于鸡胆生产的胆酸,对控制胆酸的来源及合规性都有很好的作用。

通过此方法,可真实反映胆酸的质量,对保证人工牛黄的质量控制及人工牛黄的疗效、安全性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承阳 张程亮 刘东 《牛黄的现代研究(二):质量控制》,《医药导报》2017年 第2期117-122页;

[2] 蔡宇忆 叶永浩 杨丽莹 黄玉梅 吴志坚 马永德 李书渊。《HPLC-ELSD法测定胆南星中胆酸类成分的含量》,《广东药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311-314页;

[3] 张能荣   《牛羊胆汁质量的研究》《中草药》1983年 第7期15-17页;

[4]曹帅,夏晶,付泽晓,李家豪,李丽敏,胡文言,胡青,毛秀红,季申  《基于胆酸类成分的牛胆粉质量控制与掺伪检测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20年 第5期383-388页;

[5]张贇华,刘建忠,彭霞,李忠琼,张雯洁 《HPLC法比较熊胆粉及猪胆粉、牛胆粉、羊胆粉和鸡胆粉中胆汁酸类成分》 《药物分析杂志》2009年 第3期487-490页。

[6]周海燕 李丹 黄莹  《HPLC法测定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中国药品标准》2011年第2期9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