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中医护理技术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观察

夏瑞林、卜力亚通讯作者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通讯作者:卜力亚,主要擅长中医骨科护理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护理技术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缓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术后不同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期间,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技术;下肢骨折;术后疼痛;控制效果

下肢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是大腿骨(股骨)、膝盖骨(胫骨和腓骨)或踝骨(胫骨和距骨)等下肢骨骼部位的骨折,多因剧烈外力作用或骨骼疾病导致,属于严重损伤,骨折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以及畸形和功能障碍等表现,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需要予以及时治疗[1]。手术是临床应以治疗下肢骨折的常用手段,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进行手术修复,促进骨折端的愈合,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但手术仅是对骨折端愈合的促进,无法实现对疼痛的有效控制,术后患者仍有明显疼痛感,导致患者的身心状态不佳,为此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疼痛护理[2]。在现代中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术后疼痛控制方案也发生了改变,相较于常规西药镇痛,中医技术的使用更方便、高效且安全,深受认可[3]。鉴于此,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8例作为试验对象展开探究,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8例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中,未见组间差异性,P>0.05。见表1。

纳入标准:(1)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且符合手术指征,经由手术治疗;(2)均有清晰意识,对研究知情了解,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合并有其他严重病症;(2)精神或意识障碍;(3)同期参与其他试验者。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

性别

(男/女)

年龄均值

(岁)

骨折类型(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股骨骨折/其他)

观察组

34

18/16

48.56±6.82

11/12/9/2

对照组

34

17/17

48.69±7.08

10/11/7/6

t/x2

-

0.059

0.077

2.341

P

-

0.808

0.939

0.5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在对本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期间,搭配常规护理干预,进行术前准备工作,疏导患者紧张心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遵医嘱予以药物镇痛,并落实常规健康教育,指导饮食及康复训练等。

1.2.2 观察组:字啊对本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期间,同样进行上述常规护理干预,在术后联合中医护理技术干预。(1)中药外敷: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如白芥子、吴茱萸、紫苏子等),研磨成粉末或煎煮成药膏。先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然后将中药药粉或药膏均匀地涂抹在伤口周围的健康皮肤上,并用纱布或薄荷布覆盖,最后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敷料,确保中药外敷不易脱落。(2)艾灸:将艾叶研磨成细末,制成艾绒或使用已制好的艾柱;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如足三里、足五里等,然后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并将艾绒点燃,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让其热量和药性渗透到皮肤和穴位,15~20min即可。(3)推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如足三里、膝关节等,将适量的推拿油或中药外搽剂,涂抹在患者的皮肤上,运用适当的手法和力度,在选定的穴位和周围组织上进行推拿操作,如揉捏、推压、按摩等。(4)耳穴压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选择适合的耳穴,如肾上腺、脾、胃等。清洁患者的耳廓皮肤,将小豆子或按压装置贴在选定的耳穴上,施加适当的压力。最后,使用胶布或绷带固定豆子或按压装置,确保其不易脱落,可指导患者进行自行按压。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程度:在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h、4h、12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0~10分表示疼痛程度从无到剧烈,即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显著。

1.3.2 睡眠质量:在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当晚、1d、3d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等18个条目,总分值为2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期间所用工具为SPSS 23.0,经归总划分为计量(符合正态分布)和计数两类,分别用(±s)、[n(%)]表示,并经t、x2

值校对,仅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术后不同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2h

术后4h

术后12h

观察组

34

7.52±2.02

5.62±0.16

3.25±0.41

2.19±0.11

对照组

34

7.49±1.97

6.11±0.17

5.46±1.07

3.66±0.75

t

-

0.062

12.239

11.246

11.308

P

-

0.951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术前及术后睡眠质量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术后不同阶段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前及术后睡眠质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当晚

术后1d

术后3d

观察组

34

18.24±1.03

14.25±1.07

11.74±1.09

7.69±2.03

对照组

34

18.19±1.13

15.24±0.27

13.08±1.17

10.28±1.41

t

-

0.191

5.231

4.886

6.110

P

-

0.849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下肢骨折后手术治疗可促进骨折端的愈合,但术后仍有明显疼痛感,长期疼痛会使患者感到不适和痛苦,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不良情绪和睡眠问题,而且还会限制患者的运动和活动能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功能障碍,为此也就需要进行适当的镇痛处理[4]。西药镇痛虽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可能会引起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便秘等,而且长期使用也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以及部分强效镇痛药物可能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或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无法实现对病因和病理生理的有效调节,药效消失后仍会重新出现疼痛感,为此还需要探索一种更科学、有效的疼痛控制方案[5]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临床中医护理技术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且其呈现效果也较受认可,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也有一定应用价值。相较于常规护理及药物镇痛,中医护理技术主要是通过调理全身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从根本上缓解疼痛。此外,中医护理技术常常与中药治疗、艾灸和推拿等结合使用,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改善疼痛症状和促进康复效果,以及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症状进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疼痛控制,安全性更高,效果也更为突出[6]。如本研究中,术前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术后不同阶段观察组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期间,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巧玲,陈晶,孟鑫.中医综合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1,33(10):1352-1354.

[2]雷黎,曹雪琴,杨帆.中医护理干预结合五行音乐对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疼痛及焦虑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2):175-178.

[3]丁慧萍.中医护理技术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03):99-100.

[4]曹雪琴,雷黎,陈小丽.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腹胀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0):173-176.

[5]张彤彤,闫锋,田媛.中医护理理念对髋部骨折术后创伤成长与应对方式的影响[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01):123-126.

[6]吴维霜,陈丽珊,黄丽珊.特色中医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0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