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的生产工艺优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动车组的生产工艺优化分析

于志强 江震东 薛玉冰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青岛市   266111

摘要:动车组作为现代高速铁路交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生产工艺的优化对于提升列车性能、保障运行安全以及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动车组生产工艺已难以满足高效、精准和绿色的生产要求。因此,对动车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分析,成为当前铁路制造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优化动车组生产工艺,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再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涉及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制造、组装调试以及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改进。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制和可优化,进而提升动车组生产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关键词:动车组;生产制造;工艺技术

1.动车组制造工艺和设备

1.1铝合金车体制造系统

动车组铝合金车体承载方式为整体承载结构,车体采用闭式铝合金型材焊接结构。车体的底架、车顶、侧墙等大部件均采用与车身等长的大型中空挤压铝合金型材插接组焊而成,车体中间无横向焊缝;车体的端墙、牵枕缓等中小部件主要采用铝合金板梁结构。车间在进行铝合金车体生产时,先由下料工段按照图纸要求进行下料,然后运送到各个相应工段进行部件的组焊生产,最后将底架、车顶、侧墙和端墙或司机室等部件运送至总成工段进行焊接总成,以及车体的调修、检查和交验。比较重要的工序是侧墙、车顶、地板、底架的制造和车体总成,车体制造周期约40天。各部分主要工艺流程如下:侧墙:铝型材→侧墙组对→侧墙焊接→侧墙修正→侧墙加工→去毛刺、附件安装→检验车顶:铝型材→侧顶加工/中顶加工→车顶装配→车顶焊接→去毛刺、附件安装→检验地板:铝型材→地板组对→地板焊接→地板修正→地板加工→去毛刺、附件安装→检验底架:底架前端、地板、侧梁→底架装配→底架焊接→底架修正→底架加工→底架去毛刺、附件安装→底架交验车体总成:组装底架→组装端墙/司机室→组装侧墙→组装车顶→自动焊→手工焊接→出胎→找补焊及焊缝打磨→附件焊接→车体称重→几何尺寸检测→车体底架加工→交验车体制造系统主要采用自动焊接设备和铝合金加工设备,该部分关键设备是大型龙门式或悬臂式的焊接机器人或机械手、高速铝合金龙门加工中心、车体四点平衡称重设备及车体整体加工中心。另外,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焊接时要求较低的湿度,且铝焊接烟尘毒性较大,所以需设置除尘除湿设备。

1.2表面处理系统

表面处理系统主要负责动车组车体的喷砂、补焊、喷底漆烘干、粘接木骨、喷涂阻尼浆、刮腻子、打磨、中涂、喷面漆烘干、标记等工作。动车组车体表面处理作业周期约18天,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喷砂准备→喷砂→清理→补焊→喷漆准备、防护→底漆喷涂(湿碰湿两遍)→底漆烘干→木骨粘接→刮腻子→底架防腐→喷阻尼浆→流平→干燥→刮腻子→干燥→打磨(干磨)→擦净,吹干→第二遍底漆→挤腻子→晾干→打磨→擦净→中涂喷漆→车顶、端墙打磨→车顶喷涂面漆→干燥→侧墙打磨、车顶侧墙防护→端墙喷涂面漆→干燥→端墙防护、侧墙擦净,吹干→侧墙面漆喷涂→烘干→准备(划线、糊纸)→喷彩条→烘干→检查→清理、清漆、修补、抛光→干燥→标记→修补→交车表面处理系统的关键工艺设备是喷漆房、烘干室、集中供漆系统、喷涂机具。该车间是危险性较大的生产区域,需做好防火、防爆和通风工作,需按规范设置劳动卫生防护设施。

1.3总组装系统

总组装系统分为预组装、总组装和配管配线三部分。预组装负责车体油漆防护,塞拉门、车窗、隔热材安装,地板、骨架、玻璃钢卫生间预置,铝地板以上布线,车底线排布置,空调机组、车内回风道、水箱安装,内部前装管道安装、车顶高压配线,配管、天线安装;车顶高压设施安装(受电弓、隔离开关、车顶导流罩、高压连接线等),车钩及风挡安装。总组装负责内装,车内设备,车下悬挂件,两端,司机室,电配,电器,接线、牵引、制动、落车(车体与转向架连接,承重,扭力检测,外形测量)、车辆返工和所有后工序安装和装配;负责车间之间以及工序间的迁车工作。配管配线负责线缆制作及管件制作。动车组预组装周期约12天,总组装周期约30天,主要工艺流程如下:门预组、驾驶室预组→窗安装、车头安装、门安装、空调单元安装、其他件安装→座椅安装、车下件安装、制动安装、线缆安装、网络安装→落车→交验总组装系统的主要关键工艺设备是移车设备和作业平台,现动车组制造企业均采用气垫移车技术,即采用气垫运输车移车。

1.4调试系统

调试系统主要负责动车组的单车电气调试、机械调试、称重、单车淋雨试验、整列编组、静态调试、整列淋雨试验、限界试验、不解编更换转向架和动态调试工作。动车组总的调试试验周期约56天,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单车静调:机械测试→耐压试验→功能试验→整备→淋雨、轴重列车静调:输入测试→DC110V电源供电试验→内部AC25kV供电试验→整备列车动调:动力和牵引系统试验→制动和供风系统试验→监控和安全系统试验→整备调试系统的主要工艺设备是各种调试试验工具、称重试验台、淋雨试验台、转向架更换装置,还需要专门的动调试验线。由于动车组采用27.5kV接触网供电,所以调试车间需注意防护高压电及静电的危害。

2.动车组生产工艺优化措施

2.1优化生产流程

传统的生产流程往往存在冗余和低效的环节,通过深入分析现有流程,可以识别出这些瓶颈,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首先,简化生产流程是必要的,通过去除不必要的步骤和环节,可以减少生产时间和成本。其次,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顺畅,避免生产中断和浪费。此外,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实现生产流程可视化、可控制和可优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2更新设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为动车组生产提供了更多选择。积极引进数控机床、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和装配,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这些自动化设备不仅能够降低人工成本,还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设备升级和改造,提升现有设备的性能和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成本。

2.3合理选择材料

在材料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成本、环保性等因素。首先,高性能的材料可以提高动车组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例如,采用高强度、轻量化的新材料,可以降低动车组的自重,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提高运行速度和载客量。其次,成本是材料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此外,环保性也是现代制造业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材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材料选择时,应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和分析,选择最优的材料方案。

3.结语

在对动车组生产工艺的优化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通过更新设备、精选材料等措施,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更能确保动车组的性能与安全达到全新水平。这些优化措施是制造业持续创新和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响应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郭建设,白云,孙亚肖等.国产化动车组用C型支架铸造工艺研究与优化[J].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22,57(05):89-92.

[2]刘磊.动车组单车数字化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智慧轨道交通,2022,59(05):53-59.

[3]刘超文.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智能装配系统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2,58(07):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