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郭盼盼,王房房

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急诊科,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11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应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66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时间为2022.03~2023.03,分组应用抽签法,各组33例。参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急诊护理。统计各组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各项生命指标均比参照组优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的应用,利于改善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机械通气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急诊护理

呼吸衰竭属于临床多见急危重症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在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的情况下,易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机械通气属于急性呼吸衰竭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够在短时间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从而使之机体的器官功能维持正常[1]。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配合合适的护理方案。本研究评测急诊护理应用于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2.03~2023.03,纳入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共有66例。抽签法分组,每组33例。参照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9~78(63.45±5.02)岁。试验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50~77(63.52±5.11)岁。2组基础资料无显著区别,P>0.05。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参照组: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方案。加强对患者的巡视,观察其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并发症。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常规宣教,加强呼吸道的观察。

试验组:运用急诊护理模式,如下:(1)病情监护。定期查房,间隔3h1次。查房期间,主要是观察患者的呼吸、胸廓活动状况。对其血压、心率等进行记录。患者机械通气的初期,出现血压降低、心率加快的风险较高,若其有上述表现,应及时纠正,心脏功能维持正常。机械通气过程中,监护其意识状态,记录其神志、体征变化程度。(2)气道管理。患者机械通气时,需要预先建立人工气道,这就导致其发生气道感染、损伤的风险增加。为避免通气效果受到影响,应注意气道管理的开展。在机械通气时,气道温度需要控制在37℃左右,并且相对湿度需要为100%。指导患者吸痰的正确方法,并在其吸痰前采取高浓度吸氧操作。吸痰后也需要予以其高浓度吸氧。定期消毒,一般为每周1次。患者撤机前,结合其病情情况,指导其进行呼吸肌训练。患者病情稳定时,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调整。(3)营养与心理护理。呼吸衰竭病人接受长时间地机械通气治疗后,大量能量被消耗,加之机体免疫力较低,合并感染等,所以需要通过饮食方式帮助其提高机体功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应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饮食需要确保高能量、高蛋白,并且应易消化。针对清醒的患者,应及时对其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进行疏导,告诉其当前状态,让其明确治疗的过程。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护理后的PaO2、SpO2、PaO2/FiO2等学指标,分别表示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对患者的RR、HR进行测定,表示呼吸频率、心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通过X2检验。P<0.05,价值存在。

2结果

试验组PaO2、SpO2、PaO2/FiO2等指标均比参照组高,RR、HR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生命指标(±S)

组别

例数(n)

PaO2(mmHg)

SpO2(%)

PaO2/FiO2(mmHg)

RR(次/min)

HR(次/min)

试验组

33

71.33±4.23

93.02±4.28

161.94±12.32

25.94±3.24

104.93±11.36

参照组

33

62.61±4.12

86.30±4.27

133.19±11.38

34.66±4.10

120.72±12.44

t

8.4833

6.3852

9.8474

9.5859

5.3843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机械通气作为有创性治疗方案的一种,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种治疗形式的治疗过程中易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存在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危及其生命安全的可能,所以为提高其治疗效果,还应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案。

急诊护理重视对患者的巡视,强调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在具体实施期间,提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管,能够掌握其有无血压、心率异常的情况。而予以患者气道管理,能够改善其气道功能,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2]。重视对患者加强营养方面的支持,可促使其机体营养状态得到改善。而通过实施心理护理的形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关研究发现,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模式,可见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3]。究其原因,在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能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而在患者异常情况出现时,采取正确的手段进行纠正,还可避免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开展气道管理期间,从气道湿化、吸痰等方面进行操作,并注意管道消毒、撤机护理等工作,均能够防止呼吸机感染的发生。在此情况下,撤机困难程度减轻,并且患者在撤机后发生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降低。本实验结果可见,试验组有关血气指标、体征指标等均改善更为明显,P<0.05。

总而言之,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护理中,以急诊护理为对策,能够加快其血气指标的恢复速度,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董鹏.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18):30-32.

[2]冯思萌.急诊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6):144-146.

[3]曲昌明.评价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