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郭宜川1,2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护理单元/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08月-2023年08月期间选取本院67例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4,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抑郁状态、心理弹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症,还能够增强患者的心理弹性,可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更年期;抑郁症;心理弹性

    更年期指女性由育龄期向绝经期过渡这一时期。对于更年期女性来说,其因受生理、年龄、社交等诸多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导致其心理负担加重,这无疑会增加女性的自残、自杀风险。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性强,强调为更年期抑郁症女性提供心理支持,为其疏解不良情绪,使更年期女性不断增强心理适应性,学会自我保护,保障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身心健康发展。本次研究以分组对比形式指出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见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自2022年08月开始至2023年08月结束,实验对象为到本院就诊的67例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年龄45-58岁,平均(51.52±2.38)岁;绝经时间10-24个月,平均(17.34±1.24)个月。观察组年龄最小44岁,年龄最大59岁,平均(51.51±2.09)岁;绝经时间11个月至23个月不等,平均(17.29±1.11)个月。两组基础信息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更年期相关知识,提醒家属给予患者关怀和理解。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如下:①支持性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注意和谐护患关系构建,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学会共情,鼓励患者正确宣泄负面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事情,以此缓解患者的身心症状,使其心理、社会应激能力不断提高,重拾自信。②认知干预:经过沟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抑郁状况具备全面的认识,向患者普及抑郁知识,使患者明确更年期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基础,增强患者的疾病认知,使其正确看待更年期抑郁症,积极治疗该疾病,克服该病带来的负面影响。③社会家庭支持:呼吁社会、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患者正确面对更年期抑郁症,主动与他人沟通,构建和谐的社会及家庭关系,逐渐消除苦闷情绪,以积极的心境拥抱生活,改善抑郁症状。

1.3观察指标

①抑郁状态:评价工具为抑郁自评量表(SDS)[1],以53分为标准,根据分值确定抑郁程度,53-62分提示轻度抑郁,63-72分提示中度抑郁,73分以上提示重度抑郁。分值越高,提示抑郁越严重。

②心理弹性:于护理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2]评价,该量表由坚韧性(13项)、力量性(8项)、乐观性(4项)3个因子组成,每项0-4分,分值与心理弹性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处理工具为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抑郁状态、心理弹性)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通过X2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性标志。

2结果

2.1两组抑郁状态比较

    护理前,两组SD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护理后的SD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P<0.05)。见表1

1 两组抑郁状态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

观察组

34

63.65±3.54

52.23±2.51

15.345

0.000

对照组

33

62.98±3.88

55.16±2.05

10.237

0.000

t

-

0.739

5.224

-

-

P

-

0.231

0.000

-

-

2.2两组心理弹性比较

观察组的心理弹性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见表2

2 两组心理弹性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坚韧性

力量性

乐观性

总分值

观察组

34

44.32±2.53

27.11±2.01

13.54±1.17

84.67±3.91

对照组

33

42.78±2.17

25.61±2.35

12.02±1.52

79.35±2.87

t

-

2.671

2.811

4.595

6.333

P

-

0.005

0.003

0.000

0.000

3讨论

更年期抑郁症是困扰更年期女性的临床常见心理疾病,该病与生理、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导致患者心境不佳,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差。为保障整体治疗效果,需要辅助科学的护理模式。心理护理干预的实践基础为心理支持,其旨在改变患者的负性认知,使其主观能动性和应激能力不断增强,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各种不良刺激,从而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更年期生活质量。结果显示,经护理,观察组的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

P<0.05),说明心理护理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手段,对患者康复有益,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理弹性指的是个体面对困难及所处逆境时的心理适应能力,也是个体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能力[3]。心理弹性是评价更年期女性抑郁症改善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观察组的心理弹性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再次证实了心理护理对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依据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的护理需求,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抑郁症得到了明显改善,心理弹性显著增强,提示该护理方案适用于更年期妇女抑郁症患者,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欣怡,孔丛文,张丽萍.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118-119.

[2]杨雅杰.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20, 24(9):1261-1262.

[3]金惜俭,杨茂盛.阶梯式心理护理模式对更年期抑郁症病人不良情绪,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3,9(5):935-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