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计算机技术在中职院校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李芳明

盈江县职业高级中学 云南 盈江 679300

摘要:在经济稳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不仅办学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办学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有所调整。推进计算机信息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借助信息透明、传播迅速的信息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层次化、内容多样化、个性化色彩。但目前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仍有提升空间,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职教育质量,还需深入开发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与价值,为高质量落实信息化教学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信息化教学;计算机技术

引言

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中等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教学中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突破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1.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作用

1.1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有序推进

新课改对于中职教学活动提出了更多期待和要求,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协作,积极完成课堂建设任务,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和核心素养,为学生营造趣味生动的学习情境提供更多的学习指导,并且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是对于新课改号召的响应,既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加系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让课堂教学充分彰显出素质教育的特点,体现更多关于素质教育的内容,给计算机教学课堂带来勃勃生机,突出信息技术的优势[1]

1.2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行各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中等职业院校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信息化教学可以为中职院校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3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式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因此,中等职业院校迫切需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教育需求,实施信息化教学和管理。

2.计算机技术在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搭建信息化课程教学平台

在现代教育中合理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可以根据当前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构建在线教育平台,实现现代教育中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教师能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对开展针对性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现代教育的教学内容,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实现学生作业的电子化管理,构建专业的学生作业系统,主要是利用线上的形式完成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提交作业以及批改作业等内容,提高了教师作业批改的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作业的储存,判断学生在学习阶段中的进步状态[2]

2.2基于计算机技术灵活控制教学,提高教学时效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教师及时掌握情况,应该调整教学控制,利用计算机技术灵活控制教学过程,既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学习状况,又可以避免学生感到被监视和被控制,有效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考虑到大多数教学活动都是以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应准确把握控制尺度,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在每项学习任务进行过程中,即使教师不主导,但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反馈信息,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完成学习任务时,学生点击课程资源、浏览资源内容、完成线上测试时,相关信息均会汇总给教师,教师在不打扰、不干涉学生的情况下了就能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控制学习节奏,提供精准的教学服务。

2.3基于计算机技术打造新型课堂,全面创新教学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借助微课、翻转课、在线学习平台等创建不同类型的课堂,彻底突破课堂的空间限制,实现教学的全面创新。例如利用微信构建在线交流课,微信具有交流方便、信息传递快捷的优点,将微信与计算机信息教学相结合,开展在线交流课,辅助日常教学交流信息、交流思想。教师可以定时发送学习信息与资源,学生根据需求自行选择,完成学习后直接展开交流,完成答疑、解惑,避免困惑无法得到解答。借助网络打造数字视频课堂,以新的形式和技术为学生开辟讨论与交流空间。融合录音与录像技术,将授课中的核心内容完整录制下来,经过剪辑等处理后发送给学生,方便学生以不同形式保存,用于日后复习与知识巩固。

2.4创新课程考评方式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笔试理论计分方法,采用笔试的形式,只能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操作技能,这就需要突破现有的考核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评价方法的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开展日常作业时结合题库的方式,尤其是在考核实践操作时,随机抽取运用这些方式,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2)对于综合评价模式进行优化,计算机课程具备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特征,因此在开展评价工作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综合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精确度,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进行动态信息的整合,对学生的各阶段学习情况有着充分了解

[3]

3.中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趋势

3.1云计算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云计算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信息化建设中,中职院校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传统的教学资源管理模式通常需要通过本地服务器或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和管理,存在管理不方便、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而云计算技术则可以通过云端存储、共享、传输等方式,帮助高校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重复信息以及共享难度大等技术问题,对满足高校教育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教学管理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

3.2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的技术,它赋予计算机独立学习、推理和决策的能力。在中等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教学服务,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提供重要支撑。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不仅包括传统的信息技术应用,如教育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同时也涵盖了新兴的信息技术应用,如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当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呈现出较高水平时,方能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发展,进而促进教育信息化改革,这也是当前对中职院校提出的新的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教学探索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呈现出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更为普遍,这对于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计算机信息化教学中,有必要构建信息化课程教学平台,灵活控制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改进教学时间,创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新型课堂,全面创新教学和课程评价方法,支持中职院校不断提高计算机信息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亚云.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3).

[2]关红.信息化环境下校企合作会计专业教学研究[J].中国商论,2017(16).

[3]张晓利.浅谈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