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如何实现动态达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8
/ 2

浅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如何实现动态达标

张仕艳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摘要: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基础,全面建设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强化标准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达标企业实现动态达标,防范遏制事救,快速有效处置应对突发事件发挥重要作用。但已达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确保企业实现持续达标、动态达标。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动态达标

一、引言

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规范人员安全行为、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高效的手段。系列企业安全标准化文件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地提升了工贸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已达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中也凸显了一些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确保企业实现持续达标、动态达标。

二、已达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已达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方面:

(一)企业原有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未能有效融合

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危化等行业,各有特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符合自身安全管理工作需求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如:OHSMS、HSE、风险管理体系等。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部分企业为了应对标准化考评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聘请咨询老师,重新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与企业原有管理体系不能有效融合,在一个企业形成了两个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造成安全管理混乱,两张皮。另一种是:企业还没有深入、全面了解掌握安全标准化的实际内涵,只是教条式地实施标准化,没有将安全标准化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与企业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导致安全标准化工作还浮在表面。

(二)企业安全标准化未实现动态达标

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为了达标而达标,为了满足考评验收需求,对照考评标准做了一套表格,通过了外部考评,就算考评结束,实际运行中还是以企业日常运行的为准,考评结束就不再持续改进。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部分人的体系,未实现全员参与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理解不到位,未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企业在运行安全标准化体系过程中,没有深入到基础层面,往往只是少数领导和有关专业人员参与,甚至有些企业,仅相关专业人员在参与,没有充分发动广大员工,尤其是一线作业人员对安全标准化不甚了解,只是被动执行,而不是主动参与。也有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都是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财务、设备、技术、工艺等部门未参与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造成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等要素建设受到影响,不能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的要求。

(四)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走过场,未有效落地

部分企业未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不少非煤矿山及冶金工贸企业招用的大量的劳务工,总体文化水平低,人员流动性大,未经过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就直接上岗,在恶劣危险的作业环境下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各类事故的直接引发者和受害者。在检查培训教育档案中发现,部分培训教育档案记录不符合规定要求,从业人员岗位标准不明确,缺乏应急常识及岗位安全风险知识,部分上岗从业人员不能满足岗位标准要求。

(五)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层层压实,未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部分已达标后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过于空泛,缺乏实质性内容,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没有明确规定到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责,这样也就无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到各部门。所以,尽管部分企业已经达标,创建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却不能有效跟踪考核和评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情况得不到有效的考评。针对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多种动态变化因素,部分企业未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能适应动态变化对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三、已达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有效运行的对策

(一)企业原有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有效融合

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适应企业管理需求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如果为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而另外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不但造成安全生产管理的混乱,而且易造成体系运行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的脱节,也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目的。企业在创建的过程中应对照标准系统梳理原有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应采取相应措施弥补缺陷和不足,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要求,从而建立一套适应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管理需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

(二)提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抓安全管理人员的责权利,全员参与

企业的安全生产关键在一把手,一把手要保障体系运行中所需要的人、才、物等资源,企业要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素质、工作作风,企业应为安全管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高危行业,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按照国家法定要求配齐注册安全工程师,选择身体健康、有较强责任心、敢于管理、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主要岗位,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公司领导要坚决支持并认可他们的工作业绩。企业应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三)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提高意识和能力

企业应利用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意识,激发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安委会、活动日、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组织管理人员和职工学习标准规范、掌握标准对基础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将标准化体系运行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企业应经常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掌握常用的安全生产知识,吃透《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力争使企业员工把安全作为工作、生活中的“第一需求”,实现安全工作“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

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同时,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运行要求,随时调整管理思路和方式方法,建立促进体系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与企业原有管理体系相融合、全员参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基本原则,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有效运行,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绩效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仇伟军.关于在企业安全营理中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J〕.化工管理,2014(2):24.

[2]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S].2016-12-13.

[3]武远红.浅析安全生产标准化营理思考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8(13):253-254.

[4]周恩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