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平扫对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中的临床诊断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0
/ 2

胸部CT平扫对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中的临床诊断研究

王祥辉 沈敏  李鹏

陆军第957医院   859000

摘要:目的:分析胸部CT平扫在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98例大叶性肺炎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诊治,对所有患者行胸部CT扫描检查,分析患者的病情及诊疗进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扫描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溶解消散期患者占比升高,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患者占比降低,(P<0.05);治疗后,胸部CT平扫结果显示有129例(65.15%)患者高密度暗影面积缩小70%以上。有25例(12.63%)患者高密度暗影面积缩小,有44例(22.22%)患者高密度暗影基本消失。结论:临床上对大叶性肺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胸部CT平扫,能够帮助诊断人员及治疗人员进一步明确患者肺部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而准确评估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可帮助治疗医师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建议推广。

关键词:胸部CT平扫;大叶性肺炎;效果评估

大叶性肺炎较为常见,患者发病后表现出急性肺炎病症,如咳嗽、胸痛、高热、咳出铁锈色痰液等,其引发因素较多,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菌引发肺泡间弥漫性纤维素渗出。CT扫描是影像学诊断中常见的方式,这种诊断方式得到的图像清晰度较高,分辨率较高,能够从多个方面进行成像,在大叶性肺炎患者的诊断中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本次研究分析了胸部CT平扫在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优势。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198例大叶性肺炎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诊治,纳入标准:(1)符合大叶性肺炎的诊断标准;(2)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高热、咳出铁锈色痰液等症状;排除标准:(1)不能正常交流;(2)合并严重的肿瘤疾病。本组中男/女=105/93,年龄20~69(43.21±3.45)岁。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胸部CT扫描检查,诊断之前,诊断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及交流,向患者介绍本次诊断的目的、流程等,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诊断人员采用本院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并提供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型号:Aquilion】,指导患者需仰卧体位,将扫描仪的管电压和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20mV和170mA,将层厚和层距均设置为5mm,将扫描逻辑和扫描矩阵分别设置为0.875和512×512,对所有患者的肺底至肺尖部位进行平扫,行纵隔窗扫描和肺窗扫描,结合患者情况对扫描的窗宽和窗位进行调整。

1.3观察指标

根据胸部CT扫描得到的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的病情及诊疗进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胸部CT扫描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差异,x2检验(n%),t检验x ± s

2结果

2.1治疗前后胸部CT平扫结果

经过治疗后,溶解消散期患者占比升高,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患者占比降低,(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胸部CT平扫结果

时间

溶解消散期

灰色肝样变期

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样变期

治疗前(n=198)

5(2.53)

51(25.76)

79(39.90)

63(31.82)

治疗后(n=198)

147(74.24)

40(20.20)

3(1.52)

8(4.04)

χ2

35.782

1.621

19.014

13.298

P

0.000

0.086

0.000

0.000

2.2治疗后患者胸部CT影像学特征

治疗后,胸部CT平扫结果显示有129例(65.15%)患者高密度暗影面积缩小70%以上。有25例(12.63%)患者高密度暗影面积缩小,有44例(22.22%)患者高密度暗影基本消失。

3讨论

大叶性肺炎属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除了致病菌感染之外,感冒、过度疲劳、支气管扩张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一会增加疾病风险。有研究数据显示,青壮年是大叶性肺炎的高发群体,并且发病群体中,男性女性高[2]。尤其在春季和冬季,感冒人群的增多,慢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准确的诊断是实施有效治疗的前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溶解消散期患者占比升高,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患者占比降低,(P<0.05),说明肺部CT可准确的显示出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能够将患者病变的具体部位显示出来。在对大叶性肺炎患者的病理分析分析后发现,发病后的1~2天表现为充血水肿期,此阶段患者肺叶充血、肿胀,伴随大量的浆液性渗出,发病后的3~4天患者表现为红色肝样变,病原体侵损范围扩大,病变肺叶呈现出暗红色,患者咳出的痰液多呈现出铁锈色,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会伴随嘴唇发绀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病后的5~6天患者表现为灰色肝样病变,此时在机体免疫系统作用及药物的治疗下,病变肺叶充血消退,颜色逐渐变为灰白色,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发病后的7天左右,患者肺部病原体数量减少,炎症反应减轻,病变肺叶组织逐渐恢复

[3]。通过应用CT扫描检查,诊断人员和治疗医师可进一步明确患者肺部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情况,结合平扫CT的影像学结果,对病情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胸部CT平扫结果显示有129例(65.15%)患者高密度暗影面积缩小70%以上。有25例(12.63%)患者高密度暗影面积缩小,有44例(22.22%)患者高密度暗影基本消失,提示,对大叶性肺炎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定期进行胸部CT平扫,治疗医师可根据扫描结果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效果可靠。

总之,临床上对大叶性肺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胸部CT平扫,能够帮助诊断人员及治疗人员进一步明确患者肺部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而准确评估肺功能的恢复情况,可帮助治疗医师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疗方案,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宁,宋燕峰. 胸部CT平扫对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76-78.

[2] 王科. 胸部平扫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及治疗前后图像特征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9):52-54.

[3] 卢喜祥. 探讨大叶性肺炎治疗前后胸部CT平扫特征比照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164-165.

[4] 邢梦蕊. 大叶性肺炎治疗前后胸部CT平扫特征对比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8):1252-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