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科技手段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杨富康

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前,地质灾害的类型较多,比较常见的有崩塌、泥石流与滑坡等,较大程度上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开展,导致应急工作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必须发挥现代化科技的价值,提高地质灾害检测效率,高质量地开展预警工作,有效防灾减灾。为了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效率,本文提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遥感技术等建议,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作用,高效地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降低地质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科技手段;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用

近年来降雨量逐步增加,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与崩塌等地质灾害都是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这些灾害的破坏力极大,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不利于社会稳定[1]。以往人们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时,传统的做法就是通过人工收集和野外有关的地质数据。然而,这些灾害特点比较突出,如突发性、不确定性较强,随机性比较突出,无法发挥传统监测方法的作用,满足不了监测预警工作的需求。我国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显著提高灾害预警检测技术。通过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确保可以高效地监测预警地质灾害,准确地开展预警工作,确保可以预防或减少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功能与实现

1.1地质灾害实时监测数据收集

对地质灾害采取自动监测措施,自动收集有关的数据信息,立足实际情况合理构建预警模型。同时,合理利用监测终端掌握数据信息,并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应用GSM高效地传输。这个过程中,系统整合相关数据传输到数据服务器,计算并储存下相应的结果,确保可以及时进行预警。首先,深部位移监测。对稳定性不足的斜坡采取相应的监测时,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钻孔垂直坡面,同时提高安装合理性,合理利用翻浆的方法,将合适比例的砂浆注入钻孔与测斜管,确保可以准确地开展测量工作[2]。其次,监测降雨量。地质灾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降雨量有关。结合以往的工作可知,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强降雨或暴雨有关,其发生率高达85%,必须在监测区域做好自动雨量监测站的安装工作,确保高效地监测气象,便于人们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降雨量,并在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时提前预防。最后,地表位移监测。监测地表位移时,要确保其全面性,确保滑坡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其形变的方向,同时了解其位移量。同时,立足实际情况设立监测站,确保可以通过其掌握卫星信号。同时,合理利用数据通信网,发挥其作用对有关的数据进行了解,而后通过监控中心的软件,对站点的空间坐标采取差分结算,确保变形问题的发生得到实时监控。

1.2监测数据应用与监测预警

监测工作开展期间,受到复杂多变监测环境的影响,观测到的数据影响较大。为了高效利用观测数据,通常设置阈值时应超过预期,同时进一步探测粗插值与周跳。但是,数据监测的过程中可能受到残余探测粗插值与周跳的影响,导致定位不够准确。工作人员通过滤波器去噪处理时,要以原始数据为依托。对地质灾害采取有关的监测预警时,还需要整合有关的数据资料,确保灾害类型划分时更具合理性,同时还要对预警阀值进行明确。通过合理利用监测终端,了解相关监测数据,确保可以高效地传输数据。将去噪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预警分析模型,对其采取分析与计算措施,提高结果的准确性[3]。若结果显示阈值超过了设定值,表明很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需要技术人员发挥系统的作用推送信息,确保有关的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有关的预警数据,确保地质灾害发生时得到有效地防范,尽可能降低经济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高效地开展灾害的预警工作。

2科技手段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2.2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合理利用,便于提高数据分析与管理效率,且将多样化的地质信息数据进行无缝衔接,对多样化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严格按照相关工作需要突出专题显示。具体来说,地理信息系统需要预警地质灾害,具体来说包含几个部分:一是数据层。主要负责对地质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存储与集成,数据的来源途径多样化。通过对这些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整合,将各种数据来源进行集成,全面发挥相关数据的价值高效预警地质灾害[4]。二是逻辑层。全面整合数据层中有关的数据信息,在融合分析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空间分析,对各类影响因子进行全面考虑,确保可以有效地构建预测模型。这个过程中,很有必要准确地分析灾害常见的等级、地点,确保防灾减灾的效果更为理想。三是表示层。发挥用户展示数据的价值,合理利用预测模型,对地质灾害问题的发生进行分析,确保三维空间模型的构建更为合理,确保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灾害区。与此同时,整合预测的结果,探讨合适的灾害预防对策。

2.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监测地质灾害的过程中主要的任务就是对地质体有无发生形变问题进行了解,在此期间需要对地质灾害的发生率与形变量大小进行全面分析。因此,工作人员可借助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准确地获取动态卫星瞬时坐标有关的数据信息,通过借助静态差分这一技术,动态地开展接收与计算天线间距离的作用,获取准确的被测物体空间结构位置。这一技术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精准性高,且天气对其影响较大,准确定位被测定对点的三维坐标,对其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变形监测网的过程中,不需要监测站把握关于通视这方面的问题,基本上省略其转折点,这对于工作人员而言,从根本上减轻其工作压力。但是,选择监测站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周边不存在干扰物,避免其信号不正常。同时,如有信号反射物则将其全面排除,发挥多路径的价值。监测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建立基准站,但是要注意稳定点应选择在形变的区域外

[5]。若在测量区域布设监测站,则需要按要求进行,同时考虑其大小问题。比如,监测滑坡时必须选择合理的监测点,对监测数据进行掌握时,还需要合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其准确地传输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处理效率,便于工作人员对监测站至基准站的绝对位移问题进行明确。

2.3遥感技术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该技术可以发挥传感器目标物的家长,确保可以远距离地探测相应的目标物,从而准确了解和电磁辐射方面的数据信息,得出准确的结论。防治地质灾害时,为了了解其发生的原因,需要继续动态对比、直接解释,确保可以准确地预测灾害的发生率,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对灾害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同时,还可以发挥遥感技术的作用开展抗灾与治灾的作用,确保灾害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了解,准确把握其等级、影响范围与等级等,准确地了解相应的灾情[6]。应用遥感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以制备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进一步分析地面的降雨量及坡度,整合一切可以应用的信息,确保可以高质量地开展灾情分析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地质灾害预警工作开展期间,技术人员可以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基于实际监测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进一步分析地质灾害有关的监测数据,确保可以合理地预测地质灾害,及时预警,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效率,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袁长征,李超,吴婧.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实践[J].测绘标准化,2023,39(4):175-181.

[2]张雷.科技手段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设计,2023,50(4):104-107.

[3]李宏亮,裴钻,杜天龙.高寒高烈度山区公路溜砂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3,46(10):15-18.

[4]刘鹏.基于Web GIS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J].四川建材,2023,49(12):222-224.

[5]张广成,胡小华,郑树东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06):815-819+847.

[6]张莉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精密空间对地观测技术[J].华北自然资源,2021(3):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