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李晓斌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医院  科室:麻醉科 福建南平354100

【摘要】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认知功能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麻醉。对比麻醉后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 当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短于对照组,痛觉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更利于术后镇痛。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进一步验证了观察组麻醉方法的优越性。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观察组在麻醉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结论 经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 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效果好,而且安全性极高,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作为一种椎管内麻醉技术,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与传统的全身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易控制、麻醉范围更大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更少等优点。在髋关节置换术等手术中,其应用不仅有助于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还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较小。认知功能作为评价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其评估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例如,有研究显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3天,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的MMSE(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高于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这表明腰硬联合麻醉可能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深入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不仅有助于理解其麻醉机制,也有助于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可以为临床麻醉选择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男18例,女26例,年龄53-84岁,平均(60.17±8.36=)岁。对照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52-81岁,平均(60.01±8.22)岁。纳入标准:①年龄应适宜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及腰硬联合麻醉。②明确诊断为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③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④患者不能有脊柱表面的感染或炎症,以避免感染扩散或加重。⑤患者的凝血功能应正常。⑥对麻醉药物有过敏史,以免在麻醉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在手术前,他们会经历周全的术前准备流程。当患者被送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会采用静脉注射药物的方式来启动麻醉过程,使患者陷入无意识状态。为确保患者的呼吸畅通无阻,麻醉医生还会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在手术期间,麻醉医生会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来维持和调整麻醉状态,这包括持续给药以及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关键生命体征。根据监测结果,麻醉医生会及时作出调整,确保患者的麻醉状态与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会逐步减少药物供给,直至患者完全恢复意识。

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麻醉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进入手术室后之后对患者其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等生命指标进行监测,并建立静脉通道。②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前,可能需要给予患者一定的麻醉诱导药物,如咪达唑仑,剂量通常为2 mg。③让患者保持侧卧位的姿势,这是为了便于后续的穿刺操作。④在L3~4或L2~3的间隙进行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麻醉药物。常用的药物组合是1%罗哌卡因与脑脊液,剂量分别为2 ml和1 ml。注射时应保持匀速,速度为0.2 ml/秒。注射结束后,留置硬膜外导管以备后续使用。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保持麻醉平面在T10以下,以确保麻醉效果并减少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⑥为了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需要调节氧气流量,通常控制在2~4 L/min。⑦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根据需要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和氧气流量[2]。⑧手术结束后,待患者的意识清醒以后,肌力、呼吸、反射恢复,苏醒得评分为10分时,进行吸痰并拔除气管内导管。随后患者将被转移到恢复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护理。

1.3观察指标:

(1)针对两组患者,我们对他们的麻醉指标进行了详细对比。指标包括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以及痛觉恢复时间。

(2)对两组的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详细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感染、血栓栓塞、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 22.0软件对比数据。(±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指标

观察组麻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麻醉指标(±s)

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s)

麻醉完善时间(min)

痛觉恢复时间(min)

观察组

44

72.87±11.46

13.23±7.57

360.2±22.37

对照组

44

162.11±25.45

24.79±11.03

90.57±10.78

t

21.208

5.731

72.025

P

0.000

0.000

0.000

2.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t;n(%)]

组别

例数

感染

血栓栓塞

出血

血肿

发生率

观察组

44

1

0

0

1

2(4.00)

对照组

44

3

1

1

3

8(16.00)

t

-

-

-

-

-

4.061

p

-

-

-

-

-

0.043

讨论:

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腰硬联合麻醉是椎管内麻醉技术的一种,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传统的全身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易控制、麻醉范围更大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更少等优点。关于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腰硬联合麻醉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这可能与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关。在术后3天的MMSE(迷你精神状态检查)评分中,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评分高于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说明腰硬联合麻醉可能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此外腰硬联合麻醉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优势[3]。例如它可以有效地阻滞传入神经,使患者在术中肌松完全,从而减少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使手术更加顺利。由于腰硬联合麻醉的药物用量相对较小,因此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低。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提高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忠原.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和炎症细胞因子影响的对比研究[J].智慧健康, 2023, 9(16):133-136.

[2] 秦鹏,赵鹏,张灵召.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 33(14):90-93.

[3] 秦莉,胡光俊,原晓晖,等.腰硬联合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2(0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