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姚爱秋

福建省莆田市莆田锦江中学  351115

摘要在教育领域,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将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策略有效地应用到另一个新情境中的能力。当前高中化学教育实践中,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于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提升学生深度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学习迁移理论进行探索,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活动设计,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与跨领域应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迁移理论;教学实践

引言在高中化学教育中,迁移不仅仅关乎知识的积累,更关键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化学概念与现实世界连接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其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然而,化学学科的复杂性往往让学生在应用知识时遇到困难。因此,探讨和实施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化理解和促进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习迁移理论的概述

学习迁移理论是指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应用于新的学习任务中的过程。它基于一个重要观点,即过去的学习经历可以对新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迁移”,它指的是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之间共享和应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策略。教育者可以根据学习迁移理论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已学知识应用于新的学习任务中。此外,了解学习迁移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更高效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二、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一)思维模式的迁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思维模式的迁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将在一个化学概念中获得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其他化学概念中。

在思维模式的迁移中,学生需要发现和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共性和相似之处,从而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来解决新的化学问题。例如,在教授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然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新的化学问题,例如有关水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学生可以运用之前学到的有关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将其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是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也可以通过思维模式的迁移来解决问题。假设学生已经学过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且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在一次新的实验中,学生被要求研究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学生可以运用之前学到的知识,比较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的差异,并根据已有的理解提出相应的解释[1]

(二)知识理论的迁移

知识理论的迁移是指学生将在一个领域或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和理解应用到另一个领域或情境中的能力。它帮助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学习内容进行联系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知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知识理论的迁移可以具体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以化学中的酸碱中和反应为例,学生在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后,可以将这一知识应用到其他相关实验中。例如,在学习酸碱滴定实验时,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来标志滴定终点。这样,学生便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原理。此外,知识理论的迁移还可以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时,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化学平衡常数来解决新的平衡问题。通过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2]。这种迁移不仅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应用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跨学科间的迁移

在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跨学科间的迁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跨学科的迁移,学生可以将已经学到的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将化学知识与生物学相结合。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可以学习到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这为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和生物过程提供了基础。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了解酶的结构和功能,理解酶是如何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进而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学生还可以通过有机化学的知识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从而对药物的研发和治疗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另一个例子是将化学知识与环境科学相结合。学生可以学习到化学反应、化学平衡、酸碱中和等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应用到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酸雨的形成机制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了解酸雨对土壤、水体和植物的损害,并探索如何通过调节酸碱性来减少酸雨的影响。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有机污染物的特性和降解机制,了解环境中的污染问题,并研究如何利用化学方法来净化水体和土壤。

此外,化学知识还可以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迁移。通过数学和物理的知识,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中的公式、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以及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等方面。例如,学生可以使用数学工具来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平衡常数等参数,通过物理原理解释化学反应动力学和平衡的规律[3]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育中融入学习迁移理论,对于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学习迁移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还促进了跨学科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技能,如通过案例教学、科学实验、问题解决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总之,高中化学教育中学习迁移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育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实现教育的深层次变革。

参考文献:

[1]周玉松.学习迁移理论视域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18):11-12.

[2]李明雪,张宏茹,赵俊伟等.学习迁移理论视域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21,(09):48-49.

[3]蔡伍南.学习迁移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J].新教育,2020,(0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