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预后分析

次仁罗布

林芝市人民医院 西藏林芝 860000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两种方式进行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乙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患者,该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且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对该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效果

引言: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该疾病的出现对病人的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威胁,且在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动脉内膜上,形成类粥样硬化的脂类物质,导致动脉管腔变窄,血管内流受阻,堵塞甚至梗死。研究表明,高脂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 LDLC浓度每增高1%,其发病风险增高2-3%。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当前冠心病最重要的临床方法[1]。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部分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展开治疗观察,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详细研究内容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50例,患者男女比例均为1:1,甲组患者年龄为(58.95±5.68)岁,患有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别有15例、12例、18例、15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血脂的人数分别为20例、25例、38例、18例;乙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1,患者年龄为(58.67±6.35)岁,患有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分别有16例、14例、15例、15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血脂的人数分别为21例、20例、35例、16例;所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要求,且患者基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甲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以阿司匹林、他汀类、B-受体阻断剂及钙通道阻断剂为基础,观察其疗效。

乙组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采用Judkins穿刺法经股动脉途径对对患者病变部位及狭窄程度进行评估,并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围术期药物使用:在手术前2-3天服用阿司匹林100mg/天,24小时服用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术前静脉内滴入100 u/kg肝素,每隔1小时再追加1000 u,手术完毕后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4000 U,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持续5-7天。之后继续服用每日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格雷的长效疗法。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汇总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工具,通过t检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并明确两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从数据层面获得有效的量化解释,以验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干预后,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且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甲组

50

15(30.00)

17(34.00)

18(36.00)

32(64.00)

乙组

50

18(36.00)

30(60.00)

2(4.00)

48(96.00)

T

-

3.225

1.482

2.695

7.005

P

-

0.005

0.034

0.016

0.028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不同方式对选取的患者进行干预后,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且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头晕

耳鸣

上腹不适

牙龈出血

心室颤动

甲组

50

3(6.00)

2(4.00)

4(8.00)

1(2.00)

1(2.00)

乙组

50

1(2.00)

1(2.00)

0(0.00)

0(0.00)

0(0.00)

T

-

2.035

4.556

2.897

2.451

6.338

P

-

0.009

0.038

0.004

0.015

0.042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老年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已逐渐成为危害人们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2]。近年来,随着标准化的用药治疗的不断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脉搭桥手术逐渐发展起来,一跃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因素比例很高,冠脉病变也很复杂,而且大部分都是多支病变和有钙化的弥漫病变,因此,经皮冠脉成形术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后的效果显著,且都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与人们预期的效果比较,该治疗技术还有待改进

[3]。这也是当前经皮冠脉介入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对于复杂冠脉疾病患者常伴有不稳定心绞痛、陈旧心肌梗死或心衰等症状,因此,在介入治疗的围术期,要注重对冠脉复杂性病变患者的多方面的综合治疗,主要有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和多种并发症的防治,尽量减少干预的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冠脉病变等因素,采用一次、分次、分期等方式重建血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对选取的部分冠心病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究其原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能够疏通阻塞或梗死血管,恢复心肌有效的血流,改善心肌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及溶栓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极大地加快了病人的康复,降低晚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式,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及并发症的降低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松林,许官学.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J].临床研究, 2022(006):030.

[2] 王乐兴,路静.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预后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

[3] 刘艺丹,张越.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预后分析——评《冠心病介入治疗解码》[J].世界中医药, 2023, 18(12):I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