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批注,有效引导深度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多角度批注,有效引导深度阅读

李笑斌

温岭市石塘镇中心小学

摘要:良好的阅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通过有质量的阅读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本文结合统编版教材四上第六单元的教学,从有效批注的角度来分析如何用批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重点谈如何让小学生通过批注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让阅读更有效。

关键词:批注角度   阅读   小学

一、批注式阅读定义

阅读本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由于思维碰撞而产生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之中适时开展有效对话显得至关重要。批注式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方式,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无声对话,让学生边读书、边批注、边思考,其阅读文本会变得更为主动,更为投入,促成有深度、有思考的快乐阅读,从而为阅读效率的提高提供不竭的助力。

观察教材,我们可以发现: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的预测阅读策略单元开始,再到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提问,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批注,但一直在实践着批注的方法。直到四上第六单元,课文中明确提出了“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下面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多角度批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二、批注的落脚点

1、“批”在课题处

    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往往包含着这篇文章的重要信息,在课题处批注,是学生文本初步感知的第一步。例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学中,教师首先在图片中出示老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的老虎,会得出老虎的形象是威武的,老虎是强大的代表,但这里为什么是用“窝囊”来形容呢?学生就有了思考,这时及时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思考。在这里我们发现,我们可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出发,让学生抓住题目进行批注,既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为深度李杰文章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奠定了基础。有了思考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上来了。

2、“批”在“学有疑处”处

“批”在“学有疑处”处,也就是指学生能在有疑惑不解的地方进行批注,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最需的是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可见阅读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记录,以便回过头来一一予以解决。对自主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批注,可以根据问题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批注,如果是字词的意思不理解,可以简单地画横线再打个问号,回头通过查工具书或者资料就可以解决;如果涉及句子或段落方面有不理解的情况,需要用文字记录不理解的是什么,有助于回头沿着批注的方向去深入研读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理解;如果觉得课文本身有不够合理的地方,也需要用明确的语言记录自己的感受,回过头来再仔细推敲。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开始了思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提高,才会去思考,才能进入深度阅读。

3、“批”在“文章妙处”处

“批”在“文章妙处”处,就是学生在自己觉得写得好,有感触的地方进行批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都是文学性很强的文本,突出的特征就是以情感人。学生阅读课文中那些作者用心用情所在的某些语句、某段话甚至全文内容,自然会引发、触碰感情的心弦,引发情感的起伏与心灵的共鸣,这就是学生阅读最真实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往往是个性化的,所以每当此时,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阅读时所产生的独特感受,就是有感而发的批注。在批注中如果记录的是更多的属于自主阅读的点点滴滴,也就是持之以恒地批注出那些细微的阅读感觉,可以慢慢促进自己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文本深层次的体味并吸收其中的养分,滋润自己的语言修养。这种修养一旦形成,会帮助学生在进入文本学习时,能够比较快地获得相应的语感,这是阅读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标志。如教学《牛与鹅》一课时,课文中出现了这样一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学生在看到此处批注时,他就开始回忆之前看到的文章,哪里是在写逃跑,哪一处是被鹅咬住,又如何呼救呢?这样学生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还教会了他们批注的一个角度——针对“写得好,心有所触”的地方做批注。通过这一处的引导,学生再回过头去学习时,很自然的会运用这样的方法,从“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可以感受到“我”面对鹅时那种害怕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练说: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呢?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着来写自己遇到害怕的事物时的表现,例如:当我经过一条小路时,看到路旁有一条大狼狗,它正趴在地上,啃着骨头。我马上不敢动弹了,贴着墙角,使自己能尽可能的远离它。看它正啃得起劲,我往前挪了挪脚步......很自然的,学生就学会了如何去做批注,如何学以致用。

4、“批”在“情到深处”

要想培养学会十年功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我们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在阅读的时候提示学生在自己情有所触的地方及时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例如在学习《陀螺》一课时,当学生读到“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时,联想到自己以前得不到心爱的玩具的情景,情感就喷薄而出,写下了“得不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玩具,这是多么难受的一件事,大人永远不能理解孩子的痛苦。”虽然批注的内容比较稚嫩,但却写出了孩子的真情实感。这样联系学生自身的经历,不仅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学生在以后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句式写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5、“批”在“文本留白”处

“批”在“文本留白”处,也就是指在文章意犹未尽的地方。在阅读课文时,能够发现文本中的留白,是学生阅读能够提高的有力体现,因为阅读中一般都习惯顺着文本的表达读下去,关注留白则需要停下来咀嚼,而且文本中的留白往往都具有隐蔽性,需要在阅读中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如果学生还能够抓住这些空白进行适当地补白,在课文中批注出来,那就是锦上添花了。例如在文章的最后“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就有学生产生了疑问:金奎叔的话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呢,使“我”念念不忘?通过对文章的深入阅读,他就在旁边做上了批注:因为金奎叔的话使我明白不能仗势欺人,不能被事物的外表所欺骗。“批”在“文本留白”处,是对文章的一种思考,是读者思维的升华。

三、批注的交流与分享

    在完成批注的学习后,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完成批注式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具有独立思想学生们,由于一个个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即使他们阅读同样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感悟,就是对文中的同一个词语、同一个句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不同感悟。批注式阅读注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感受,强调的是记录学生对于文本最直接的理解。所以,在对于批注的教学时,教师的作用应该是作为一个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而不是作为一个权威,作为一种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留意学生批注中的优秀内容,并将其在全班展示,肯定学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同时要鼓励他们进行交流分享。在交流分享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批注中存在的片面观点。在交流与分享之后,也要给学生留下足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能够自己根据交分享所得,去修正,去优化自己的批注。这样,通过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将会产生更多的成果,这也有利于进行深度阅读。

    当然,教学时我们也会发现,对于批注,学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前两个角度,学生由于之前练习的比较多,能较好的接受;但是最后一种在“文本留白处”批注,学生确实还存在着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也需要加以重视。

总之,多角度批注能有效引导学生在语文天地中自由阅读文本,深人探索,内化新知。语文教师要坚持锤炼批注阅读教学艺术,积极发挥多角度批注的优势,让学生在广阔的深度阅读空间中充分释放潜在的能量。

参考文献:

[1]王伟峰.多角度批注,有效引导深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7):28-29. DOI:10.13525/j.cnki.bclt.201707009.

[2]李筱静.基于思维角度的批注阅读训练方法举隅[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6):57.

[3]杨玉林.循序、顺势与得法: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9,(10):50-52.

[4]陈东玲.浅析批注式阅读的落点选择[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