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我国南方养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疫病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1
/ 2

浅析当前我国南方养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疫病防控措施

王源伟

平远县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广东 梅州 514600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水禽生产大国,自2004年起,我国南部地区鸭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不断增加,从传统的户外散养模式逐渐转向规模化养殖模式。肉鸭的养殖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促进我国养鸭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但近年来,由于南方地区高温高湿,洪涝灾害频发,加之养殖密度增加、鸭蛋长途运输以及鸭疫病不断增多,导致南方养鸭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南方养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疫病防控措施,以期促进南方养鸭生产业不断发展。

关键词:养鸭生产;存在问题;疫病防控

引言:养鸭业是我国南方地区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养鸭场卫生状况较差、选址不当、滥用生物制品等,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发展。此外,鸭疫病是影响我国养鸭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南方地区养鸭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希望促进养鸭行业的不断发展。

一、当前我国南方养鸭生产中存在问题

(一)养鸭场卫生不佳

鸭场卫生状况不佳是造成疫病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养殖场由于没有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致使养殖场内细菌大量繁殖,通过空气、水源和饲料等多种方式将病菌传染给鸭,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另外,由于堆积粪便、用水污染等问题,易造成养鸭场病原菌滋生,从而提升疫病爆发的概率。

(二)养鸭场选址不当

当前,一些养鸭场位于受污染河流、厂房附近,易受污染,造成养鸭场内水质和空气质量的下降,对鸭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污染物质可通过空气和饮水等途径传播到鸭体内,进而引起多种疾病。离污染源较近的养鸭场,有可能成为疫病的传播中心。由于受污染的水源和空气等因素的影响,养鸭生产疫病的发病几率提高。但在这种条件下,易滋生病菌、寄生虫,从而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

(三)存在不同品种混养现象

由于鸭的种类不同,其携带的病原种类也不尽相同,若将其混合饲养,就有可能引起疾病的爆发。鸭瘟是一种重要的病害,一旦爆发,不但会对鸭的生长、繁殖能力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造成大面积的死亡,给养殖人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同鸭品种的饲料需要量及消化力存在一定的差别,若混合饲养,导致部分鸭不能充分消化或吸收饲料,从而造成饲料的浪费。这样既会提高饲养费用,又会引起环境污染。

同时,不同种类的鸭混合饲养,会降低养殖效益。由于疾病之间的互相传染,造成大量的饲料浪费,这严重影响了鸭的生长发育,降低鸭的生产性能。另外,混合饲养也会导致饲养管理更加复杂,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品种混养,以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养殖效益。

(四)滥用生物制品

目前,部分养鸭场不规范使用疫苗、抗菌药等生物制品,对鸭的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疫苗、抗生素等生物制品是临床上常用的传染病防治手段,但是,其使用不当会引起病毒的异变。病毒变异会引发导致出现对已有疫苗及治疗药物耐药的新型毒株,从而增加疫病防控难度。

同时,生物制品的滥用会引起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由于生物制品的不规范应用,会引起鸭的机体免疫抑制,降低免疫力,从而引发疾病。另外,生物制品的滥用会打破鸭体内的菌群平衡,从而导致其他病菌的感染[1]

(五)疫病预防不规范

一些养鸭户对疫病的严重性及防治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认为注射疫苗以及常规消毒会增加饲养费用,也会认为自家的养殖鸭十分健康,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但疫病蔓延迅速,一旦爆发,其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防治费用。疫苗接种是一项重要的疾病防治措施。但是,有些养殖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免疫期、剂量,或选用劣质疫苗,致使接种效果差,不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二、我国南方养鸭生产中疫病防控措施

(一)选养优质品种

在选择培育品种时,应选择适应性强、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增强疾病抵抗力。不同的品种对气候、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结合当地气候状况,选用优质的品种进行养殖。同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少疫病的发生率,抗病力强的鸭对病原菌的入侵具有较高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与传播率。因此,在选育品种时,选育人员应充分认识其抗病性,选用抗病品种。

在选择养殖鸭品种时,除了要考虑气候和抗病性能,还应考虑当地的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要,选用合适的品种,才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提高养殖效益。比如,部分地区消费型偏爱肉质鲜美的鸭,而有些地区比较重视鸭蛋的质量和产量,因此,要结合当地消费需求进行选种工作。

(二)重视饲料生产监控

加强对饲料加工环节的卫生监督,是防止饲料污染、霉菌滋生的有效途径。由于饲养过程中存在卫生问题,会导致各种病原体如细菌、霉菌等的繁殖与扩散,对鸭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从源头上加强对饲料的卫生控制,保证饲料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以达到卫生要求。通过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进行合理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改善其营养价值。此外,不同发育时期的鸭对营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根据鸭的生长发育时期和需求,选用适当的饲料,为鸭提供充足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同时,对饲料进行定期质量检测是确保饲料质量与安全性的重要保证。质量检测主要是对饲料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农药残留等进行测定与分析,从而保证饲料的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三)提升鸭病研发力度

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疫病防治研究,对提高我国鸭疫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科研机构具有高水平的技术队伍及试验设备,能够对鸭疫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鸭的养殖生产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通过与国内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疾病控制的新技术、新进展,从而有效地提高我国鸭疫病的控制水平。

同时,研发高效、安全的疫病控制方法,是提高我国鸭疫病研究水平的关键。为解决我国南方常见的禽流感、新城疫等严重传染病,需要加强研究,研制出高效的疫苗及药品,以降低疫病的危害。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科学用药,防止药物的滥用,从而保障养鸭生产的质量,确保食品安全[2]

(四)推行健康养殖模式

对养殖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交叉传播。在养殖场的建设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分开饲养不同品种与不同生长阶段的鸭群,以防止疾病的相互传染。在此过程中,要对养殖场进行合理分区,保证养殖场内的通风、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以降低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同时,要保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就必须经常对养殖场内进行消毒。在饲养过程中,要对养殖场地面、墙面、饮水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以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降低疾病传染几率。还要经常更换饮水和饲料物品,以保证养殖场内的卫生与安全[3]

三、结束语

综上,在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下,环保与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一批规模化的健康养殖模式的涌现并得到示范与推广,疾病的快速检测与多元防控措施的完善,使得鸭产业链不断发展。通过严格实施养鸭生产中疫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我国南方养鸭生产的发展水平,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率,从而提升鸭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瑜,卢立志,傅光华,沈军达,傅秋玲,施少华,田勇,程龙飞,万春和,刘荣昌,陈红梅.当前我国南方养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疫病防控措施[J].中国兽医杂志,2017,53(08):98-102.

[2]李凤娇.安全养鸭的疫病防控措施[J].浙江畜牧兽医,2016,41(06):30-31.

[3]黄瑜,陈红梅,傅光华,施少华,杨德铵,万春和,程龙飞,庄晓东,傅秋玲,林建生.危害我国南方肉鸭的主要疫病及其防控措施[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07):637-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