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历史建筑花园景观提升的思考——以新乐路22-32号(双号)沿街花园改造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优秀历史建筑花园景观提升的思考——以新乐路22-32号(双号)沿街花园改造为例

姜屿

上海徐房绿化有限公司

摘要:优秀历史建筑的花园作为外部环境,建成后往往缺少保护,饱经岁月的洗礼,历经几代居民的使用,其观赏价值逐渐缺失,向堆放、晾晒、种菜等实用价值更替,与主体建筑难以呼应,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本文以新乐路22-32号(双号)沿街花园改造为例,探讨优秀历史建筑外部环境的营造思路与施工难点。

优秀历史建筑的周边环境是指靠近建筑主体,影响其重要性和独特性的组成部分,花园作为建筑主体的延申,其作用不言而喻[1]。衡复历史风貌区中有众多的优秀历史建筑,以新乐路22-32号(双号)较为典型,其周边环境主要是其附属花园,平行排列于建筑出入口与新乐路之间,建筑主体经历过多次修缮,特征和风貌保护较好,但花园作为“周边环境”却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更新需求。

1 花园概况

优秀历史建筑新乐路22-32号(双号)属于联排式花园住宅,砖混结构,1923年竣工,由安利洋行设计。其花园位于建筑主体南侧入户门,紧邻新乐路,花园与马路由透视墙及院门隔开,砖砌围墙将花园隔为6个,花园之间较为独立。

该沿街花园是构成其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每个单元的出入场所,也是供居民晾晒停车、商店吸引客人休憩观赏的场所。其作为历史风貌的组成成分,具有丰富的作用,构成了一个价值综合体。

这些花园,包含围墙、园路和绿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多年的居民自发利用、改造,逐渐形成老式的规则式花园,围墙开裂脱皮、绿地黄土裸露、园路破烂湿滑,难以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观赏性、实用性等方面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新质发展的要求,面临改造、活化的问题。

2 花园原始状况问题分析

新乐路22-32号(双号)作为优秀历史建筑三类或四类保护[2],建筑的主要立面、主体结构体系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不得改变,但其花园具有较大的更新、利用的可能。

建筑主体部分经历过多次修缮,花园却在修缮过程中被忽视,始终保持原始面貌,经年累积了一系列矛盾和更新需求。

mmexport1708851125401

由于花园建成时间长,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时代的破碎与存续在花园上留下痕迹,逐渐叠加出复杂的花园环境,本应蜿蜒曲折的传统鹅卵石园路却笔直的排列;充满诗意的松竹梅,在外来的悬铃木树冠阴影下,逐渐歪斜瘦弱;写意抽象的置石,随意丢弃在草坪的角落,中式园林与西方造园风格的杂糅,或有形或无形的体现在花园的方方面面,混乱、破败,与现代需求不相适应。

2.1植物

初期建成时,此地作为法租界,注重市容环境,大盛种树之风,花园内乔木多以悬铃木、水杉等落叶树为代表,时至今日,这些经年而生的大树浓阴蔽日,与楼比高,春夏两季树冠郁闭,小气候恶劣,潮湿缺少光照,不仅影响居民室内采光,也导致中、下层植物生境恶劣,产生了歪斜、黄土裸露、蚊虫肆虐等问题,居民对此抱怨颇多。

灌木、地被以长条形瓜子黄杨及草坪为主,规则式种植,由于缺少管理养护,灌木徒长、脱脚,草坪退化,杂草丛生。

2.2 土质

绿地内土壤经检测,氮磷等有机质较少,Ph值酸性;多年无人松土,行人踩踏,破碎水泥块、碎石夹杂其中,板结严重。

2.3 园路

园路的排水沟、井堵塞,散水坡度不科学,造成雨天积水;园路与绿地之间大量缺失侧石,少部分仅存红砖、水泥侧石作为分隔。

硬质区域多为鹅卵石铺面、水泥砖铺面,因建成时间较长,缺少维护,铺面开裂,沾水容易打滑,老人行走不安全,且外观老旧,与修缮完好的建筑格格不入。

2.4 区域划分

绿地与内部道路划分不合理,绿地分布较分散,道路狭窄,缺少非机动停车位,引起自行车、电动车乱停乱放,破坏绿地环境。

2.5 围墙

花园围墙破损开裂,受潮发霉,墙皮脱落开裂,颜色与建筑外立面相差较大,墙面纹理杂乱不一。

2.6 照明

该区域夜生活较为丰富,且一楼皆为商铺,缺少照明,夜景缺失。

花园近年来一直被视为绿地,由于缺少资金,仅进行有限的修剪、补种养护,对于内部空间郁闭度高,空间利用不理想,室外设施无法满足日常使用需要等问题,往往无从下手。借助于景观提升的项目,以该花园作为样板,进行优秀历史建筑花园景观提升的探索。

3 花园景观提升策略

3.1与建筑风貌相协调

建筑的历史风貌主要体现在其立面之上,但其花园围墙颜色、纹理,与之格格不入,使花园与建筑之间无法统一,且围墙本身年代久,墙体破裂、掉皮,本次提升在墙体原有布局上,对围墙进行修补、粉刷和拉毛。

3.2 合理布置硬质景观,以人为本

    充分听取居民、商铺经营者的实际需求,对排水、照明、园路、晾晒区、非机动车停车位等进行合理的适宜性改建、开发和再利用,符合当今的使用需求。

3.3 优化植物配置,融入现代造园理念

对原有植物进行梳理,大乔木缩冠修剪,减少郁闭度,外移中下层无观赏性植物,保留形态较佳的小乔木,内移至合理位置。本着因地制宜、适地种植的原则,合理栽植乔灌草,丰富植物层次,软化历史建筑的厚重感,增加生活气息吸引游人

4景观提升重点措施

4.1 前期设计意愿征询

在整体设计方案基本成型后,进行设计方案公示实地听取改造意见,在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的同时,也与整体设计相协调,以治本为重,力求绿化改造不仅解决绿化扰民的问题,更要达到绿化真正为居民服务的目的。

4.2 合理划分软质、硬质景观,以人为本

功能区重新划分是本次提升的重点,合理布局绿地与硬质铺装的区域。

绿地内,精量保留了形态较佳的乔木,同时选用耐阴的中下层植物,增设汀步、水钵、石材、雕塑等小品,给原本淡然无味的庭院增添了趣味性和观赏性。

在路面铺装和侧石的材料选择上,则以花岗岩为主,雅观适用,并调整排水坡度,增设排水沟、井,布局自行车停车位,实现了公共空间的微更新,解决了居民原先非机动车停车困难的问题。

在对花园重新布局的同时,对围墙墙面进行重新出理,选择涂刷与建筑相近的涂料,整齐协调。沿园路周边合理安装景观灯,丰富夜景。

4.3 适度修剪原有乔木,改善花园采光

    原本居民最受困扰的采光问题在此次提升中得到了有效解决。随着高大乔木被缩冠修剪,扶正和外移层层叠加的孱弱上木,并清除长势不好的灌木、地被,花园的竖向空间得到释放,温暖的阳光在此落满花园和建筑,带来了新的气象。

4.4 精细养护与保护宣传

切实做好精细化养护,加强对庭院内花卉、花境植物的浇水、修剪等养护工作,巩固好绿化景观面貌。做好花园保护宣传工作,不仅对居民进行花园内植物的科普与栽培技术介绍,还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花园四季变换的图文,增加居民对花园的喜爱,只有真正提高大众生态环境维护的意识,才能保证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5 难点

5.1 花园后期采光问题

    大乔木缩冠修剪后,能够暂时让花园采光得到保证,一旦后期养护中,资金不足以进行再次的缩冠修剪,大乔木的树冠又将遮盖花园,层层叠冠,重蹈覆辙。因此,维持后期养护的缩冠修剪,是重中之重,需提早与各方申请,保证后续的修剪费用充足。

5.2 居民

居民多以退休老同志和外来租赁户为主,要么身体不便,要么忙于工作,不愿参与绿化改造前期意见征询。改造中,一旦触及到其自身利益,诸如恢复因晾衣、种菜、停车而占用的绿地,或者改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等,便会引起居民的强烈反对,施工中,既需要安抚居民,又要保证施工进度,对现场的施工管理者素质,有着较高要求。

6 结语

历史建筑是文化与时间不断交融、沉淀的产物,它的花园则是其独特的装饰品,在四季的变换中,在日出日落的光影交织中,给予历史建筑更多的美感与厚重感。对花园进行合理的景观提升、开发和再利用,使其得到延续和尊重,是历史建筑修缮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本次新乐路22-32号(双号)沿街花园的景观提升项目,我们发现大多数居民对于居住环境已经有了较高层次的需求,如何通过解决优秀历史建筑中花园的问题与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与历史保护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给园林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晨, 王志茹与周宏俊, 历史建筑遗产“周边环境”更新设计与价值呈现——以上海衡山路国际礼拜堂花园为例. 中国园林, 2022. 38(S2): 第11-16页.

[2].苏蓉蓉,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更新规划思路与路径探讨. 规划师, 2019. 35(01): 第38-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