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探讨

孙晗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省徐州市 221011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亚低温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本院2021.02~2022.04这一段期间,将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选取78例进行研究,以数字抽签法对患者分组护理,39例用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另外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亚低温护理,展开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护理感受等方面的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比之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2组患者的护理,其NIHSS评分相比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要比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而言更低,(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临床应用亚低温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况,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亚低温护理;重症颅脑外伤;护理效果

重症颅脑外伤是因患者的颅骨受到直接、间接的暴力冲击,导致患者出现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及脑震荡等症状,而诱发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当前,临床上主要以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为治疗原则,通常情况下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以此有效的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因病情危急,手术的风险较大,所以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作为辅助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促进患者的受损神经功能得以恢复[1]。基于此,本文根据本院近年这一段期间,将收治的78例重症颅脑外伤分组护理,展开常规护理、亚低温护理的效果调查,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本院2021.02~2022.04这一段期间,将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选取78例进行研究,以数字抽签法对患者分组护理,39例用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例、19例,年龄范围在20岁~83岁,平均(51.23±15.24)岁;另外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亚低温护理,分别有22例的男性患者、17例的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1岁~82岁,平均(51.31±15.37)岁。2组患者经CT、MRI等检查,均符合重症颅脑外伤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本项研究全部知情,自愿签订调查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轻型颅脑损伤、受伤至入院时间>24h、入院后死亡及严重精神障碍等患者。通过将2组患者临床中收集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以统计学分析其差异不显著,无明显意义,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为主,护理人员遵医给予患者使用神经营养药、抗感染治疗,并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如若发现异常状况,需立刻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

   1.2.2观察组患者应用亚低温护理,采取先降温、再复温的原则,具体操作如下:①护理人员将冰袋,放置在患者的头部、大血管的位置,或者为患者佩戴冰帽,使用物理降温毯,控制患者的体温在35℃左右,且持续保持5~7d的亚低温状态之中。但是患者的体温不能<28℃,避免患者的血管出现强烈的痉挛而引发不良结局。②在7d后,护理人员无需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按照每小时1℃的速度,帮助患者逐渐恢复体温,当患者的体温达到36℃之后,便可维持患者的体温,不需要继续为其提高体温。③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亚低温时间不宜过长,通常控制在10d左右,并始终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保证患者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左右,肛温控制在32℃~35℃左右。同时护理人员要着重观察患者的面色及神态等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指标需及时上报医生加以处理[3]

1.3观察指标

    (1)分别在2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面瘫、视野、意识、肢体运动、语言及感觉等11个条目,共计42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2)对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定,包括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两个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研究涉及数据,(x±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对比根据t进行检验,(%)率用于表示计数资料,对比根据X2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差异检测标准.

  1. 结果

2.1比较2组患者的NIHSS评分

   护理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比之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2组患者的护理,其NIHSS评分相比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要比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39)

32.59±2.26

20.37±0.88

对照组(n=39)

32.35±2.18

26.78±1.99

t值

0.419

16.099

P值

>0.05

<0.05

2.2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而言更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x±s),mPa/s]

组别

全血黏度低切

全血黏度高切

观察组(n=39)

6.11±0.65

5.49±0.78

对照组(n=39)

7.34±1.36

6.53±1.66

t值

5.145

4.656

P值

<0.05

<0.05

  1. 讨论

   由于颅脑外伤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病症,尤其是重症颅脑外伤的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危急,面临着巨大的生命风险,如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救治不当便会引发患者的死亡。故而临床上通常会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目的在于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即便经过手术救治后,多数患者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神经功能障碍,加之手术过程中的风险较大,期间患者易于出现亚低温的情况,而影响手术的效果。

   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相比常规护理而言,亚低温护理的应用,遵循先降温、再复温的原则,通过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来保持其体温处于33~35℃的亚低温状态,以此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同时稳定其血流动力学,并且不会损伤患者的其他系统功能,由此整体上提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4]。从本文研究数据上可知:护理前,2组患者的NIHSS评分相比之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2组患者的护理,其NIHSS评分相比护理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要比对照组患者更优,(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而言更低,(p<0.05),这一说明对患者的亚低温护理,可有效的改善其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临床应用亚低温护理的效果显著,利于其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临床护理上推广并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彭钰.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9):110-111.

[2]王丽. 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3):197-198.

[3]顾桂元,刘洪来.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名医,2020,(11):220-221.

[4]但佳龙. 亚低温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34(03):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