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市周边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市周边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李萍

武汉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430000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城市周边城郊融合类村庄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这类村庄连接着城市与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条件,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旨在探讨城郊融合类村庄的规划策略,以实现其和谐共存与可持续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城市周边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策略

引言:城郊融合类村庄作为城乡过渡地带,既具有城市的一些基础配套设施,又保持着乡村的田园风光和特色文化。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这类村庄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规划混乱、土地利用低效、生态环境恶化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策略
一)总体规划策略

在总体规划上,应充分考虑城郊融合类村庄的特殊性,既要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又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首先,城郊融合类村庄的生态环境是其根本。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尊重并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防止因城市扩张而导致的生态破坏。同时,也需要将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城郊融合类村庄与城市的紧密关系要求我们在规划时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这包括但不限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口布局等方面。通过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城郊融合类村庄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城乡纽带的作用。再者,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是关键。这需要深入了解村庄的实际情况,包括其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既符合村庄实际,又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规划方案。此外,还需要注重村庄的长远发展。合理用地、产业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保护传统文化,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可以提高村庄的生活质量,还能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的规划策略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是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的核心。因此,应该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保障农业用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居住、商业等城市功能用地,同时要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对于土地利用的调整,应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次,在产业规划方面,城郊融合类村庄应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发展具有特色的产业。一方面,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要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

在生态保护规划方面,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护乡村的水源、土壤和空气质量。同时,要加大绿化力度,提高乡村的生态屏障功能。此外,还应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水平。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面,应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结合村庄特色和优势,引入城市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此外,还应注重公共设施的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为村民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在住房规划方面,应充分考虑村庄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色,保留传统建筑风貌。同时,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民居。此外,还应注重住房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合理的住房规划,提升村庄整体形象,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最后,在文化传承与保护规划方面,应充分挖掘和保护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同时,结合现代旅游产业,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村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措施

政策是引领城郊融合类村庄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政府能够明确村庄的发展定位和目标,为村庄规划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政策能够确保村庄规划的实施路径清晰、可行,使规划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村民作为规划实施的主体,其认知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实施效果。政府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村民解读政策内容,确保村民了解政策对于自身和村庄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政府应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充分表达自身诉求和意见,使规划更加贴近村民的实际需求。
(二)资金保障措施

资金是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实施的关键要素。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为村庄规划实施提供资金支持。此外,应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等模式,拓宽资金来源,共同推进村庄规划的实施。同时,应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透明、规范。
(三)人才保障措施

人才是推动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实施的重要力量。政府应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吸引专业人才参与村庄规划实施。同时,应加强村民培训,提高村民的规划意识和参与能力,形成人才与村民共同推动规划实施的良好局面。
(四)社会参与保障措施

社会参与是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实施的重要环节。社会组织、企业和村民都是村庄的主人,他们的参与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经验,还能增强村庄内部的凝聚力与活力。

参与的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平衡是关键。政府需建立健全的参与机制,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规范参与流程,确保各方利益得到保障。这不仅能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还能激发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共同为村庄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社会参与不仅是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实施的必要条件,更是推动村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可以期待一个更加和谐、富有活力的城郊社区的出现,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监督评估保障措施

监督评估是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实施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同时,应定期开展评估工作,了解规划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此外,应加强信息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规划实施的公开、透明。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郊融合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需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宫嘉诚.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策略研究[D]. 长江大学, 2022. DOI:10.

[2]邓春凤. 基于空间区位分类的桂林城乡协同区乡村发展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21.

[3]谢丹菁.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研究[D]. 长江大学, 2021.

作者简介:李萍(1995),女,汉族,湖北天门,本科学历,武汉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430000,研究方向: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