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平片和CT影像在骨盆骨折检查中的准确性对比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X射线平片和CT影像在骨盆骨折检查中的准确性对比观察

胡方霞

(重庆市垫江县坪山中心卫生院  重庆垫江 408317)

摘要  目的:对比X射线平片和CT影像学检查在骨盆骨折检查中的准确性。方法:40例骨盆骨折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x射线平片,观察组采取CT影像检查,对比两组检出准确率和检查时间。结果: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更高(P<0.05);观察组检查时间要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于骨盆的位置比较特殊,骨折后通过CT影像学检查比X射线检查准确性更高,CT影像学检查虽然费用比较高,检查时间也比较长,但其准确性优势仍被病人广泛接受,故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骨盆骨折;X射线平片;CT影像;准确性;检查时间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占骨折总数的1%~3%,多由高能外伤所致,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致残率高达50%~60%。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可达10.2%。据统计,骨盆骨折中50%~60%由汽车车祸造成,10%~20%是由于行人被撞,10%~20%为摩托车外伤,8%~10%为高处坠落伤,3%~6%为严重挤压伤[1]。在骨盆骨折的诊断上往往要借助于影像学手段,以往主要通过X射线平片来完成,但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技术也得到明显进步,临床采用CT扫描技术来诊断骨盆骨折也很常见,从目前来看,前者检查费用低,但后者也具有清晰度高等优势,但对于基层医院来说,在能满足诊断的情况下,费用更低有助于降低检查者的经济负担。介于此,本研究对X射线检查、CT影像学检查用于骨盆骨折的诊断,并对两种手段进行比较,以期为基层医院影像学手段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骨盆骨折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收治于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3~68岁,平均(46.19±6.63)岁。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4~69岁,平均(46.32±7.0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X射线进行检查,选择深圳市安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DP580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完成诊断。患者选择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足尖向上并且稍内旋15°,垂直面通过骨盆中心线完成摄影检查。

观察组采取CT影像学检查法,选择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OMATOM ScopeCT机完成诊断工作。患者选择仰卧,头先进体位,两臂上举抱头,身体置于床面正中间,以整个盆腔作为扫描的范围,层厚的参数设置为5mm,螺距设置为1,电流设置为200mA,电压设置为120kV,扫描位置从髋骨上端位置开始,直到患者耻骨联合下缘方可结束扫描。扫描完成后完成相关数据的重组处理工作,数据处理时层厚设置为1mm,如果情况需要应该完成数据的三维重组处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统计两组骨盆骨折检出率、误诊率,对比两组检查所用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率

观察组准确率达到100.00%(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检查时间

观察组检查时间为(3.28±0.78)min,对照组检查时间为(2.29±0.66)min,观察组要慢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盆骨折作为骨科疾病中较为常见且严重的类型,主要是由于外伤骨折引起的。人体骨盆相对特殊,在人体的中段位置,与人体上部分、下部分的骨骼起到衔接的作用,一旦受到突然、猛烈的外力作用,则会受到强度较高的挤压而引起骨折症状[2]。外力挤压、高空坠落、外力撞击等均是引起骨盆骨折的危险因素,可按照骨折的位置划分为髂骨骨折、骶骨骨折、耻骨骨折、坐骨骨折等。因为骨盆结构以及位置特殊,骨盆骨折患者常会合并直肠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腹腔脏器损伤等症状,导致治疗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在对骨盆骨折患者开展治疗之前需要实施有效、及时的诊断,准确地确定具体骨折状况以及骨折位置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错误判断骨折状况,防止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3]。因此,加强骨盆骨折的诊断对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研究结果看,X射线检查准确率要低于CT检查,但前者时间快,费用低,各有其优势。若选择X射线检查可了解骨折的整体形态、严重程度、骨折位置等,但由于骨盆结构相对复杂,常会以多发骨折呈现,骨盆是由不规则骨构成,同时出现影像重叠的情况,加上受到肠腔气体、脏器等干扰因素的影响,X射线正位检查不能清晰地显示骨折脱部位或者部分骨折的情况。在对骶髂关节、骶尾部、髂骨翼等线性骨折进行诊断时,常需要改变体位进行检查,对部分后壁骨折、髋臼顶横行等较深关节面的骨折有漏诊情况。X射线检查无法直观地显示骨碎片移位与关节面塌陷的情况,特别是用于后环骨折中具有较高的漏诊率,无法正确地指导外科医生制定术前手术计划。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在变换摄影体位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损伤有所加重。目前采取X射线检查诊断骨盆骨折主要是选择骨盆前后位、骨盆出口位、骨盆入口位等摄影检查体位,如果出现微小骨折或者位置重叠的情况,X射线检查无法给予良好的显示。

二维CT影像学检查可以将以上缺陷全面克服,且轴位CT的方式可更好地显示髋臼非切线位的骨折,不但能清晰地显示骨折线数目、方向,还可清晰地显示股骨头脱位方向和程度、骨折旋转情况、骨折位置、骨折数目,部分软组织损伤、股骨头皮质凹陷、骶骨骨折、关节腔内骨折在X射线检查无法清晰显示的情况下利用二维CT影像学检查能得到良好的显示。但因为所获得的图像为横断面类型,对多发性粉碎性骨折、水平位骨折的发现不够理想,出现轻度脱位的情况发现难度较大,无法立体地显示轻度脱位程度,加上CT影像学检查获得的横断面图像属于二维信息显示,部分临床医生不能准确地分析空间关系和三维结构,因此,要从立体上全面地掌握复杂骨折具有较大的难度,从而影响手术方案的制定[4]

综上所述,骨盆检查临床主要采取X射线检查,但合并复合伤或者严重骨盆创伤的患者需要及时采取螺旋CT扫描。螺旋CT检查结合影像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帮助医师对骨盆外伤引起的骨折机制形成全方位的认知,能对骨折部位的结构给予立体显示,提升术前诊断的准确性,防止出现漏诊的情况,且能完成骨盆骨折的分型处理,从而为外科医生制定手术计划提供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润哲.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影像学检查在骨盆骨折诊断中应用比较[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4):97.

[2] 张彦,李晓楠,马驰.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影像学检查在骨盆骨折诊治中应用比较[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4):102-103.

[3] 王恒娟,马玉国,陈海云.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检查女性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对比[J]. 医学美学美容,2019,28(3):85-86.

[4] 石其收,张学伟,张丽伟. X线平片摄影与CT检查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2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