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的临床应用

李士华

民权县人民医院   476800

摘要:目的 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公式计算,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胸部CT上腔静脉定位得出。比较2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PICC置管精确率,患者满意度及置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管精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上腔静脉在肿瘤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PICC置管精确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关键词: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PICC置入长度;临床应用

引言

目前我国肺癌发生率逐年升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临床死亡率较高。早期症状较轻微,甚至并无任何不适,大多患者在体检期间查出,延误其治疗。与吸烟、电离辐射、环境污染、有毒气体等多种因素有关,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此时已错失最佳的根治手术治疗的时机,临床多以同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患者临床体征会直接决定肿瘤的病理情况,早期症状不够明显,会出现咳嗽与咳中带血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胸闷与胸痛,后期甚至会由于感染患者逐渐销售,严重会使得癌细胞发生转移。因此肺癌需要早期诊断,本文通过将胸部CT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56.3±8.9)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7.2±7.5)岁。排除标准:1)胸部或上肢有放射治疗史;2)上腔静脉压迫患者;3)无法平卧,置管上肢无法完全外展患者;4)胸椎压缩骨折,肺叶不张,大量胸廓畸形、胸水;5)严重精神疾病者;6)胸椎骨质破坏者。

1.2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检查、DR扫描检查,具体方法如下。低剂量胸部CT扫描检查:所用的设备型号为GE3.5T,相关参数设定如下:准直器宽度为0.75mm×16mm,旋转时间为15.38s,扫描厚度为5mm,螺距为0.625mm,薄层间距为0.625mm,厚层间距为5mm,电压为120kV,电流为40mA。在完成参数设定后,指导患者调整体位,使之能够在机器上处于平卧位,引导其心态放松,并保持其呼吸频率能够处在平稳状态。在扫描的过程中,是以患者肺尖部为起点,向下方开始时逐步扫描,并将肺部支气管图像通过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扫描期间,对患者肺部形态变化、病变位置等具体情况展开细致观察。DR扫描检查:所用的设备型号为ANALN1717,相关参数设定如下:焦距为180cm,电压为80~85kV,正位电流为10~20mA。辅助患者调整好体位,一般以正侧卧位为主,然后常规扫描其胸部,针对肺部形态变化、肺部病变部位展开细致观察。在完成所有检查流程后,将图像上传工作站,经由2名影像科医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图片征象,对患者病灶直径进行测量,并对其结节边缘是否存在分叶、毛刺、胸膜牵扯征、空泡征等做出仔细观察。若结果一致,则以此为最终诊断结果;若结果不一致,则交由上级专业人员进行阅片判断。

2结果

2组患者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比较;观察组

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ICC置管精确率;观察组PICC置管精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置管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肺癌属于人类癌症期间危害较大的疾病,目前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目前造成肺癌发病的主要疾病在于吸烟、肺部感染等情况,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生长快,且患者常出现肺部感染出血,转移能力较强,对患者危害较大。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超过70万,其中大部分处于中晚期阶段,放疗、化疗是临床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早期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放射影像学是对肺诊断的有效方式,传统X线胸片缺乏一定准确性。近年来随着CT的不断应用,诊断结果更加准确,且检查速度快,对肺癌与良性肿瘤均具有一定准确率。肺癌是发病率、病死率及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年来诸多国家的肺癌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出现增高的趋势,可能与生活环境、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且长期大量的吸烟会增加肺癌的患病率。随着临床发病率不断增加,患者大多预后较差,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并在早期开展治疗,将影像学检查方式纳入研究。本文通过将常规扫描与胸部CT低剂量扫描纳入研究,结果显示:其中病理诊断肺癌26例,结核2例,炎性假瘤1例。低剂量CT诊断准确率88.46%高于常规CT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监测出60个病灶,在低剂量CT检查中,主要异常征象在于实性、大小结节≥10mm、可见明显肿块。部分结节是肺癌前期影像学主要表现,患者需要及时随访,积极对肺结节治疗,能够对肺癌的治疗达到重要意义。目前诊断方式中多层螺旋CT能够成为技术主流,多层螺旋CT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使用常规胸部CT照射情况下,能够发生更多的病灶,部分小病灶能够通过微创手术治疗,无需进行后续的放疗与药物。在相关技术研究中,对于低剂量CT比X线胸片检测出的非钙化肺结节高出3倍,检测出肺癌病例比X线胸片高4~10倍。CT对于肺部肺结节诊断中,根据X线对含气组织的吸收率偏低,在肺部组织中含气组织差异性较高,需要通过降低管电流,降低患者身体接受辐射剂量。学者指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合胸部CT检查诊断符合率97.50%高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75.00%、胸部CT检查77.50%,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合胸部CT可显著提高中央型肺癌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值得借鉴。

综上所述,胸部CT检查预测上腔静脉在肿瘤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PICC置管精确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沈艳芬,郑媛媛,董静,等.肿瘤患者耐高压瓣膜型PICC导管置管后最佳体外留置导管长度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2,22(8):617-620.

[2]宋强.低剂量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早期肺癌的筛查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9):1507-1510.

[3]赵林芳,蔡志云,樊小朋,等.中等长度静脉导管置管不同尖端位置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5):517-524.

[4]朱玉,伍耀敏,施黎黎,等.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32(1):76-80.